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战,总部也下了血本,炮兵团的炮弹本很有限,然而第一天,就发射了山炮弹、迫击炮弹两百余发。也因为平时很少步炮协同作战,部队对步炮协同战术不熟悉,出现了不少误伤,伤亡最大的七七二团一营就有不少官兵中招,不过总的来说,炮火还是给予了敌人重大杀伤。
迫击炮主任赵章成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神炮手,他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以高射角从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命中目标,在第一天作战时曾摧毁了敌机枪阵地,减少了攻击部队的伤亡和所遇到的阻力。1940年10月31日,上午十点三十分,迫击炮再显神威,一颗炮弹落在日军大队长冈崎的旁边爆炸,冈崎以及一名少尉、一名上等兵被当场炸死。
丧失了主将的日军并没有崩溃,在几个中队长的共同指挥下,他们连伤兵都投入了作战,直至下午一点,还在继续撑着,只是已放弃了大部分主阵地,缩到了一个狭小地段。
正当攻击部队要进一步行动时,柳树垴的日军为缓解关家垴方面的危机,开始猛烈的侧射火力,对关家垴的攻击部队进行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部队不得不从七六九团抽出两个营,以增援柳树垴方面的作战,前后又是十多次攻击,当然也没能攻下柳树垴敌核心阵地,只是压制其火力而已。

下午四点,日军援兵逼近,十六团团长谢家庆率部阻援,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流弹击中前额,当场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关家垴战斗的八路军各部若不及时撤离,均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彭德怀尽管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面对现实,下令部队立即撤出战场。
是役,根据八路军战报,日军阵地遗尸两百八十具,其中含少尉以上军官七人,俘虏日军伤兵两人。日方战史确认是冈崎以下三百多人战死,生存者为二百零三人,其中关家垴剩下六十一人,柳树垴剩下一百四十二人。
关家垴之战,可以说是八路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按照陈赓提供的数据,八路军总共伤亡了两千多人,当场牺牲就有一千多,各部中伤亡最大的是二十五团、三十八团和七七二团。至百团大战结束时,二十五团从原来两千五百人的大团,锐减到仅剩五百余人,三十八团的损失也与之接近,七七二团、十六团的伤亡则总共达到了一千六百余人。
“部队就是要放在铁砧上砸,好钢越打越硬,铁渣越打越酥!”彭德怀曾这样告诉陈赓。虽然在关家垴之战中,彭德怀确有意气用事和鲁莽的一面,但这一仗也确实磨练出了一批敢打硬仗、恶仗的精兵。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能活下来的老红军全都成了精锐中的精锐,因为自此以后,已经没有什么苦是他们吃不了的了。某种程度上,关家垴之战就像是八路军的长征,经此一役,什么硬仗、恶仗就都不用怕了,因为都没法跟关家垴比。后来关家垴之战在八路军中也确实成了一种仿佛图腾般的存在,打过关家垴,“冲过血阵”的干部战士,到了别的部队,人家都会高看一眼。
二十五团、三十八团在百团大战中的进步有目共睹,可以说自百团大战开始以来每打一次仗,就有一次长进,然而出现质的飞跃,也不能不说是在关家垴之战以后。虽然部队剩下的人不多了,但这些剩下来的人都成了骨干和种子,补充新兵后,连普通战士都可以成为班、排、连长,部队的作风也会被迅速带动起来。二十五团、三十八团经过补充后,全都变成了像十六团那样名副其实的主力团,薄一波是看着决死队发展起来的,他对此最清楚,认为自关家垴之战后,两个团“都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准备打一个硬仗9》,本故事全部连载完毕,谢谢您的阅读。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