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的仙游县榜头镇新郑村,屹立着一座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重山郑氏宗祠。它不仅是郑氏家族的精神家园,更是一部生动的家族史书,见证着郑氏后裔的繁衍发展,传承着先辈们的荣耀与梦想。


榜头镇新郑郑氏,其源乃南湖三先生之郑庄后裔,亦是史学家郑樵的派下。历史的车轮回溯到明万历丁丑年(1577年) ,先祖妈怀着身孕在此地开启了家族的新篇。神传“新郑到,旧郑跑”,“新郑”之名由此而来。此后,家族枝繁叶茂,“四子二十孙”的佳话在仙溪大地流传,声名远扬。

重山郑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它坐落于仙邑古重山之下,周边山水环绕景色宜人。灵峰宛如祥瑞之兆,龙虾状的地形仿佛即将出港充满生机;米岩如同一幅天然画屏,雁塔与之遥相拱朝;仙溪九曲蜿蜒而来,鲤湖润泽着米岩;北有何岭蜿蜒曲折,南有天马行空之态。宗祠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为五间厢式建筑,三门并列,采用土木砖石结构,中轴对称布局。从前厅、两庑、天井,到祖厅、两护厢房,一应俱全。门庭开阔,整体规模宏大,尽显庄严气派,素有仙游东门外最大祠堂的美誉。其堂号“南湖”,灯号“重山”。

重山郑氏家族,向来秉持勤耕唯读的家风。在漫长的岁月里,家族人才辈出,科举仕途上取得诸多成就,成为名门望族。清代有卫庠生郑鸿儒、武进士郑应耀、邑庠生郑元廉等。步入当代清华、北大等名校都有郑氏学子的身影,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等都活跃着郑氏杰出人才。家族的血脉不断繁衍,播迁范围广泛,榜头镇东宫村、仙水村、赤荷村、上乾村,城厢区华亭镇宫利村,涵江区后度村,永泰县嵩口镇,更远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自肇基460多年来,如今人口已超万人,可谓枝繁叶茂,子孙昌盛。


重山郑氏宗祠历经多次修缮,光绪甲辰年(1904年),宗祠迎来首次重修,当时正值例授文林郎拣选仙游知县举人郑田龙莅临宗祠,并为图帐作序。值得一提的是,图帐序文以金线绣字,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保存完好,成为珍贵的文物。2000年,祠堂再次重修,祖厅悬挂着即补中军府钦点营用守备进士牌匾,还有兄弟宗亲赠送的牌匾。如今宗祠再次焕新,先祖晋位,郑桓公、郑庠公、郑昭公、郑露公、郑庄公、郑淑公、郑樵公、郑刚直公妈等先祖牌位供奉其中,彰显着敦宗睦族的家族理念,延续着荥阳世泽、南湖流芳的家族荣耀。


2024年11月21日重山郑氏宗祠迎来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晋主暨祭祖庆典。活动当日宗祠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喜庆而庄重的氛围。宗祠内,修缮一新的建筑古朴典雅,雕梁画栋间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一大早,来自各地的郑氏宗亲们怀着崇敬与喜悦之情,陆续抵达宗祠,大家相互问候、交流,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将郑氏祖先的牌位恭恭敬敬地安放在宗祠的神龛之上。这一过程严格遵循传统礼仪,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祖先的敬重与追思。宗亲们整齐排列,依次向祖先牌位上香、鞠躬,表达着对先辈的感恩与敬仰之情。整个晋主仪式秩序井然,庄重而神圣,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家族传承的力量。



重山郑氏宗祠的意义不止于家族祭祀,它还是新郑村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姓氏源流研究会郑氏委员会轮值会议场所。在这里,郑氏宗亲们寻根谒祖、续谱联宗,交流家族故事,传承家族文化。同时,宗祠也在促进海峡两岸宗亲交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维系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重要纽带。



此次仙游县榜头镇新郑村重山郑氏宗祠晋主暨祭祖庆典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是郑氏家族的一次盛会,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它将激励着郑氏家族的子孙后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