能活过80岁的脑梗病人,身上大多有这5个特质,现在知道还不晚

宛丝随心养护 2025-02-15 08:41:02

脑梗又叫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脑里的血管被堵住了,血液流不过去,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最后坏死。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研究发现,我国脑梗患者在脑梗后,3个月内再次发生卒中的几率是6.5%,一年内再次发生卒中的几率是10.3%[1]。

有些人在60多岁的时候得了脑梗,但之后再也没有复发,还健康地活到了80多岁甚至更高年龄。他们身上到底有什么共同特征?

1、积极的心态

很多脑梗患者在经历一次疾病之后,拥有了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也有很多脑梗死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较影响病情的恢复,甚至还可能导致二次脑梗。

2、良好的生活习惯

脑梗之后,往往需要注意饮食,吃的清淡而又有营养,还需要注意“三高”指标减少,脑梗死的复发风险。

患者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

同时保持适量的散步、慢跑运动,增强了心肺功能,提高了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脑梗复发。

3、规范的治疗和护理

脑梗后,很多患者不好好吃药,认为吃药很麻烦,还十分花钱,自己已经没事了。

其实,吃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药物控制相关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预防脑梗的复发。

除了服药之外,还积极到医院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积极缓解脑梗造成的副作用,恢复自己的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等。

4、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对脑梗患者来说非常关键,可以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树立恢复的信心。

而且,还可以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5、良好的人格特质

研究发现,脑梗患者的人格特质与残障接受度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外向的患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残疾状况,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应对脑梗带来的后遗症。

相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身体的恢复。

扩展:输液真的能预防脑梗吗?

有很多人认为,定期输液可以冲刷掉血管里面的血栓,预防脑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定期输液并不能预防脑梗的发生。

曾有研究者使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注射液进行相关实验,结果都是:定期输液不能预防脑梗死复发,只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结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的疾病。

脑梗的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的方式调整,一些患者在60多岁发病后,健康生活到80多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清淡饮食、控制“三高”、适量运动等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坚持服用药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拥有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性格外向、乐观。

定期输液并不能预防脑梗复发,反而可能增加心脏、肾脏负担,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所以,预防脑梗的关键在于控制慢性疾病、改善生活方式,不能依赖输液等不科学的手段。

参考资料

[1]《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年6 月第 57 卷第 6 期.

[2]《换季输液可以预防脑梗?真没必要!》.科普中国.2024-02-08.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