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济经父亲的故友王杏庵老者的介绍,得以顺利成为晏公庙任道士的徒弟。
在厚颜无耻地当上了任道士大徒弟金宗明的娈童后,又和他订立了一个所谓的“约法三章”,从此在庙里混得算是风生水起了。
忽一日,任道士要带着大徒弟和二徒弟,去到别人家里应福做法事,便留下新收的三徒弟陈经济看家。
记得当日王杏庵老者说他为人老实本分,这任道士今日便有心就要试他一试,看看陈经济这小伙儿到底老实不老实。
任道士临出门吩咐陈经济:“你在家好生看着。那后边养的一群鸡,说道是凤凰,我不久功成行满,骑它上天,朝参玉帝。那房内的几缸,都是毒药汁,若是徒弟坏了事,我也不打他,只与他这毒药汁吃了,直教他立化。你须用心看守!”
其结果当然是任道士聪明反被聪明误,陈经济把他的鸡给炖着吃了,又把他缸中的酒也喝了不少,任道士回来发现了,但也拿陈经济无可奈何。
我记得很多年以前,还在读初中的我,在收音机里听电台播出相声界的“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的节目,他就曾经讲过这么一个类似的相声段子。
当时还在纳闷,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傻的人,骗人不成反被捉弄。看来,类似这样的传统的笑话段子,可能在全国各地大都会有大同小异的不同版本流传。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作者兰陵笑笑生插叙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个人觉得似乎有些游离于故事的主题,纯粹是个多余的败笔。
绣像本就把这个插叙的故事给拿掉了,我认为这种处理是对的。
陈经济凭借着和任道士大徒弟金宗明的这层特殊男男关系,经常拿着银钱往码头上游玩。
这一日,打听得知自己原来花一百两银子买来的粉头冯金宝,她原来的老鸨死了,现在又被卖给了郑家,改名叫郑金宝,现在每日在大酒楼上卖艺为生。
这座酒楼在书中有交代,乃是临清第一座酒楼,这里“第一”的意思是最好,“第一”不是序数词,英文就是NO.1的意思,名叫谢家酒楼,按现在的说法起码也得是四星级以上的酒楼。
陈经济现在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大模大样地进到谢家酒楼,到了楼上的阁儿(相当于现在的包间),打发人去下边叫来粉头冯金宝。
须臾,冯金宝拿着个厮锣儿上得楼来,见到了陈经济。这两人也算是劫后余生,情人见情人,不觉两行泪下。
冯金宝自从跟着陈经济挨了那场官司,放出来后,家里的老鸨受了惊吓,不久就得病死了。又被卖到郑五妈家里做粉头。现在住在桥西洒家店刘二那里,平日就在这临清跑码头接客。
陈经济从袖中取出手帕儿,替冯金宝抹了眼泪,告诉她:“我的姐姐,你休烦恼,我如今又好了。”
我们每一个读者当然知道,陈经济口中所谓的“我如今又好了”这句话的成色到底有几分,可怜的陈经济居然还好意思说什么“我如今又好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一点不假。
陈经济与冯金宝约下,自己会常来看她,今后两人就可常在这谢家酒楼厮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