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游击区与谭余保

艾芸阅览过去 2024-11-10 03:44:31

谭余宝,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与泥土和稻谷为伴。

早年,谭余宝便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农民运动,与乡亲们并肩作战,为争取土地和自由而努力。

随着岁月的磨砺,谭余宝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湘赣边区的革命斗争中,谭余保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革命的战场上。他深入群众,发动农民,组织起一支支英勇的农民协会,为红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

在红军反“围剿”的艰苦斗争中,谭余宝始终坚守在阵地前沿,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为湘赣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赫赫战功。

革命的征途总是充满曲折与挑战,经历第五次反围剿的惨重失败,中央苏区不幸沦陷,谭余保身陷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

他率领游击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艰难前行,始终不渝地执行毛主席的游击战方针。

谭余宝善于运用地形地貌,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地打退敌人的多次“追剿”,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棋盘山会议中,谭余保站在高高的山巅上,俯瞰着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讲话,强调湘赣苏区的重要性。

谭余宝号召游击队员们继续坚持斗争,保卫这块革命根据地,他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感染与会者,为红军游击队的统一思想和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7年,全国斗争形势风云变幻,全民族抗日成为了新的历史使命。

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敌,按照中央的部署,江南游击队需要下山整编,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斗争形势,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项英和陈毅的肩上。

陈毅肩负着这一重任,带着项英的介绍信,孤身一人来到九陇山。九陇山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隔绝,信息流通极为不畅。

正因如此,谭余保和他的游击队对于国共合作的新形势全然不知,仍处于一片迷茫之中。

当陈毅向他们传达整编与合作的消息时,谭余保立刻警觉起来,误以为陈毅是叛徒,愤怒之下下令将他绑了起来,要杀了他。

陈毅并未惊慌失措。平静地拿出项英的介绍信,向谭余保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谭余保对这份信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坚持认为陈毅是在伪造证据,欺骗自己。他愤怒地表示要严惩这个“叛徒”,将陈毅绑了起来,亲自去调查事实真相。

陈毅在山上差点被游击队杀掉,怒斥:杀掉我,你们要犯大错误的。

全面抗战之后,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游击部队,需要下山进行改编为新四军。

1937年10月,根据中央的指示,陈毅到江西省南昌、吉安等地组建红军游击队接洽处、通讯处,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奔赴湘赣边、赣东北等游击区,去动员游击队下山改编。

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而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国民党反动派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消灭红军游击队,现在却要改编,很多游击队员并不接受这种改编,有些游击队员担心上了反动派的当,并不肯下山。

陈毅派人上山去劝说,被游击队员当作“叛徒”杀害了。

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被弋阳磨盘山一支游击队杀了;红军十六师政委明安娄和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林美津,被赣东北的游击队杀了;湘南游击支队支队长曹树良,被湘赣边的游击队杀了。

陈毅接到消息之后,十分着急,决定亲自上山去说服他们。谁知道一到山上,陈毅差点也被当作叛徒被杀。

1937年11月中旬,到了湘赣边的九龙山游击区,对湘赣边游击队参谋长段焕竟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的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号召共产党员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站在斗争的最前线。陈毅还逐条解释了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说明党中央指示要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游击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下山。”

游击队员们听了陈毅这番话之后,都觉得有理。但是,一想到国共合作,就想到了三年艰难的游击战争和反动军队残酷的“围剿”以及“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

这个时候,一位游击队员说道:“蒋介石做梦都想消灭游击队,我们怎么可能和他合作?”

还有人说道:“你们看,山下就是国民党军队,我们怎么能轻易下山?”

“是呀,中共湘赣省委还来信说,没有省委的捎示,不能下山改编。”

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话,不但没有听进去陈毅的劝告,反而怀疑不是党代表,反而是“叛徒”。

九龙山上的游击队员决定把陈毅送到省委,请省委书记谭余保处理。

谭余保,生于1899年12月,湖南省茶陵县人,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共产党,先后任中共茶陵县第五、六、七区区委书记,中共茶安酃特区书记。1931年5月,任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8月当选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3年4月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后,奉命留在湘赣边继续坚持斗争。1935年7月,被推选为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书记兼军政委员会主席和湘赣游击司令部政委,游击队由三个大队增加到四个大队和一个教导队。1938年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945年任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1953年至1963年,先后担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监察委员会主任、省纪委副书记,主持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成绩卓著,堪称"冰清玉洁,铁面包公"。1980年1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陈毅被送到甘子山的湘赣临时省委驻地之后,突然之间被绑了起来。

湘赣临时省委的几个人在研究如何处理陈毅的时候,被绑在旁边屋子的陈毅听得清清楚楚,厉声喊道:“不能杀,杀掉我,你们要犯大错误!”

