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个关于尽职调查的系列内容,并不是想教你们什么知识,我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我只是想写一写,这些年看到的现象、项目以及个人的观点。仅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让你们了解一些潜规则,一些骗局,一些套路,以我的角度带你们看看这些年的市场。
上一篇内容《我做尽调这些年(十七)-死于吃里扒外》写了一下关于投资经理吃里扒外的事,我题目说死于吃里扒外,我可没说谁死于吃里扒外,死的有可能是机构、lp、gp、企业、也可能是投资经理自己,整体来讲受伤害比较大的还是机构和lp。
写完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多年前我就职的那家私募基金了。我们这些年深度合作过各种类型lp的机构,也见证了他们的鼎盛、衰落、灭亡。但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多年前我工作的那家私募,虽然已经过去近10年了,但很多问题放在今天还是共通的。
准确来讲,我没见证他的死亡,因为我离开的时候正是他们鼎盛的时候。
我之前说过,我们那家小私募最早的资方也就是lp是高净值人群,就是几个大金主凑的钱,鱼龙混杂,所以我们的风控机制很严格,因为那钱就等于是我们的自有资金,钱没了,会要我们命的。
所以10年前,我们就要求必须拿对赌、必须无限连带、夫妻共同、资产抵押担保。
这套风控一直被同行们诟病说我们不懂投资,说我们是放高利贷的。
拿到今天再看呢?今天那些国资lp呢?是不是必须拿对赌?无限连带责任?最好还有资产兜底?现在还得让你们招商,还得返投,还得迁总部、买固定资产呢吧?
一个道理,不是国资lp不懂投资,是因为国有资产流失真坐牢。也不是当初的我们不懂投资,是因为给钱整没了,金主真会要我们命。
风控并不复杂,不过就是谁的钱谁上心罢了。
回到正题,当时就在我们那么严苛的风控下,其实我们的日子还是过的非常非常的舒服的。
我们当时在北四环一个央企写字楼租了300平,有食堂,打工人都知道,能有个央企的食堂是多么幸福的事。
那时上下班从来不打卡,我们部门公用车是个小奔驰,我一直当私家车随便开,哈哈。
当时我们前台的工资最低,应该是1.8万,算上各种小福利也将近过2万呢,这可是11年前啊。
那个时候我们差旅也是严重超标,当时我们最爱去外地尽调了,因为去外地尽调考察等于旅游。
就是吃吃喝喝,转一转就回来了,很多项目回来也不用写什么尽调报告,也没什么可写的,说是去考察项目,他狗屁没有,一个破山头,我有什么可考察的啊,就是吃喝玩乐呗。
我之前不是写了我去外地追债,我为啥愿意去啊?因为去外地追债就是等于去外地旅游啊,我追债能追多一会啊?我就一边找人一边转悠玩呗。北京要有事我就回来,没事我就在那多找几天,债追的回来有功劳,追不回来有苦劳,哈哈。
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事,我们都公开讨论去哪哪哪尽调可以去哪哪哪玩,而且大部分项目方多少会安排一些,他巴不得你多玩会呢。
当时对我们来说这些差旅真的都是小钱,我们也觉得好歹我们也是个投资机构,出门在外怎么也不能太寒酸啊,所以吃住行标准都挺高的。
当时为了减少大家报销流程,也减少员工垫钱,我们还弄了个企业差旅app,就是不用垫钱,不用报销,也不用开票,直接用那个app下单就行了,吃住行都包涵。
当然,在那个软件刚出的时候,我们就用上了,你懂的,他花钱了,哈哈。
不过我建议你们慎重用那类软件,一方面是虽有控价,但是整体还是贵,另一方面是高效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就是虚报太多,根本就控制不住。
我们虽然看似骄奢,但是人员不多,就十几个人,而且说到底也就是吃喝玩乐,总的算下来没多少成本,我觉得是处于健康阶段的。
如果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不仅不会灭亡,反而会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优秀机构,但是现实没有让我们这么平淡。
我们这么幸福的工作了一两年以后,机构迎来了巅峰。我有点记不清楚了,当时应该是在山西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然后我们也到了一笔钱,我们要在北京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我们要玩点大的了。
