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导读:
文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恭敬顺从与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怎么样去区分它们的好坏,怎么样判定它们的美丑呢?老子被称为圣人,也有辨别不清的事。人们由于畏惧、担心,甚至恐惧,或者想要有所获,大都选择了阿谀逢迎。如果没有“畏”,谁会愿意“弯腰”曲意逢迎呢?
这种生存态度由来已久,我倍感孤独。结尾还是站了队:我区分不了,只能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诚恳而不去溜须拍马——“而贵食母”。
翻译:
一、“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恭敬顺从同阿谀奉迎,差别有多大?它们之间的美丑如何判定?人们所害怕、顾忌、担心的,也不能不有所忌惮。
二、“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溜须拍马的生存态度由来已久,而且还会无休无止地传承下去!就如同赴丰盛的宴席,如同登高赏春天的美景。
三、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我形单影只独自漂泊,不知流向何方?模模糊糊,如同没有长大的孩子;飘飘荡荡,好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四、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大家都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只有我形单影只,如同被社会抛弃了一样。
五、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可能是我的想法太愚蠢!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却糊糊涂涂看不清行事的方向。
六、“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太茫然了,如同置身广阔的大海,没有方向;如同裹挟在无休无止的狂风里,身不由己。人们都在追求寄托,而我独自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思想里。我与众不同,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诚恳而不去溜须拍马。
小议:
这篇文章是智者发出的人生感慨。
老子的《道德经》,从古到今被许许多多人神话了,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把老子从神坛上请到餐桌边,品尝其与众不同的孤独寂寞:“我独异于人”。这样的感慨源自于人之常情,在他流传至今的文章中绝无仅有。老子也有七情六欲,面对自然社会也会有自己世俗的情感。置身于情感中的老子,流露了浓浓的不愿“同流”的孤独感。
文章的最后,作者只身奋力:“而贵食母”。抒发他洁身自好与众不同的深切感受。
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为人们所不齿,圣人则客观地认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谁会甘愿低声下气地活着?
文章既是对弱者的理解,更是对强权的指责。我们不难看出,老子的嘴里边没有大话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