第二天,陈毅便被带到了房间外面一片坐满了人的树林里面进行公审,陈毅不甘于就这样被审判。他趁着这个机会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谭余保就抗日、恢复井冈山根据地、阶级斗争、国共合作、游击队改编等问题,展开辩论。

一些游击队员被他说服了,劝说谭余保:“把陈毅关押几天,看看山下的敌人有什么动静。”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两个月前,一个自称是湘鄂赣边区党委派来的交通员到了山上,谭余保热情招待了他,结果这个家伙走后没多长时间,敌人就来围剿,让游击队员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所以大家又不敢相信陈毅。

在以后的几天里,谭余保又和陈毅谈了好几次,渐渐感觉自己对陈毅的怀疑是不妥当的。过了几天,山下的国民党军队也不围剿了,反而都撤退了。

谭余保决定派一个交通员下山到吉安去了解情况。

当时,吉安已经成立了新四军通讯处。当交通员拿着从吉安取回的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和证明陈毅是党代表的公函送到谭余保的面前的时候,谭余保看了公函和中共中央文件,激动得泪珠滚滚,连声说:“我鲁莽,险些误了大事。”他亲自给陈毅松绑、道歉。

陈毅摆摆手道:“你是个坚决的老革命,是个好同志。”

陈毅回到南昌之后,听说有的同志以为为国共合作就是“国共一家”,甚至提出要与国民党“合作到底”的时候,便提醒大家:“我们不能麻痹,搞不好,‘合作’就会变成‘活捉’”。

“不能提‘合作到底’,只能提‘长期合作’。3 年 5 年是‘长期’,3 个月 5 个月也叫‘长期’。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合作是为了集中力量打倒当前主要的敌人。现在民族矛盾就是主要的,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合作抗日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壮大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力量,就无所谓合作。”

在这一变革时期,陈毅一直坚持站在党的正确路线的立场上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作词一首。

《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调寄《生查子》

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

回念旧时人,潜然泪沾袖。

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坚定勉吾侪,莫作陈独秀。

新四军的组建,在党内存在着各种不信任的问题,在党外还存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

就在陈毅上九龙山的时候,项英也奉命回到延安。

12 月 13 日,项英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了三年来坚持游击战争的情况,中共中央当即作出了《关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指出:“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第二天,中央政治局正式作出决定,成立了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担任分会主席,陈毅担任副主席。

毛泽东对新四军提出设想:“军暂驻武汉,在南昌、福州设办事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叶挺来到了武汉,12月23日,叶挺在这里迎来了两批战友,新四军的赖传珠和从延安回来的项英等人,展开了新四军的筹备工作。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

叶挺非常高兴地说:“这是新四军成立后的第一个新年,我们要在德租界味腴别墅宴请全体干部。另外,延安来的干部每人发 8 元大洋。”

虽然说是延安来的干部每人给8元,可是新四军的经费非常紧张,叶挺刚上任的时候,何应钦就批给了5万元。

在新四军的组建过程中,国民党反动派不时地发难,给新四军制造了不少地麻烦。

元旦过后,周恩来就找到了蒋介石,要求蒋介石给新四军发枪。

蒋介石却怒气冲冲地说:“现在,连坏枪也发不出了。”

宋美龄也在一旁微笑地说:“来了新枪再发吧!”

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在武器装备上面为难新四军,还在新四军的编制和军官配备上面与新四军为难。

叶挺担任军长以后,对新四军的编制方案,国民党一直不肯同意中央的方案。毛泽东提出的“两师四旅八团”式编制也未能实现。最后无奈之下才批准了新四军“编为第一、二、三、四共四个游击支队”,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任一、二、三、四支队司令。

这令叶挺非常不满,感觉自己无法跟项英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和周子昆副参谋长交代。

对于部队的军费上面,何应钦也开始耍阴谋。在开始的时候,叶挺核算后提出了每月经费16.6万,可是何应钦的小眼睛一眯,整整勾掉了 10万余元,只批准每月各种费用为 6.5 万元。