那会对于小机构来说募资是很困难的,基本全靠合伙人个人资源,我们也不想再被土财主束缚了,我们一直向往那种能向普通人募资的日子,我们也想做一个傲娇的投资人。
其实就是有金主想跟我们一起坑普通中小投资者的钱,哈哈。
拿到了销售牌照,又到了一笔钱,我们还跟文资办有了深度的合作,日子一下子好起来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走向消亡了。
我们原本是在北四环一个央企写字楼租了300平米的办公室,后来我们直接租了一层半,楼下给销售团队用,楼上给后台人员用。
租完场地,就是装修,买家具,招人。法务、产品经理、投资经理、市场文案、销售团队,该有的配置都要有,而且要快,装修招人是同时进行的。
但凡做过招聘的都知道,职场应聘蒙事儿的大忽悠太多了。尤其是初期招的都是高管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都是我们老板亲自面试或者自己找的。
那些年做投资的吧都缺乏企业管理经验,说白了就是缺乏成本管控,和人员管理的经验,而且都多少有点理想主义,再加上当时是真不缺钱。
而且还有一个情况是,我们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机构,我们能给的除了高薪,没别的了,所以我们奉行的就是用超高薪吸引优质人才。
结果就是招来了一大堆高薪低能的二逼聚在一起蒙事儿骗钱,哈哈。
我现在想想都能笑出来,招来的真是啥人都有,我从那会就深刻体会,大家都是赶鸭子上架的草台班子罢了。
有一个我忘了是啥职位了,可能是副总吧,也不知道什么履历,来了就是副总,5万,人挺好的,除了不懂投资,剩下什么都懂,哈哈。
书法,算命,弹琴,中医,没事就教我们养生,还在办公室给我们展示手抄金刚经,英文也不错,我们那会产品介绍会都是双语介绍呢,厉害吧,虽然现场并没有外国人,但是为了装逼,必须双语。
我们当时给的工资放到今天,也算是高的。
新的行政1.5万,工商证照这块狗屁不懂,更别说基金资质维护这块了,就是买买办公用品,库存也管理不明白,表也做不明白。
新的人力总监兼行政总监2.8万,我没深接触,但是他不知道公积金网站怎么登录,跟我说以前没弄过,这我倒是能理解,可能以前做领导,不具体操作登陆,但是我觉得这种问题也应该可以自己解决吧,有必要问我么?
而且从他的excel水平,我感觉出之前工作的企业应该规模不大,处理过的数据量级应该不大。
5个产品经理,应该都是3万吧+一些提成奖励啥的,这些人普遍学历不错,人不坏,就是沟通能力差,工作能力差,处于懵懂的理想阶段,感觉就像没上过班的巨婴。
而且产品经理和投资经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样样都懂一点,但是样样都拿不出手,一聊就是弄一堆专业名词什么abs什么mbo什么ppp,动不动就是发个reits,发个这个发个那个的,就是特别的浮云表面,这个到今天我觉得也是这样。
你说他们懂财务么?一点点,懂法务么?一点点,懂交易结构么?处于套模板阶段,懂产业么?基本就是什么热,聊什么,都是先有观点后找论据,瞎分析。
所以很多投资经理最后干着干着就感觉自己像个项目中介似的,迎来送往,对接资源,聊到深处,就得带着律师和财务顾问,要不自己应付不了,挺像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的。
我说的是业余的投资经理啊,我没说你们,你们都是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手,不要对号入座。
接着说哈,还有2个新法务,应该是3万,好像一个是有律师资格证,另一个没有的便宜一点。
但是这俩人搞不清楚有限责任公司是依据章程约定管理的,是有区别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因为有一次他们拉着我们开了一上午会,讨论怎么解决有项目同股不同权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会上没点破,因为有领导在,想给他们留些面子,我也懒得过问法务上的事,我说多了,到时候领导又该让我做了,哈哈。
