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道德经》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

杨章林文化 2024-10-26 16:51:12
《道德经》就是一部最接近生活的哲学,是和谐生存的航标,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塔上最耀眼的明珠,满载生存智慧。 经典问世两千多年过去了,历代解读翻译诠释者无数,至今还没有人真正读懂。 是《道德经》晦涩吗?肯定不是!是《道德经》神秘吗?更不是!为什么读不懂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道德经》被一层窗户纸“阻隔”了。 无论是权威的出版物,还是殿堂之上的侃侃而谈;无论是古代的大师们,还是现在的专家教授,以及粉丝破百万的“风云人物”,他们的翻译解读诠释,肤浅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不是云里雾里的乱扯,就是引用经典里边的某一句,自己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经过“旁征博引”的加工,用一些现成的知识哗众取宠,愚弄大众。 是他们的古文知识贫乏?是他们缺乏生活实践?是他们缺少严谨的治学态度?肯定都不是。而是被一层虚幻的晶莹的“窗户纸”,遮挡了他们心灵的目光。 从古至今,众人都基本一致地被一个“道”绊倒在老子的院墙外。要命的是,竟然都不晓得爬起来,“死心塌地”地把老子界定为道家,并一厢情愿地把道家鼻祖的桂冠死死地扣在老子的头上。 老子天下第一冤!该“昭雪”了! 以讹传讹害人不浅,老子同什么道家道教八竿子打不着 ,《道德经》里边的道就是一个多义词。 只要你愿意,食指轻轻一动,窗户纸马上“洞开”,圣人的大门为你敞开,智慧的世界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首先揭开“道”的面纱,从全文入手,“道”就是泛指水的归途。 生活中的人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其次,水为我们去除污渍,没有水你会脏得一塌糊涂。去除污渍后的水,被倒掉是它的宿命。至于水的另外“能力”,同文章表达的内容不得关系,就不要去东拉西扯,彰显“渊博”了。 二、“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晓得道是指工作,什么鬼神圣人不就消失了?文章表达的意思不就清晰地摆在你的面前:无论谁,都必须得用你的工作服务于社会。 三、“……设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明白道是指美好的言行,什么天子、三公、拱壁、举例子罢了。文章表达的就是:出生高贵,地位显赫,财富众多,都不如拥有美好的语言行为。 意在强调美言美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天之道犹张弓者,高者抑之,下者”、 清楚天之道是指面对工作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应对。既要查漏补缺,又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拿起弓箭胡乱摆弄。 五、“……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什么“天之道”、“圣人之道”,都是师者之道,都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两者的区别在于,“天之道”讲的是,传授知识必须有利于人们的生活,而不是有害。“圣人之道”讲的是,传授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不要去谋求什么额外“收入”。 只要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所有的人都能读懂《道德经》,老子的智慧就能服务于大众的生活。我们民族的圣人,一定会开怀于云端之上。
4 阅读:39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