甚至就连军费都不肯给新四军,当新四军要求1万套棉军衣的时候,国民党方面竟然说:“新四军打游击,不需要军衣”。

周恩来在1月20日与彭德怀一起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中说:“蒋对人、枪、钱都抓得紧,不愿我军扩大,不肯发枪加钱。”

周恩来利用各种机会与何应钦交涉,叶挺又去找了陈诚和顾祝同。

经过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工作,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人的任职命令终于获准发布,新四军每月的经费也增加到 9 万元。

然而新四军的艰难战斗还在后面。

一个游击队司令中美人计叛变,找老领导谭余保求饶被拿下处决。他向老领袖谭余保求饶,结果被拿下处死。

所以,天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虚其体,扰其行。心和宽容让他做不到的事受益了。”

这是《孟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革命家陈毅说,只有经受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中国革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特别是在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标志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期,许多人因经不起考验而投敌但这些人在解放后都受到了一些惩罚,曾开福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12月的一个早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刚刚解放的湖南正待繁荣,还有土匪没有被消灭。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谭余保每天的工作都是超负荷的。正当他在办公室审阅文件时,突然有门卫进来汇报:

“首长,外面有一个叫曾开福的人,他说他是你的老部下,你看到没?”

少卫话音刚落,谭余保就不再握笔了。他惊讶地“哦”了一声,然后放下了手中的笔,右手撑住了眼镜框,然后摆了摆手,轻声道:

“拿进来。”

过了一会儿,警卫把曾开福带进了办公室。这是一个皮肤黝黑,穿着农家服装的农民。虽然他实力比较强,但他却能感受到心中的恐惧。

看到曾开福被带到自己面前,谭余保猛地站了起来,直视着曾开福。面对谭余保威严的目光,曾开福连头都不敢抬起,吓得浑身发抖。他突然扑通一声,双膝跪在了地上。

力道太大,连桌子都摇晃起来。曾开福低声哀求:“谭主席,我对不起你,我有罪!看在过去的份上,你一定要救救我!我给你磕头”

曾开福一边说话一边磕头,头撞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过了一会儿,鲜血从他的额头上流了出来。血流程度直接体现了曾开福求饶的力度。

有人想问,这是小说里的场景吗?这是否夸张?

这既不是小说中的场景,也不是虚构的情节,而是革命先辈谭余保的自传。那么谭余保是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谭余保。

谭余保1899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甲房乡桃水村,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咬牙送他上小学。然而,家里太穷了,父母也年事已高。谭余保不忍心让年迈的父母这样工作来支持他的学业,于是他自愿辍学回家务农。

不过这几年的小学学习却让他受益匪浅。他知道,只有学习,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因为每当他能熟练地背诵唐诗,解释很多道理时,他总能赢得孩子和大人的目光和称赞。

当时茶陵县的贫富差距极大。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只有革命。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指挥和组织指挥,革命始终没有起色,直到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茶陵县的革命。

1926年,27岁的谭余保开始参加农民运动,从事农民协会的组织和筹备工作。由于他的知识和文化,他很快在农民运动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成为农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27年入党。1932年8月当选为湘赣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

1934年,由于左派盲目指挥,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下来了会更有效,所以谭余保等人留下来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而曾开福就是他的得力助手。

曾开福是茶陵县江口村人。他的家庭很穷。他和谭余保是同一个村子的。他没有上过学,但身材魁梧,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升为排长。

后来,茶陵县游击队编入湘赣边境独立红军第九大队。1931年,曾开福所在的湘赣边境独立红军第9营编入红第8军。红六军离开湖南、江西长征后,由于曾开福是当地人,党组织要求他留下来,坚持打游击战争。后来,他被任命为游击军司令。

不久,谭余保当选为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书记、军政委员会主席、湘赣游击司令部政委。旅队和教练组。

也就是说,作为游击队的指挥员,曾开福的直接领导是谭余保,而曾开福又是谭余保的直接下属。两人曾经是革命同志,但曾开福为何要向谭余保下跪求饶?而这一切都是曾开福一手造成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湘赣地区革命形势急剧恶化。时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的陈洪石叛变投敌,给湘赣地区的斗争造成很大困难。

好在谭余保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面对危险,他并不乱。他在莲花县棋盘山召开会议,集结我党武装力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临时委员会和游击队指挥部。