我能理解律师各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他们应聘做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然后自己不懂章程这个事,就很滑稽。说明他们之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啊,他但凡做过一个相关业务,都不会不懂章程,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应聘之前不去补习一下相关行业知识。
我更理解不了,法务这种专业服务,为什么不继续外包,又便宜又专业,自己养两个章程都没做过的律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网管啊、文案啊、自媒体啊等等全部配齐。
以上这些顶多算是高薪低能,就是水平一般般,危害不大,说到底就是薪资成本高了一些,这在我们有钱的时候都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时招的销售团队才是我觉得危害更大的,最开始来了几个销售,具体职位我记不住了,应该是一个总监3个副总监。
总监5万、副总监3万,这可都是底薪啊,销售都是有高额提成的。
因为当时我们最重心的工作就是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所以在销售团队的薪酬这块放的特别开。
我对销售团队印象很深,是因为我觉得他们有些过分,因为当时对销售团队的重视,所以给了那个销售总监很大的权利,他基本上就是公司二把手了。
当时处于办公室刚装修好,人员团队刚开始搭建,加上给了销售总监二把手的权利,所以他开始了无休止的贪腐。
比如大批量的电脑采购,其实我们是有行政也有网管的,而且明明可以京东采购的。
但他就是要去中关村采购,采购回来了一堆破烂,我虽然不是专业网管,但多少看得出来基础配置,看得出来新款旧款。就差弄几个win98、xp、奔四,回来了,哈哈。
然后就是各种报销,当时营改增应该是都好几年了,他还拿来一些营业税的票,其实都知道是虚假的有问题的,但是我也没拦着他报销。
因为我当时已经决定要离职单干了,心早已不在那了,所以无心管他们的破事,当时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在办公室,好多事也是回去听同事说的。
我唯一拦下的,就是当时他找了个霍尔果斯的中介,要帮我们避个税,毕竟他们工资都挺高的,而且后期销售团队会有很高额的提成,确实应该研究一下个税的事。
我拦下来的原因没别的,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手伸的太长了。
这个公司,他唯一还给面子的就是我了,他可能觉得我是领导比较亲近的人吧,确实我也是为数不多在对接lp的人,也或许是因为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讨好他吧,毕竟我都要离职了,谁惯着他啊。
其他其实还有一些个人问题,管理问题等等,我就不说了,我向来不谈男女话题,哈哈。
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就是会给优秀人才一些额外的宽容,但是前提是它能提供他该提供的价值。
我应该是跟他共同工作了4个月,这4个月月工资5万,加上他的几个手下,月月工资十几万,一个产品都没卖出去,一分钱没有募集来,一分都没有。
然后满脑子想着怎么贪钱,天天带着他的几个小弟瞎晃悠,一来新员工就给人家开会,跟人家装逼,展示权利,展示潜规则。
有一次跟法务差点打起来,因为法务最后一口烟吐在办公室里了,他急了。
他的本职工作呢,开了几次高净值人群的产品介绍会,让他邀约,邀约来的,一看就是他找的托儿,然后听俩小时挨个领精美礼品。
经常不来上班,基本就是领导在他在,领导不在他也不在,一问他去哪了,他就是去见客户了。
你问他募资怎么样了,开始说客户要养,后来就怪产品经理做的ppt有问题,ppt多一个逗号,都是他卖不出去产品的理由,为此开了好几个产品经理了。
产品经理换来换去,再问他募资怎么样啦?他就开始讲故事,弄个张哥王哥这个那个的,今天限额吧,明天没到期吧,后天借朋友了吧,哈哈哈,太幽默了,生活绝对是高于艺术的。
这个销售总监呢,据说是平安系的,带来这几个人好像以前也是他团队的,具体是做平安什么产品的,我就不知道了。
无非就是忽悠说自己手里有很多高净值客户呗,说客户都非常信任他,我不质疑他是平安系的,我也不质疑他有很多高净值客户。
但是但凡有一丁点脑子的就知道,高净值客户那是信任他么?人家他妈是信任平安这个大招牌啊!他离开了平安,你看看还有一个人愿意买他的产品么?
