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养老金,他们是怎么养老的?

社保从业胡海军 2025-04-10 17:19:05

我国古代没有养老保险制度,人们老了也没有养老金。那么,古代的人老了,他们是怎么养老的的呢?应该说,古代养老体系以家庭为核心,即我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同时依托礼法制度构建起多维保障机制,其智慧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以下是古代的几种养老模式:

1、土地养老。唐代采用"养老田"制度,将土地继承与赡养义务挂钩。唐代分家文书显示,长子需额外继承"养老地"以尽奉养之责。吐鲁番文书记载的"舍佃契",约定子女获得土地后需提供"粳米三石,麦五石"等生活物资给老人。

2、免役养老。北魏始推"存留养亲"政策,唐代规定家中有80岁以上长者,可免除一子服役。

3、福利机构养老。南北朝的"孤独园",是首个国家养老院,"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者,收养之"。

4、宗族互助养老。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鼎盛时拥有5300亩田产,制定《义庄规矩》十三条,规定族人60岁以上月领白米五斗。

5、孝道考核养老。汉代"举孝廉"制度将孝行作为入仕标准,《后汉书》载每年举荐名额约200人。明代更将《孝经》列为科举必考内容。

6、寺院养老。敦煌文书记载,僧团设立"无尽藏"专项救济老人,每月"施粥三旬,老者日给米二升"。

7、商人善堂。明清晋商创建的"留养局",如山西太谷曹家在7省设养老堂,采用"存本取息"模式运作。

古代复合型养老体系虽存在局限性,但创造性地将伦理规范、经济制度、法律约束有机结合。这些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养老保障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形成合力,在物质供养之外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的文化传承。

0 阅读:5

社保从业胡海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