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的实力,无需多言了。
拆迁财大气粗,产业一路开花,经济节节攀升。
郊区大部分发育不足,老城区多少有些垂垂老矣。
怎么转眼到徐汇,总是如此欣欣向荣,让上海一再“地倾西南”。
光芒过剩的徐汇,也有灯下黑——华泾。
“华之门”四轨交汇的宏大规划下,华泾仅入市了2盘,倒是一旁的梅陇,“蹭”得很起劲。
随着仅有的住宅用地殆尽,华泾又陷入了沉默。
直到最近,一则华泾规划变更的消息,让华泾回到公众视线。
规划落空、“背刺”业主......还未正式崛起的华泾,好像又滑铁卢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华泾现状如何?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个典型的“凤尾”板块。
01

华泾,人口与房子是关键
行走其中,华泾既有的状况和很多市区与郊区的中间地带一样,有一种“空而不荒”的感觉。
走在龙吴路这条串联吴泾、华泾、徐汇滨江的南北主干道上,大车集卡不断,灰尘、噪音、凹凸不平的地面让人眉头紧皱,严重拉低着居住体验。

临着龙吴路的新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更东边的世博绿色出行林,更南侧的华泾龙湖天街,给华泾带来了一些鲜活的气息。
但因与嘈杂的车流并行,总体只让人感觉到跳跃与割裂。
华泾的居住氛围在何处?我在华泾处于外环以内的部分——华发路找到了答案。

学区,是华泾属于徐汇的证明
作为徐汇的末等板块,华泾身上几乎找不到徐汇的影子,除了学区。

在华发路上,徐汇中学(南区)、上汇实验学校、华泾小学与明丰新纪苑、华发小区、徐汇臻园、馨宁公寓以及一些生活底商交错分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华泾小学+徐汇中学(南区)的弱小强初组合,能让不少家长兼顾教学水平与购房预算。

比起市区只能用来挂学区的老破小,馨宁公寓这种动迁电梯房似乎是同等总价段里更香的选择。
外环线外,印象欧洲、融创领馆壹号院、漓江山水花园等低密高阶社区基本对口安高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紫阳中学。

除此之外,华泾还坐落着全市民办一哥、上海中学嫡子华育中学,以及近两年上海高考黑马——位育中学高中部。
整体来说,华泾的住宅分布实在过于稀疏,这让它本就丰富的教育资源辐射得更加均匀,几乎覆盖到所有小区。
学区加上宏大规划,让它的二手成交价格在好行情时上涨了,在差行情时稳住了。


住宅稀疏、人口不足是华泾的软肋
学区能覆盖近乎全部住宅是华泾极大的优势,却也反衬出它的短板。
工作日的下午,街道上行人稀少,路边的小商业多有空关。
居住区城市界面清爽整洁的同时,也显得些许冷清。

根据最新数据,华泾镇的常住人口大约为7万人,而整个徐汇的常住人口是111万人。
根据《华泾社区人口规划》,至2030年板块常住人口将增至18万,其中25-40岁人群占比超50%。
可住宅少注定了华泾无法承载更多的常住人口。
况且除了学区,华泾也还不具备让人心甘情愿定居于此的理由,反而有诸如地处边缘、交通杂乱之类的硬伤让人轻易萌生退意。
它就是这样,既有徐汇的强势,又带着郊区的通病。
让常住人口翻一翻,只能走郊区的“老路子”——用产业强硬地将人们拉到、留在此处,导入一批首次置业的家庭。
其余的,再慢慢盘算。

“华之门”规划变动是华泾的未雨绸缪
“华之门”规划砍减商办,转而多了住宅和科研用地的原因,大概率来自华泾住宅少、人口少的困局。
华泾多年来只有一个龙湖天街苦苦支撑,广大西南片区确实缺乏大型新商业。
商业不是不能有,但是不是可以别太大了。
这么大的体量未来由谁来消费,市中心的居民无需到此降级消费,梅陇等西南片区尚未崛起,华泾自身的消费力更是存疑。
四轨交的交叠之势固然强大,但哪怕是很多市区,也面临着商场人流下降、商办空置率高的挑战,华泾对抗消费市场下行的筹码又有多少?
时至今日,人们已不需要消费主义的幻梦,更需要实打实的创造财富的能量。
所以,适当改变小部分土地的性质,是一种清醒的未雨绸缪、及时止损,而非“背刺”。
02