到底是平台能力,还是个人能力,到底资源带得走带不走,一定要擦亮眼睛,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思考。
这么简单的道理,哎,懒得说了。
我在临走之前,出于情分我是把这个销售总监的问题点破了,因为从哪个逻辑讲,这么下去也不合理,但是领导没信,他认为我俩有矛盾。
然后还跟我说,高净值客户需要养的,再给他一些时间,4个月了还养呢,你们养吧,我走了。
其实啊,拿回扣啊,贪点钱啊,这种事我能理解,水至清则无鱼嘛。
我自己也拿过各式各样的佣金,我独立以后,也在给各式各样的回扣,说实话,好多项目我不给回扣,我都不踏实。
我做管理,做内控,做风控,都不追求没有贪腐,因为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做到。
我自己也拿过一些不该拿的钱,那个销售总监也拿了不该拿的钱,但我为啥指责他呢?是因为他应该带来的价值,没有带来。
他要是能把产品卖出去,给募来资,我绝对不会说他什么,大家把自己该干的活干好了,市场也好,公司效益也好,那吃点喝点拿点,只要不牺牲质量,不牺牲公司利益真无所谓。
供应商就是愿意在保质保量,价钱合理的情况下让出一些利润来,谋求未来更长久稳定的合作,我拦得住啊?
后来,我找了个合适的节点,处理完一些必须我去处理的债务问题,我就彻底离开了。
你们记住,如果你有计划离开,选择离开的节点很有讲究,尽量选择他们辉煌的时候走,这样你会少很多麻烦。
这家私募在我走后的三个月后,应该就开始没落了,毕竟,产品卖不出去,募集不到钱,也没有新的lp,也支撑不了这么大的管理成本,只能走向消亡了。
总结这家私募消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1、去选择做了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基金销售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有了牌照租出去多好,非要自己搞。
2、追求大而全。这是很多机构的通病,有点钱以后就想着自己要配齐团队。
养法务团队,养尽调团队,根本养不起啊,外包明明是又专业又高效又便宜,非要自己养。
还有就是办公场地,追求核心地段,装修奢华,这个在10年前,确实是潮流,但是放在今天不合适了,现在更适合追求小而美。
3、合伙人缺乏管理经验。这个也是通病,做投资的,缺乏创业经验,更缺乏企业管理,成本管控经验。
所以你就不要搞那么多人啊,增加那么大管理成本干嘛啊,你又玩不转,人少一点,大家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不就完了。
4、募资困难。这个什么时候都一样,各式各样的lp,有各式各样的额外条件,就跟现在这些国资lp一样,要不你就选择别拿,或者你就去拿资源配套更好更宽松的钱。你又没这个竞争力,又没别的募资渠道,只能去拿一些竞争压力小的钱,那当然就要满足人家的要求了。
5、项目质量太差。这其实不是这家私募的问题,虽然组建销售团队的同时也在疯狂对接fa对接项目,但是我记得应该是没实际投,因为没钱啊,哈哈。
最后,我不劝大家做个好人,很难定义好坏,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算大帐,拿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很多人死于自己的远大抱负。
这些吧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当钱来的时候,几乎没人能控制得住自己。
但是,时代变了,资本热也过去了,现在都节衣缩食了,所以咱们也要谨言慎行。
做事的时候多想一想,这个结果是双赢么?这个代价你受得起么?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让自己错失以后的大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