在这次会议上,曾开福当选为省委常委,并被任命为游击队司令员,成为继谭余保之后第二人。这也表明了谭余保对曾开福的信任。

曾开福没有多少文化,没有理论水平,但他作战勇敢,敢打敢拼,头脑灵活。他非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带领游击队自救。因此,谭余保非常信任他。据不少老游击队员回忆,两人经常在大树下讨论问题。

因为他作战指挥能力强,对敌作战十分坚决,所以经常亲自上阵,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他的致命缺陷,那就是喜欢女人,所以他他在生活方式上犯了一些错误,他犯了错误,受到了党纪的处分。谭余保曾多次因此事严厉批评他。

其实谭余保对曾开福当选游击队司令是有顾虑的。不过,当时并没有特别好的人选。其次,谭余保认为曾开福在他眼皮子底下工作,他可以随时监督他,不会有任何危险。。

俗话说,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如果不被利用,还不算弱点,但弱点一旦被利用,那就是致命的。

原湖南省委书记陈红石叛变。得到了曾开福。

陈红石对谭余保非常清楚。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无不良嗜好。大家都知道他很有名,更不用说陈红石了。

于是陈红石向江西省第二行政区保安司令魏苏忠献计献策,提出用美色引诱曾开福投降。这个方案得到了魏素忠的认可,因为他也想立功,但是用美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女从哪里来,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美女。

魏苏忠立即将这一计划报告给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卫总指挥熊世辉。熊世辉也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于是协调从南昌中通特勤处调派了一名名叫凌燕的女特工。在安福县,县长曹向正安排到凤子岗小学任教。

凌燕是九江人。入学考试失利后,她报考了“缝纫培训班”。被录取后,她被带到南昌,随后进入江西省公安厅特训班接受培训。经过几个月秘密、严格的特训,凌燕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女特工。这次她被选去执行“特殊使命”,就是要执行“重党和国家、轻贞洁、抓匪首”的使命。

不要小看女特工。成为一名女特工,不仅需要苗条的身材、漂亮的脸蛋、温柔的性格、细腻的情感。优秀的女特工需要数年的时间。

国民党女特工的训练时间虽然没有外交部长那么长,但训练也相当严格。国民党的女特工大多是知识分子,受过特殊训练。无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不是一般女子可比的。比。

凌燕虽然不是国民党的王牌女特工,但她也长相甜美,举止端庄优雅,善于言谈,十分可爱。凌燕接受任务后,将县教育部门的公函交给李校长,并用“北京口音”介绍自己:

“我叫凌燕,今年22岁,因父母逼婚,逃往吉安投亲未果,最终住在安福,幸亏我心慈手软被曹县令安排到你们学校任教,还请校长多多关照。”

原来,国民党的计划是安排凌燕到安福县凤子岗小学当老师,以这个身份为掩护,引诱曾开福上钩,但对于这个计划,连县教育局长都这么认为不知道,因为这是绝密的军事计划。

凌燕,相貌优雅,衣着朴素,风度得体,对教学也相当投入。以凌言的文化程度,当一名小学老师太容易了,但仅仅当一名小学老师是不够的。打出来,人们肯定知道凤子岗小学有一位美丽的女老师凌燕。

所以凌燕一有机会就会宣传抗日救国,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凌燕还公开教高年级学生唱《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进步歌曲。

凌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当地的革命力量知道他们是进步人士,是自己人,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接近曾开福。

安福县本来是地小人少,革命势力却遭到镇压。现在有一位美丽的小学老师,公然与国民党相抵触。这自然会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自然会引起曾开福的注意。虽然当时曾开福领导的游击队在山里,但革命群众把情况传给了游击队。

虽然凌燕表现得很努力,但她始终没有和曾开福取得联系,因为当时谭余保对游击队有严格的规定,曾开福未经允许也不敢下山。曾开福虽然知道凤子岗小学有一位漂亮的小学老师凌燕,但没有办法取得联系。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国民党特务处焦急万分,决定玩一出苦计。

1935年4月2日,安福县保安团派4名队员到凤子岗小学以“拥护共产党”罪名逮捕凌岩。当然,这群人并不知道凌言是自己人,还把凌言打得鼻青脸肿。当然,只有凌燕知道,这是一个残酷的伎俩。

按理说,各团可以从小路护送凌燕回安福县,但保卫团团长却要求各团护送凌燕从小路回安福县。死了。

当该团护送被重重捆绑的凌燕下山,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游击队冲了出来,四个团全部被杀。游击队被俘,曾开福决定带队伏击救人。果然,凌言得救了,并被押往游击营。

