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时间零”在“石文化”中的应用
二、“时间零”之后的“石文化”研究。
这个“时间”,即“时间零”之后的“时间”,它是“时间”的第二种形式,是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等。
在这个时间段里,目前来看,当代众多的“石文化”研究人员,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与奇石有关的物化活动。比如摆在笔者面前的这本2013年的《宝藏》增刊,其第三板块“艺术指要”里面的五篇文章,它们也多是介绍如何配座、如何演示、如何造景等内容。至于第五板块“学苑撷英”里的55篇文章,其中,介绍如何赏石的文章有15篇,介绍观赏石的文章有14篇,介绍如何经营观赏石的文章有9篇。这里面的文章,它们大都是当代赏石大家所写。
再比如,很多玩石人将奇石买回来以后,比如长江油画石《钟馗嫁妹》(见图35-5),

图35-5 《钟馗嫁妹》 长江油画石 43*15*28厘米 吕沛霖 藏
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给它题名,怎样给它配座等事情上,目的是让它增值,然后及时地推销出去,卖个好价钱。
显然,当代赏石大家所写的那些文字,以及当代那些玩石人所琢磨的事情,它们所涉及的时间都是关于“奇石形式”的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等“时间零”之后的时间。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工作,即研究“奇石形式”的“时间零”之后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在《石道》第一卷第18章至第21章分别做了回答:在第18章“创建奇石辅助形式:题名”中,笔者认为,“奇石题名”这个“物化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强调的是‘物质自我’”、“展示的是‘社会自我’”、“表现的是‘精神自我’”;在第19章“创建奇石辅助形式:配座”中,笔者认为,“奇石配座”这个“物化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分离”出“三个奇石等级”、不同价值,以及“两个奇石情境”;在第20章“创建奇石辅助形式:阐释”中,笔者认为,“奇石阐释”这个“物化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既能“避免误解”,又能“形成‘新的视界’”,还能“产生意义”;在第21章“创建奇石辅助形式:展示”中,笔者认为,“奇石展示”这个“物化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展现‘物化’奇石成果”、“兑现奇石经济价值”、“实现奇石文化价值”。
《石道》(1-4卷)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