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毕兆不愧是名列“破译三杰”的高手,他到后方后,连续破译敌军重要密电,中革军委据此进行部署,在一个月内两战两胜,后方技侦工作的局面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至1933年8月1日,从破译“猛密”算起,二局已经成功破译100个密码,平均两天多破译一个。时任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是大名鼎鼎“龙潭三杰”之一,地下情报工作的前辈功勋级人物,就连他对中央红军高超的破译能力也感到惊叹。当密码破到第100个时,钱壮飞特地为之命名为“百美图”,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百本纪念会”,对此进行庆祝。
如果说无线电技侦是红军驰骋疆场的千里眼、顺风耳,无线电通信就是如意棒、斩妖刀。相比于前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对通信联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实施两次大兵团伏击,若没有高质量的无线电通信作为指挥保障,是根本难以想像的。
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后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专靠无线电通讯而忽视了其它通讯工具的运用”。它虽是对缺点教训的总结,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无线电通信对于红军的大兵团作战乃至取胜而言,已经完全不可替代,说它是红军的如意棒、斩妖刀,诚不为过。
组织无线电通信,首功非无线电总队队长王诤莫属。红军的最高指挥层,从之前的朱德、毛泽东,到现在的朱德、周恩来,都对王诤非常器重和信任。当年“八一”,红军隆重举行了首次建军纪念日活动,中革军委第一次为红军中的英模颁发红星奖章,鉴于王诤在历次反“围剿”中所建功勋,决定授予他二级红星奖章。

与此同时,“破译三杰”凭借着各自在组织破译或破译攻关方面的突出表现,也都获得了红星奖章,其中曾希圣获二级红星奖章,曹祥仁、邹毕兆获三级红星奖章。
红星奖章是红军时期的最高荣誉。社会上一直流传着“红星奖章是免死金牌”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没有事实依据,但是1933年颁布的红军纪律条例上,确有红星奖章获得者在违反纪律后,可酌量减轻处分的规定。
资料显示,红星奖章一共只颁发过三次,全国数十万红军仅166人获此殊荣,其中一级红星奖章只授予了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少数红军领导人,被列入二、三级红星奖章受奖名单的,则多为红军初创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战斗英雄。王诤和“破译三杰”作为通信兵的代表,当年能得到如此高的荣誉,足见贡献之大,也充分说明了通信兵当时在军内的地位。

《杯中人4》,全部连载完毕,谢谢您的阅读。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