虽然凌言鼻子淤青,脸肿了,但依然掩饰不住他的美。事实上,曾开福在山上待了很长时间,并没有见过世面。

这个苦招看上去很现实,但实际上却有很多破绽。安全小组可以不张扬地秘密逮捕人。另一方面,他们选择的路线又是游击队发动伏击的好地方。

见到凌燕后,曾开福不禁惊叹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迷人绝色的女人,顿时被他的魂牵走了。他不仅为凌燕单独安排住所,称为了帮助“伤员康复”,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优待,还以“关心”进步青年为借口,走访慰问、慰问。每天都和他们聊天。重点。

而且凌言心里根本不喜欢曾开福,因为曾开福皮肤黑,没文化。是的,知道。

幸运的是,这个任务并不困难。凌燕基本上不用任何手段就征服了曾开福,他们经常一起出去玩。这被游击队认为是不正常的。主要有五点:

一个是为什么团里护送凌言不是坐车走大路,而是走小路。

第二,凌燕为何会爱上曾开福?曾开福皮肤黝黑,没受过什么教育,简直就是个大老板。当时的革命环境是如此艰苦,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丧命。凌燕为何爱上曾开福?

第三,即使两个人有感情,但因为志同道合才走到了一起,不只是巧合,而是速度也太快了吧?如果不是因为感情,凌烟的目的又是什么?

四是纪律方面有规定。曾开福因为他的作风而受到惩罚,游击队都知道,他这次为什么这么快就和凌燕纠缠在一起了?凌言肯定是用了什么手段。

第五,凌燕经常有意无意地向游击队询问游击队的情况,时不时地在营地周围走动。

谭余保知道曾开福好色,特地派了两名游击队员监视他。这两个游击队非常警惕。他们一起觉得凌燕肯定出了什么问题,但又知道跟曾开福谈是没有用的。因为曾开福已经着迷了。

于是他们以下山侦察为由,前往武功山向谭余保汇报情况。谭余保听说曾开福与来历不明的年轻女子混在一起,担心自己被敌人欺骗,立即派出四名士兵前往七都山带凌燕检查。

当曾开福告诉凌燕两名游击队离开的消息时,凌燕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简陋的小屋里,凌燕露出了本来面目:

“曾司令,你说你这么大的领导,整天在这山上,吃不饱,还有失去脑袋的危险,你以为你是什么人?”努力去做!”

凌燕的话让曾开福大吃一惊,但他还是说:“我们是为了劳苦革命群众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事业。”

“得了吧,你看,你的红军已经被党国消灭了。共产党为什么还留着你?不是因为他们要你死,而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你。为什么不'你明白吗?我实话告诉你吧,国军马上就要进山去歼灭了,到时候你和你的游击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凌言这句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杀伤力很大。

“你们这些比你们级别高的人,都变成了忠于党和国家的人,比如你们湖南省委书记,他现在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吃香喝喝的了,他还当了上校和保卫指挥。车子,家里漂亮,你想去的话,我一定给你上校。”

“你,你!”虽然曾开福意识到凌燕可能是国民党特工,但当她说出这句话时,曾开福还是愣住了。

“我告诉你,我是党国派来救你的,如果你及时的话,我们以后就能公平地在一起了。你不能让我活在世上。”余生的山路,像野人一样,我们已经暴露了,必须马上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你现在留下来是死路一条,我们赶紧走吧,我那边上风给你说句好话。”见曾开福还在犹豫,凌烟厉声说道。

曾开福闭上了眼睛,知道没有出路。于是曾开福什么也没想,收拾好游击队的主要证件,把凌燕从营地后面拖了出来,避开了游击队的哨兵,在黑暗中骑马翻越了重重重山。

第二天一早,他们来到安福县车田联宝办事处。凌燕报出了自己的身份,让他们立即开车送他们去安福县。湘赣边游击队和省委机关的“自白”。

曾开福的叛变给游击队带来了一些损失,但损失并不大,因为曾开福走后,谭余保立即命令游击队转移。而曾开福很快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国民党把他踢走了,凌燕也被召回执行其他任务。凌燕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曾开福,她非常讨厌这个丑陋的男人。为了这个男人,她受到了惩罚。

