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但在卫国发生的精彩故事可真不少,比如卫废公——州吁的故事。
1.州吁(xu)是卫庄公的儿子,卫桓公的弟弟,从小就颇受卫庄公喜爱,后来被封为将军,手下有不少军队。
州吁的性格很招摇,大臣石碏曾劝说卫庄公:“州吁将来是不会安分守己的,要么干脆立他为君,要么采取果断措施,抑制他的野心。否则卫国将后患无穷。”
可是卫庄公不听,继续对州吁宠爱莫名,这种做法,给下一任君主——卫桓公姬完埋下了不少隐患。
卫桓公登基之后,对州吁这个“张牙舞爪”的弟弟十分忌惮,他以“骄奢”为借口,收走了州吁的军权。
州吁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卫桓公对他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便脚底抹油,跑到了国外避难。
在国外的这些年,州吁的经历和晋文公重耳十分相似,他不甘于接受命运的摆布,一心培植自己的势力,期待有朝一日打回卫国,报仇雪恨。
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就是州吁在国外结交的好朋友之一。
州吁的努力十分奏效,在国外韬光养晦14年之后,他的羽翼逐渐丰满。
再加上国外一些反卫势力的协助,公元前719年夏天,州吁偷偷潜伏回卫国,发动突袭杀死了卫桓公,成为了卫国的新任国君。
流亡国外多年后跑回母国夺位,这样的案例在春秋历史上屡见不鲜。
如果州吁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位机会,继续将长期潜伏积累的沉稳、坚定的性格特质发扬光大,他是有望成为另一个晋文公重耳,带领卫国走向辉煌的。
只是很可惜,州吁的才能和眼光,和晋文公重耳显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2.州吁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一个朋友报仇。这个朋友是谁呢?
上面提到,州吁在国外逃亡期间,和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交情匪浅。
后来这个共叔段同样想掀翻哥哥郑庄公,可惜郑庄公能力突出,一下子就扑灭了共叔段的嚣张气焰,处死了他。
州吁眼见好朋友死于非命,对郑庄公那是恨之入骨。当上卫国国君后,他也不掂量掂量自身的实力,就找来宋、陈、蔡三国,随意组了个四国联军去攻打郑国,想要为共叔段报仇。
如此草率的军事行动当然不可能取得实质上的胜利,打到郑国后,由于四国心不齐,目标不一致,只包围了郑国都城五天就各回各家了。
州吁不甘心,当年秋天,再一次联合了几个国家的军队一起攻打郑国。
这次的战果比之前强,抢了郑国的一些庄稼,至少没空手回。
但是和卫国国内的反应相比,州吁还是亏大发了。
由于刚刚上台,没有平稳朝政就贸然出兵,卫国国内民怨沸腾,抱怨州吁穷兵黩武,不配为君。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左传·隐公四年》
争议声大了,州吁心里也打鼓。他命令自己的心腹大臣石厚去请教他的父亲——老牌政治家石碏,核心问题是:“君王怎么才能得到百姓拥护呢?”
石碏倒也爽快,教导儿子:“国君想要得到百姓拥护,名分上一定要立得正。你们可以去朝觐周天子啊,争取得到周天子的承认,这样就名正言顺了。”
石厚把父亲的原话学回去,州吁一听就愣住了:“我虽然是卫国国君,但我是杀掉哥哥之后上台的啊,我还有资格去朝觐天子吗? ”
从这个反应来看,州吁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
石厚根据父亲石碏的意见继续帮他出主意:“大王,咱们卫国跟周天子说不上话,但有人能说得上话啊。不如找陈桓公帮个忙,他和周天子的关系可好得很。”
州吁略加思索后点点头:“行,那就找他。”
不久之后,州吁带着石厚前往陈国求助。这本来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常来往,可两人没想到,石厚的父亲石碏留有后手。
3.石碏的“后手”是:提前派人给陈桓公带信儿,信上写“这两个人杀了我们的君主,是如假包换的坏人,恳请陈君帮我们报仇除害!”
陈桓公看到信后冷冷一笑,就算没有石碏这封信,他也没有打算放弃对州吁的围剿,因为他和州吁确实是不对付。
陈桓公的心结是:被州吁杀死的卫桓公,是自己姑姑的儿子,也就是自家表弟。而州吁只是卫国的庶子,居然敢杀了表弟上位,如今还来找自己帮忙,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就这样,在陈桓公的部署下,州吁等人一入陈国境内就被活捉了。
随后,陈桓公通知了给自己写信的石碏,询问他怎么处理比较妥当。
石碏等的就是这一天,他毫不犹豫地力挺陈桓公杀了州吁,借此彰显自己的公平正义。
同时,石碏对自家儿子石厚也没客气,为了不让陈桓公为难,他干脆派人到陈国,给了石厚一个痛快。
也因此,石碏在历史上留下了“大义灭亲”的美名。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
接下来,石碏和朝臣们商议后,决定把卫桓公的侄儿公子晋迎回国内,立为君主,是为卫宣公。 而那个倒霉的州吁,名号也定为了“卫废公”。
“废”,听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儿了。
4.纵观卫废公州吁潜伏十四年登上君位,只用了一年便被杀掉的整个过程,还是挺为他惋惜的。
并不是我对州吁这个人有什么滤镜,而是觉得一个人能在漫长的潜伏后取得成功,肯定是拥有一定的耐性和毅力的。这样的人,不应该是一个愣头青。
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州吁“创业”时能忍受艰难险阻,“创业成功”后却忘却了初心,完全被情绪操控,结果很快把大好的局面搞得一团乱麻,不仅自己丢了命,死后的称号也十分窝囊。
州吁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目光长远,放眼未来,而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因小失大。
明察大势、格局广阔的人,才是“笑到最后”的人啊。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