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道德经》五十七章、万民归心

杨章林文化 2024-10-09 16:19:03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导读: 一、文章的论点就是“取天下”,也就是万民归心。怎么样才能实现?就是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这是过渡句: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从反正两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列举反面例子:多忌讳,多利器,多伎巧,法令滋。然后正面论述,用“圣人”引出具体的做法:无为、好静、无事、无欲。 这应该就是文章的论述脉络。 二、如果以上的理解成立,那么“以奇用兵”就不能解读为用兵的技巧,而是非逼不得已才用兵。 翻译: 文章大致可分为二个部分: 一、开门见山亮出话题。“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用平等公正治理国家,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动用军队,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万民归心。 二、具体要怎么样才能做到“以无事取天下”呢?这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 1、用一个设问句过渡,引出下文。“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怎么会这样说呢?听我慢慢道来: 2、反面。“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生,盗贼多有”: 如果老百姓反感的东西太多,不能安居乐业,生活就会日益贫困;人们喜好舞刀弄棍,社会秩序就混乱;弄虚作假的人多了,歪门邪道的事物就有了滋生的土壤;法律制度混乱,偷盗之类的恶劣行径就多。 3、 引用圣人的见解,正面说明平等、公正、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万民归心的必要条件。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有远见卓识的人说:当权者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仅仅有条,百姓的生存也就随之按部就班地进行;当权者品德高尚,百姓就会受到无言的教育;当权者不去横生事端社会平安无事,百姓自然就富足康乐了;当权者不受物欲的诱惑,百姓就能质朴地生活。 小议: 有人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篇文章就告诉你,这是对圣人的误解。老子主张的是,社会人人平等。职业可以不同,服务社会的宗旨不能变。
-1 阅读:17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