曾开福被国民党抛弃了,共产党也容不下他。很快他就无处可藏了。当然,他也没有脸回到茶陵老家。后来,他隐瞒身份,被发现独自一人在湖南省浏阳市大窑乡的一个山窝里。开荒耕种,隐居隐居,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谭余保继续坚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所率队伍改编为新四军,并任新四军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巡视员中国的。后来,他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抗战胜利后,任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对于曾开福来说,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隐藏敌方特工的工作,曾开福再也不能过类似隐居的生活了。

曾开福知道罪行严重,也知道自己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惩罚,心里感到恐惧。他得知谭余保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知道谭余保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但他也想到了当年与他的深厚友谊。而旧爱,为他说话,为了逃避人们的严厉惩罚,于是第一幕出现了。

事实上,曾开福这么做是被逼到了死胡同。如果谭余保真的放走了曾开福,那么他也会被当作反革命制裁。

客观地说,谭余保和曾开福确实有着生死之交。曾担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湘赣边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的曾开福,确实指挥部队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并带领部队保障了临时安全。省直机关多次。

谭余保和他经常一起睡在悬崖洞穴里,或者大树下。一直以来,谭余保都觉得曾开福是自己最信任、最重要的助手。但谭余保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陈毅差点被谭余保当作叛徒处决,特别是谭余保的一些下属因为曾开福而死。

谭余保的眼里充满了愤怒,上下打量着跪在地上的曾开福。听了他的话,他更加愤怒了。声音不高,却厉声斥道:“你还好意思说话!你这个败类,有脸见我!警卫队,立即逮捕他!”

曾开福犹如晴天霹雳,身体崩溃了。谭余保见状,立即起身,命令队员:“别拖走他,带他去公安局!”后来曾开福被处决,得到了他应得的报应。

谭余保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叹不已:“曾开福和我过去也很熟,平心而论,这个人有指挥和战斗的方式,但他贪婪的问题可永远不会改变。”,让他陷入了仇人美色的深坑,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曾开福没有投敌,留在革命队伍中,他至少是一位能戴上两颗“金豆”的将军。”、“二”“金豆”的将军也是中将。

曾开福被谭余保处决的消息被陈毅得知后,陈毅认为曾开福是活该被杀,并表示干得好。他评价谭余保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曾开福因背叛中国被处决。最根本的原因是理想信念的丧失。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甚至严重的失败。各种诱惑,尤其是在高处。

如何摆脱泥沼而不被弄脏,如何让自己保持干净,始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得起各种诱惑,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享乐而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谭余保孙辈回忆爷爷谭余保:他出生于1899年,茶陵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湘赣省苏维埃主席、省委代理书记、热河省委副书记、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纪委书记、中央监委委员、中央监委驻中南局检查组组长、中南局常委。爷爷生前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铁面包公

1926年10月,茶陵县“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一天,茶陵县洮水村农民协会把当地一位具有民愤的地主老婆周谭氏,即我爷爷谭余保的一个姑母抓到农会,要当时任洮水农会主席的谭余保下“问斩令”。爷爷的父亲赶来求他说:“你姑母帮我屋里做了好事,你不能杀她。”爷爷回答道:“那是私事、家事,我这里办的是大伙的事、公事,得由大家决定。”爷爷看到农民群众愤怒的呼声,即与农会委员商议并举手表决,大家一致通过要杀。爷爷为了革命的需要,便狠下心,不顾其祖父、父亲的劝阻,毅然大义灭亲,批准杀了这个姑母。此后调动了农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掀起了当地土地革命的热潮。人们开始称他为“铁面包公”。

1927年2月,党组织鉴于爷爷大公无私经得起革命斗争的考验,秘密地吸收他入了党。随后,他又追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

从此以后,这姑母家衰败成了贫农。解放后,已是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的谭余保回茶陵视察工作,得知这被杀的姑母家的贫困情况,于1954年将其儿子的大女儿带到长沙自己家里做保姆。不久,爷爷又联系到湘潭纺织印染厂的一位女厂长,把她介绍到厂内当了一名纺织女工。1955年,爷爷这位姑母的儿子得了胃癌,来长沙找到爷爷,爷爷送他到长沙的大医院治疗,并吩咐我母亲关照他家人。爷爷姑母的儿子生有两儿三女,两儿小女在家务农。大女在湘潭市成了家,工作到退休;二女在县人民医院当护士,工作到退休。他们至今跟我们有往来。

