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难以被改变
一个人的行为很难被改变,因为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过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呈现出来的冰山一角。
冰山下面藏着的是一个人习以为常的环境,耳濡目染的习惯,固执己见的三观,顽固不变的认知,以及已成定局的人格。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改变了,依托的一定是强大的内驱力,是这个人从头到脚的颠覆与成长。
这种力量或许是某种巨大的打击,或许是某种强大的变故,或许是某种信仰的崩塌,但绝对不会是你简单的苦口婆心。
不必要求自己承担他人因果
宗萨仁波切说:“我们总以为只有指出别人身上的问题才是爱他,才是让他更好。其实,事实是我们想让别人按照我们想的样子生活”。
你觉得朋友恋爱脑,总是建议对方分手,你觉得别人交往的每个对象都过不了你的火眼金睛。
到头来你的朋友对你没有丝毫感谢,只觉得你干扰了她的恋爱,断送了她的幸福。
你觉得父母节省,总是吃剩菜,你常常要求他们倒掉剩菜,到头来你变成了铺张浪费和不懂节俭的“败家孩子”。
你要求别人去改变的行为无意间也承担了他人的因果,你总以为别人的好坏与你相关。
你以为不让他人改变就是不作为,你一心想着负责任,却忘了你并不是别人的责任人。
请求他人改变是艰难地向外求
你的初衷是改变他人,让别人变成更好的别人,别人更好了,也许对你会有一些好处。
然而,你的要求和好心何尝不是一种请求,一种强迫,一种欲望,一种私心。
无论你的出发点如何,只要你动了改变他人的心,就等同于艰难地向外求。
王阳明心学中说过:“凡事向外求十年如一日,向内求日日如新生”。
高考落榜的父母要求自己孩子好好学习文化课,可孩子其实只热爱文艺,想要发展艺术道路。
表面上看父母好像是为了孩子好,然而事实却是父母在向外求,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完成自己的理想。
父母往往只会紧盯孩子的成绩,用极其严苛的标准约束孩子,然而却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喜好和优势。
这样的孩子就算选择文化而放弃艺术,恐怕内心也早与父母产生了芥蒂。
这样的父母就算完成了梦想,可是他们从未尊重孩子的意愿,在他们向外求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与孩子的疏离。
注重精神内守
别忘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能力,只是需要认清问题的觉悟。
你需要认清你的生命只与你有关,你既不能寄希望于他人,又不需背负其他人的期盼。
你需要认清你的人生只与你有关,你既不能强迫他人,又无需被他人所胁迫。
你需要认清你的生活只与你有关,你既不能依赖他人,又无需被他人所裹挟。
如果你要改变,请着眼于自身,很多时候,其实只要你改变了,世界万物也就有所不同。
你根本不用改变那些让你烦恼的人,因为若你虚怀若谷,那任何人都无法扰你心神。
你根本不用改变那些让你焦虑的事,因为若你允许一切,那任何事都无法伤你分毫。
如果你能登上山顶,便可一览众山小,若你自身强大了,一切也就渺小了。
所以,请把花费在其他地方的时间和精力收回来,不要把能量用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而是用在自身的修炼之上,注重精神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