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
在这场盛大的国庆盛典上,毛主席和一众开国将领的身影显得格外瞩目,作为新中国的奠基人,作为在10多年战争中浴血拼杀的革命斗士,他们从参加革命那天就怀揣着这番理想抱负,也怀揣着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渴望,这才有了新中国的缔造。
不过新中国的成立除了有这些元勋的付出,更要依赖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在危难之际他们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共产主义,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在大典之上主席也邀请了许多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工农群众,在这其中尤以一个14岁的小姑娘身影最为特殊。
甚至两年之后这位姑娘进中南海还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那么这位姑娘究竟是谁?她和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关系和故事呢?
渡江战役的马三姐
1935年在世代以鱼为生的长江中下游安徽一带,一个贫苦农民家迎来了一位女婴,女孩的出生在那个时代显然不是一件让家庭值得高兴的事情,相比于能干了重劳力的男孩,父亲老马和妻子对视后叹了口气。
但看着牙牙学语的小姑娘,心里倒是有着万分怜爱之意,他也没想到这个姑娘竟改变了一家子人和国家之后的命运。
马父给孩子取名叫马三姐,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的他们生活虽然算不上多富足,但是背靠长江水源倒也是能够勉强过活为生,依赖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马三姐在这里也是从小长大的海娃娃。
从小马三姐就看透了世间的不公和黑暗,尤其是战争年间,本就担惊受怕的渔民还要面对着国民党人的强取豪夺,当地的国民党军借口要打日本人,和地方百姓无偿索要新鲜鱼货,这番无耻嘴脸让当地百姓十分痛恨,但是抗日大业在前,这也不好拒绝,可是等到要结账时这些国民党军早就一溜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贫困的家庭让马三姐很小就知道体谅父母,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生在水边长在水边的她却有了一身比父亲还好的水下功夫,湍急的水流下经常能看见马三姐在里面捉鱼捕蟹,过硬的水性和驾船技术也让她在当地小有名气。
但此时的她和那些童年玩伴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1949年前夕,随着三大战役的接连胜利,人民解放军建立新中国已成为人民万众期望的事情,摆在当时解放军面前的还有一个重要难题,那就是如何跨越长江,将南方残余的国民党势力进行剿灭。
当时无为县作为重要的战略根据地被选为渡江作战的重要地点之一,14岁的马三姐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异常,她和哥哥一同前往报名。

为了顺利参军,马三姐谎称自己已经年满18,解放军一开始知道她的年龄不符合标准,但看到她远超同龄人的水下功夫后也不由得为她开了后门。
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马三姐倒是十分坚定,在她心中对解放军早有着欣赏崇敬之意,只不过自己年龄太小,说要从军家里父亲也不同意,好不容易把解放军盼来,如今面对这条天堑,马三姐自然不希望世世代代养育无为县百姓的长江成为阻碍新中国成立的鸿沟。
所以这次渡江战役,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要亲自上战场,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同时也为了心中那份理想信念。
中南海主席接见
1949年的4月20日凌晨,马三姐和哥哥赶了夜路到达了指定地点,解放军战士们看着这个尚且稚嫩的姑娘,十分担心的让她带好武装设备,临上船前还一再嘱咐她安全事项,上百艘船在长江对岸集结,河对岸的信号弹一打响,几百艘船犹如离弦之箭向对岸驶去。
对于马三姐来说,她不直接参加这场战斗,但是她要尽可能多的护送解放军到河对岸。
敌人的子弹如同雨点般打来,马三姐的胳膊肩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从天黑到天亮,马三姐听着河对岸的枪火声越来越少,她明白解放军逐渐控制了对岸的武装力量。
这一晚上她不知不觉往返运送了解放军六次,超过100名突击队员是通过她的船只登上了河对岸,回到家后,马三姐躺在太阳底下痛痛快快的昏睡了一场,这一年她才14岁。

作为民兵组织中的一员,马三姐无疑是这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几天过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派人送来了嘉奖令,马三姐因为特殊贡献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和“支前模范”的荣誉称号。
马三姐是渡江战役中获得嘉奖年纪最小的人之一,整个无为县都为老马家高兴庆祝,晚上更是张灯结彩,马三姐的名头在四邻八乡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6个月之后,马三姐作为无产阶级专政革命的突出贡献者被特别邀请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在这一刻曾经她经历的那些屈辱和挫折全都化成了过往的故事烟消云散。
回到家乡后马三姐和村民们述说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

而令她没想到的是1951年9月,马三姐又收到了一封特别邀请函,这是新中国成立两年之时毛主席的特别指示,要求各地选派一批对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积极分子来中南海参加宴会,马三姐看着邀请函最后的三个大字“毛泽东”也不由得出了神。
9月29日马三姐和安徽代表团一起到达了北京中南海,宴席之上看着主席和总理在人群中穿梭互相问候。
马三姐感觉主席的身影好似父亲那般宽广,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毛主席,而这一年的她也才不过16岁,在大多都是30甚至40多岁的中年人中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样的窘境也引起了主席的注意。

主席走到马三姐身边,和蔼可亲的问道:“你就是马三姐吧,我听他们说过你好几次,渡江战役你可是首功一件啊,胳膊恢复的怎么样了。”
马三姐慌忙站起身来:“主席,我的胳膊没什么事情,就是蹭破点皮罢了,不打紧的,早就好利索了。”
主席拍拍她的肩膀坐下:“你的名字很有特色啊,我看以后你用我的姓氏当名字怎么样,就叫马毛姐好不好。”
主席的三言两语把马三姐逗笑了,两个人当天在宴席上交谈了很久 主席对这个16岁的小姑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晚年的幸福
10月4日的下午,马三姐正要和安徽代表团一起踏上回家的路程,毛主席让警卫员把她接到中南海,在颐年堂又和她做了详细的交谈,毛主席说:“现在是新社会了,你不如留在北京读书怎么样?钱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对于马三姐这样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来说,北京这座大城市显然对她有着足够的前景和未来,不过在思考过后马三姐坚定而又轻松的说道:“主席,我就不在北京给您添麻烦了,我还是想回到家乡去,那里有我的父母家人,我也想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毛主席没有对马三姐做太多的挽留,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姑娘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临别之际,主席拿出了一套衣服和一个笔记本留给她做了临别纪念,带着主席的期许,马三姐也重新回到了故乡安徽。

回到家乡之后,马三姐对于过往和主席见面的这段往事闭口不提,转而分配到了伞厂进行工作,其实按照她的功臣级别,安徽政府为她安排一个处级领导职位也毫不为过,在伞厂的生产一线,马三姐一干就是23年。
这23年之中让她体会到了基层的辛苦工作,1976年表现优异的她也被任命为安徽省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的二把手。
其实满打满算此时的她也不过是个没太大权力的副处干部,如果她当时接受组织上对她的照顾,也许到40多岁成为一个厅局级干部也顺理成章。
可马三姐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坚定的人,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退休后,马三姐远离了政府和工作,她重新回到老家,买下了当地一处安静的平房,在这里她把曾经过往的荣誉和照片张贴在墙上,一遍遍重温着年轻的故事,同时回顾着那段年轻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1年3月,马三姐被选为安徽省仅有的3位“七一勋章”的候选者,也正是在这个月,马三姐回到了故乡的小学和当地的学生们见面交谈,向他们讲述着7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
其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马三姐的故事算不上太过出众,甚至她和许多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正因为有着马三姐这样的人艰苦付出,也才有了如今新中国的蓬勃发展。
史料来源:[1]王存福:渡江特等英雄马毛姐[J].档案时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