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戎生:43岁升军级,上前线打过美军和越军,和父亲同为战场猛将

史座计 2025-04-04 13:09:36

众所周知,共和国的十位开国大将基本都是为革命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元勋,他们的子女很多人也基本深受父辈的影响,走上了军旅报国之路,凭借自己的努力,被授予了将官衔。

比如陈赓大将次子陈知建是重庆警备区少将副司令员、张云逸大将次子张光东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少将副院长、罗瑞卿大将长子罗箭是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少将副政委……

但在众多开国大将子女中,参加过实战的将领却不多,已知的有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许光达大将之子许延滨,而能晋升到中将的,只有粟戎生。

194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粟戎生,彼时正值抗日战争激烈的阶段,父亲粟裕身为华东地区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展开反扫荡斗争,无暇顾及新生的儿子,只能把他放在扬州的外公家。可以说,粟戎生的幼年就是在战火中度过的。

建国后,父亲粟裕已是总参的高级领导,先后担任过中革军委副总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粟戎生也随着父亲到北京,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9岁时成功考上了哈军工,学习导弹专业,正式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从军校毕业后,粟戎生并没有因为父亲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军科院副院长而留在大城市,也没有待在大机关,相反他在父亲粟裕大将的教导下,到一线作战部队服役。

粟戎生曾说过:父亲并不希望子女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哪里危险,哪里艰苦,父亲就想方设法要求子女去哪里锻炼。

某种程度上说,粟裕大将身居高位,利用手中的权力并不是让子女“享受”的,而是坚持让儿女到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

事实是,粟戎生的军旅生涯也确实经历了这一过程,在和平时期先后三次面临战火的洗礼和考验,跟两国军队作战就是最佳例证。

先是在南疆的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打击美军。1966年1月,粟戎生在哈工大学习了5年后,由于父亲粟裕“走后门”,组织上没有安排粟戎生到科研机关,反而把他调到云南援越抗美前线的一个地空导弹部队,从基层的战士做起,熬过了四五年的紧张战斗生活,从班长、技师,做到了排长职务。

粟戎生进入作战部队第二年,就在击落美国侦察机作战中,因表现优异,而立下了三等功。

而后在北疆的苏联,参加反苏修的斗争,抗击苏军。在抗美援越斗争的任务结束后,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于七十年代移防到内地,训练和生活条件相比之前都大大改善。可没想到父亲粟裕第二次“走后门”,把粟戎生调到北疆的一支处于战备状态的野战部队。

因为当时苏军侵略珍宝岛,我军跟苏军打了一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苏联百万大军压境中苏边界,我军很多野战部队基本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粟戎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了北疆参加备战,战备环境比当时在云南的时候还要艰苦,只是当时大规模的战争并没有打起来。

最后在南疆的越南,参加两山轮战,打击越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由于越军继续侵袭我边境,妄图长期占据老山、者阴山等地,我军迫不得已发起两山轮战,各个大军区基本都派出野战部队参与轮战。

粟戎生在轮战初期的1983年5月已任济南军区67军200师师长,等到2年后的1985年5月,67军正式进入云南接替南京军区1军的防务,年仅43军的粟裕在这一年已经升任副军级的67军参谋长,成功迈进军级行列。

身为前线作战部队的重要指挥员,粟戎生在67军军长张志坚的领导下,积极勘察地形、研究战法,和战友们一起参加战斗,这是继抗美援越战斗之后,粟戎生军旅生涯中所参加的第二场实战。

鉴于粟戎生参加对越两山轮战时,正好处于百万大裁军之际,67军随后改制为67集团军,粟戎生就成为67集团军首任参谋长,长达4年时间,先后给张志坚军长、吴玉谦军长当助手。

作为副军级将领,按理说粟戎生在我军恢复军衔制时,理应授予少将衔,可他直到1990年才升少将,彼时是以总参军务部副部长的身份晋升的。

粟戎生连续担任了个副军级职务,时间较长,于1989年1月从集团军参谋长平调到总参军务部任副部长后,短短4年先后给曹刚川和毛凤鸣两位部长当副手。

后来,粟戎生的两位顶头上司曹刚川、毛凤鸣都得到了高升,其中曹刚川升了副国级的上将防长、毛凤鸣则是副大军区级的沈阳军区中将副司令员。

粟戎生也不例外,同样得到了高升。

先是在1993年1月,粟戎生从总参军务部空降到北京军区24集团军,升任正军级的集团军军长,曾组织研制出一套能联通所属团以上部队的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而后在1998年8月升任副大军区级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非常注重研战、练战、训战,期间有幸获授中将衔,直到2006年1月达到副大军区级中将的最高服役年限才退役。

总之,粟戎生将军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向粟戎生将军致敬!

1 阅读:84

史座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