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从未当过战役军团主官,很少指挥打仗,为何还能被授元帅?

史座计 2025-04-14 20:26:41

1955年9月,我军第一次实行授衔仪式,为那些在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员授衔授勋,包括朱德、彭德怀、林彪等10人被授予了我军衔级最高的开国元帅军衔。

这其中最特殊的当属于叶剑英。

因为其他开国元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亦或解放战争时期,都担任过战役军团主官。

比如朱德担任过红1方面军总司令、彭德怀担任过红1方面军司令员和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担任过八路军115师师长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担任过八路军129师师长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担任过红2方面军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师长、陈毅担任过新四军军长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担任过八路军115师政委和东北野战军政委、徐向前担任过红4方面军总指挥、聂荣臻担任过八路军115师政委和华北野战军司令员……

上述九位元帅都以战役军团主官的身份,指挥过众多大规模战役,而叶剑英却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担任参谋长职务,从没有当过战役军团级主官,指挥打仗的次数较少。

在红军时期,叶剑英任过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和红1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叶剑英担任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叶剑英仍旧主要担任解放军总部参谋长。

那么叶剑英为何还能被授予开国元帅衔呢?

要知道,叶帅几乎没有参与授衔工作,在得知自己要被授予元帅衔时,他还亲自打报告要求降衔:“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

国家之所以仍旧授予叶剑英元帅衔,关键在于叶剑英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和留存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某种程度上说,是叶剑英保住了革命火种,保住了革命军队。

首先:贺龙和叶挺能率军发动南昌起义,就是叶剑英通风报信的。

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政府紧接着又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大革命彻底失败。

到了1927年7月下旬,汪精卫召集张发奎、唐生智、朱培德等人在江西九江的庐山召开会议,要求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清除所部的我党人士,他们知道2方面军中共党员很多,遂决定以张发奎的名义,一方面命令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20军军长贺龙、朱晖日军长领导的第2方面军11军24师师长叶挺把部队集中到九江市德安县;另一方面让贺龙、叶挺二人赴庐山开会,解除他们的兵权。

彼时,身在黄琪翔军长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第4军担任参谋长的叶剑英在庐山获悉了汪精卫的险恶计划,紧急下山,向贺龙和叶挺等人通报了相关情况,贺龙和叶挺才决定拒绝执行顶头上司张发奎的命令,立即率部开赴南昌,为南昌起义保住了两支主要力量。

如果没有叶剑英的报信,说不定贺龙和叶挺就会被扣押,那么南昌起义最终能否顺利进行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南昌起义部队之所以没被张发奎部追击,就是叶剑英暗中献计阻止的。

南昌起义打响后,汪精卫就紧急命令国民革命军第2路军总指挥张发奎、第5路军总指挥朱培德等部展开围剿。在敌我兵力悬殊的背景下,起义部队不得不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本来起义部队在酷暑中行军就减员严重,又没有进行整顿,为了保住革命力量,身在“敌营”的叶剑英,紧急行动起来,主动给张发奎献计,劝其不要追击起义军,放起义队伍南下广东,让广东军阀李济深去调兵打,张发奎则隔岸观火,趁机向粤进军,顺利回到广州。

因为叶剑英知道张发奎和李济深的矛盾,早在1927年4月18日,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就免去了李济深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职务,让张发奎接任,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果不其然,叶剑英的这一计谋确实奏效了,张发奎基本没有追击。

毕竟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直指广东,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极大震惊和惶恐,不仅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要围剿,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在围剿,并于8月8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授意在广东韶关成立讨共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下辖中央军、左路军、右路军,粤系军阀李济深担任总指挥,黄绍竑担任副总指挥兼中央军总指挥,钱大钧担任右路军总指挥,范石生担任左路军总指挥,全力截击起义部队。

这样起义部队可以腾出手,集中兵力攻打钱大钧、黄绍竑部队,避免了受蒋介石和汪精卫两派兵力夹击的困境,从而打开了南下的道路。

尽管南昌起义部队受到一定损失,但在朱德和陈毅的领导下,还是顺利抵达了井冈山,实现与秋收起义部队的顺利会师,这是叶剑英第二次为人民军队保留了革命火种。

再次:广州起义之所以能顺利发动,叶剑英带领的部队成为主力发挥了大作用。

广州的黄埔军校在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军委决定,扩编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由于大革命失败,广州、武汉、南京都成立有黄埔军校。在南昌起义爆发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第五期,即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炮科、工兵科学员共计约2000多人被迫离校,组建教导团,从武汉乘船准备赶赴南昌,结果到九江时就被张发奎缴械扣留,被整编为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武汉的黄埔军校就此解散。

为了保住这支武装,又是叶剑英及时出面,凭借和张发奎的广东老乡交情,毛遂自荐以第4军参谋长的身份兼任军官教导团团长。至此,叶剑英成功掌握了这支力量。

以至于在1927年9月中旬,武汉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张发奎部根据当时叶剑英的建议,在南京国民政府讨共第八路军李济深部攻击南昌起义军之际,从南昌进至广州,和桂系军阀李济深争夺广东地盘。

到了当年11月,张发奎部和李济深部大战之际,广州城只剩下不到七千人,为发动广州起义创下了绝佳契机,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路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这也是叶剑英被任命为广州起义副总指挥的重要因素,这是叶剑英第三次保存并发展了革命火种。

最后:中央红军之所以在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能脱离险境,就是叶剑英通风报信的。

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蒋介石从豫皖赣调军到甘肃,企图把红军围困和消灭于岷江以西和懋功以北地区,为了应对当前困境,中革军委制定了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决定把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合编分为右路军和左路军,按照不同路线共同北上。

其中红1方面军的红1军和红3军、红4方面军的红4军和红30军、军委纵队大部和红军大学,组成红军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率领,然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机关随右路军行动。

红4方面军的红9军、红31军、红33军和红1方面军的红5军、红32军、军委纵队小部组成红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

然而,张国焘率左路军到了阿坝就不走了,顽固坚持南下,甚至还阻止右路军的陈昌浩部北上,在1935年9月9日,张国焘背着中央,向红军右路军的老部下陈昌浩发出密电,命令右路军也南下。

巧合的是,当译电员把张国焘的电报拿进来时,正值前敌总指挥部在开会,刚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陈昌浩还在讲话,电报被交到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的手中。

叶剑英一看电报,表面上故装镇静,过了一会借口离开,紧急跑到随右路军而行的中央机关驻地,把电报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到电报内容后,一面让叶剑英赶紧回去,一面和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人商定,悄悄率红1方面军的红1军、红3军撤离,离开右路军这个危险区域,立即北上。

不久,叶剑英又悄悄带着军委纵队离开了张国焘控制的部队,赶上了中央红军。这是叶剑英第四次保住革命火种,使中央红军脱离了险境。

所以,就凭叶剑英这些贡献,即使没有担任过战役军团主官,也照样有资格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

4 阅读:156

史座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