华泾的未来,还是很能打
当年华之门消息释放,很多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担心过如何消化的问题,如今人们又无法接受它的“毁约”。
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敏感的买房人风声鹤唳。
实则,对于一个新增体量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巨型区域开发而言,这些规划变化无伤大雅。
华泾仍是徐汇最具潜力的地带。


地铁及交通:华泾仍是未来十年上海轨交建设受益最大的地方
目前15号线、机场联络线已经完全开通;龙吴路上是19号线、23号线的围挡,建设正如火如荼。
上海进入郊环时代后,华泾一带顺理成章成为新一代的地理中心,后发优势明显。
同时它作为市域机场线的中间站,大华泾区域肯定是未来整个南上海的交通枢纽中心。
银都路隧道已经于去年年末开通,从徐汇滨江一路延伸过来的龙腾大道(徐梅路—华展路)道路新建工程也已经开工。
在交通上,华泾几乎被不留死角地全面打通。


华之门:仍上海南部最大的TOD综合体
它位于地铁15号线、19号线(规划)华泾西站上盖,并可通过通道直接连通23号线(在建)、机场联络线华泾站。
地上总开发体量约81.28万平方米,其中商办55.61万平方米,酒店10万平方米,住宅9.3万平方米,另有教育、社区服务配套等约6.4万平方米。

最近讨论度很高的规划变更大概有三个方面:
1、华之门北侧的小地块商办从6.6万㎡缩减了一半。
2、华之门核心区规划的150米地标规划变成了住宅。
3、华之门南侧原来的绿地,部分改变成了科研用地。
调整部分规划后华泾的方向又向“科研”更深一步。
但总开发体量近30万平方米的“GATE M华之门广场”进展顺利,计划于今年年内完成结构封顶,2027年落成,高达150米的嘉华商办酒店将同步建成。
先入市的住宅项目雍汇庭、嘉俊庭预计今年交房,一旁规划的学校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也计划今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由徐汇携手漕河泾共同打造
旨在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产业、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簇群。

区域内三大产业开发项目AI小镇、梅陇漕河泾科技绿洲、嘉华综合体的办公及研发体量已经接近85万㎡,可以满足未来5年的需求,容纳5万个工作岗位。
项目进度很快,2024年6月,北杨人工智能小镇首期竣工交付,沿华发路南侧的5栋研发总部办公楼率先亮相。
项目整体预计将于2026-2027年全面竣工。目前,港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等已签约入驻,米哈游总部也落位于此。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商业项目漕河泾M+效果示意图
交通、商业、产业,是郊区板块常有的规划,奈何华泾背靠徐汇,前有漕河泾输血,后有徐汇滨江辐射。
目标与西岸、漕开发等一起形成徐汇人工智能大模型“金三角”,又凭着一大段待开发的空白滨江地带,在“一江一河”规划中占了位置。
能有如此面面俱到的,也只有它了。
当地铁全部通车、华之门落成、企业一一入驻,华泾也许是天翻地覆的另一番模样。
那时候,华泾“留住人”的瓶颈也就迎刃而解了吧。
再往远了想,华泾位于华泾南部的关港科技园联动扬子地块已有350亩的土地储备,可提供中心城区最稀缺的整建制优质工业和科研用地,可为生命健康等先进制造业积蓄强大后劲。
到那时,华泾凭借土地资源优势的新篇章,还有续集。
03

写在最后
虽然未来的走向已然明朗,但向北眺望,徐汇滨江的写字楼鳞次栉比,华泾与它的距离,这么近又那么远。
华泾身处两区之间,不够宜居是标签、缺乏“人味儿”是事实,走在其中只觉得心如止水,很难喜欢到在这里“定”下来,城市氛围的营造是华泾更深入的功课。
毕竟比再建设一个漕河泾更难的是,如何能在同一片区域,将工作与生活平衡得怡然自得。
这个要求也许太高了点,希望徐汇与华泾能将资源重组整合,讲出新的故事。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