舍家为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爷爷谭余保在人们心中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坚韧不拔的汉子,也是柔情似水的人。1930年春季,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执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爷爷谭余保家的房子被烧光,家人被杀。死里逃生的我母亲“娇仔”在江西黄冈的大山里找到正在为红军挑运银元的父亲谭余保,这时爷爷已是湘赣苏维埃主席兼财政部长。我母亲告知爷爷,其父亲、妻子、小女小儿被打死的消息,爷爷顿时抱着我母亲痛哭流涕,从而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之后,爷爷就带着我母亲在湘赣边界打游击战。

1936年,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疯狂的围剿,共产党的游击队在山上处于最艰难时期,遭到反动派的激烈追杀,到处张贴抓到谭余保悬赏500大洋的告示。一天半夜里,我母亲起夜小解忽然听到草丛中有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赶紧告诉正在熟睡的爷爷,有敌人上山来了,要他快跑。爷爷三拳两腿就把敌人打倒了,敌人在后面抓住了我母亲。敌人审讯她:她自称叫刘兰英,是红军把她“吊羊”上山的(注:“吊羊”是指红军把地主老财抓上山,要其家人交赎金的行为)。敌人看问不出什么,把她关押八个月后由地方民团送到攸县铲共义勇队副总队长洪宗扬那里。洪宗扬原在黄埔军校时加入过共产党,国民党曾抓他坐过牢,他对共产党还怀有感情。他当时没有女儿,见我母亲聪明伶俐,就收为义女,改名洪木兰。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1938年元月,爷爷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与攸县、茶陵的国民党谈判时,因有这层关系,洪宗扬助国共两党谈判成功。洪宗扬亲自打开牢门释放了二十多名共产党人,并为苏区游击队秘密输送了枪炮弹药。

1938年9月,爷爷奉命去延安前,想带走女儿,当时新四军项英政委说:“就把娇仔放洪家吧,等革命胜利了再来接她。”爷爷就来到攸县对洪宗扬说:“洪先生,女儿就继续由你抚养吧。”洪宗扬说:“你放心,我一定带好娇仔。”然后,爷爷去攸县师范附小看望我母亲,交代我母亲要回去看望茶陵洮水的祖母,又一次抱着我母亲流下了泪。到延安后,爷爷与同去的战友易湘苏(游击队的妇女主任)结婚。

1939年春,经张治中推荐,蒋介石委任洪宗扬为江南第五游击区少将司令。洪宗扬赴杭州就职。我母亲没去,回家看望祖母,被祖母留在茶陵老家洮水招郎,传宗接代。

友谊长存

新中国成立后,我母亲再次找到爷爷,更名谭木兰。爷爷把她送到湖南某大学读书,后被安排在茶陵县人民政府工作。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洪宗扬回到了攸县老家漕泊。1952年,肃反运动中,洪被抓入狱,判了死刑。我母亲得知后,告诉爷爷请示周总理,周总理念及洪宗扬救过革命志士及亲属和支援共产党游击队枪炮弹药有功,电告地方法院予以改判为无期徒刑。

1954年,洪宗扬与后妻所生的女儿洪湘君因父亲的历史问题没找到工作。我母亲带她找到爷爷谭余保,爷爷托人把洪湘君推荐到湖南制药厂当工人。60年代初,我母亲把洪湘君介绍给在湖南省种子公司工作的高级农艺师茶陵人龙望云结婚,组成了幸福家庭,生了三个女儿,全在长沙成了家。

1975年,洪宗扬大赦出狱,安排在湖南省耒阳煤矿工作。洪宗扬去长沙看望了爷爷谭余保。爷爷高兴地接待了他,并要他为祖国的统一多做贡献。“文革”结束后,攸县人民法院为他彻底平反,由湖南省委统战部安排工作。1986年,洪宗扬担任攸县政协委员,同年在长沙参加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被选为理事。我爷爷于1980年元月在北京逝世后,骨灰盒安放在湖南省革命公墓,与爷爷的妻子易湘苏安放在一起。1993年,91岁的洪宗扬在长沙去世。我母亲请示有关方面后,将洪宗扬的骨灰盒也安放在省革命公墓。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爷爷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对国家和小家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传给了我母亲。我母亲在世时,常和洪湘君清明时去祭拜两位老人。如今我二叔、弟、二侄子们每年清明节去祭拜爷爷奶奶时,也不忘给洪宗扬爷爷献上一束鲜花,让这革命友谊代代相传。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