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谌建章 中国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北京
根据2025年各地两会、调研报告及专家观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梳理了县域经济中老百姓最关心的十大问题,供参考:
一、就业与收入增长
县域经济能否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核心关切。例如,重庆城口县通过老腊肉产业链带动就业,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直接惠及农民增收;四川乐至县依托铝材产业基地,投产后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此外,县域产业集群(如浙江乐清电气集群)的壮大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平台,形成差异化就业优势。
二、教育与医疗资源均衡化
县域教育质量、医疗设施水平与城市差距显著。调研显示,中西部县域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影响人口吸引力。多地提出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域教育、医疗承载能力,例如广东推动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增强“城尾乡头”的民生保障。
三、基础设施完善度
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生活便利性。湖南沅江依托通江达海优势发展船舶产业,但部分偏远县域仍存在交通滞后问题。调研报告指出,县域信息基础设施(如5G覆盖)的普及率仍需提高,以支持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
四、物价与消费水平
县域消费市场扩容升级,但物价波动、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存。例如,春节档县域消费旺盛,但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流通现象。政策层面通过优化县域流通网络、激活消费场景(如“村咖”等新业态)来提升消费质量。
五、农产品销售渠道与价格保障
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稳定性是农民关注重点。重庆城口老腊肉通过品牌化和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但更多县域仍需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政策建议通过电商平台、冷链物流建设拓展销路,并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六、住房与城镇化成本
县域房价上涨、住房质量及配套设施问题凸显。例如,昆山等经济强县通过产城融合缓解住房压力,但中西部县域仍面临城镇化成本高、保障性住房不足的挑战。多地计划通过差异化土地政策降低住房成本。
七、养老与社会保障
县域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完善。调研显示,县域养老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低,需结合“银发经济”探索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等模式,并加强财政支持。
八、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是关键矛盾。例如,沅江船舶产业需向绿色化转型,四川广汉“西部传感谷”则布局环保型科技产业。政策强调“生态特色产业”培育,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九、政策补贴与落地实效
老百姓关注惠农补贴、产业扶持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效果。广东、湖北等地通过“强县工程”明确资金投向,但部分县域存在政策落实滞后、基层执行不力问题。专家建议强化制度设计,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自主权。
十、区域发展差距与公平性
县域经济呈现“东强西弱”格局,例如全国59个“千亿县”贡献7.6%的GDP,但中西部县域增速较慢。政策提出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如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集群)缩小差距,但需长期投入。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围绕民生需求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以上问题反映了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多维挑战,需通过制度创新(如广东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产业升级(如昆山布局未来产业)和民生保障协同推进。更多案例与政策细节可参考地方两会报告及两会专题报道。
作者:谌建章,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