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时间零”4

石道聊文化 2025-04-15 02:51:25

第二节 “时间零”在“石文化”中的应用

根据“时间零”的定义,我们知道,它在当代“石文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不自觉的应用,这个主要表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一、“时间零”之前的“石文化”应用。

这个“时间”,即“时间零”之前的“时间”,它是“时间”的第一种形式,是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等。

既然如此,那么,“时间零”之前的“石文化”应用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1.从“石文化”简史来看,历史上的很多石谱,比如宋代的杜绾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渔阳公的《渔阳石谱》、常懋的《宣和石谱》等;比如明朝的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张应文的《论异石》、文震亨的《长物志》、高兆的《观石录》、毛奇龄的《后观石录》、诸九鼎的《石谱》、王守谦的《灵璧石考》,等等。那些石谱的研究内容多是对不同石种的产地、形状、特征、石色、采石方法、如何品评等作介绍式的简单说明。比如海洋化石《金狐狸》(见图35-4),在古人眼

图35-4 《金狐狸》 海洋化石 吕沛霖 藏

里,它的主要问题是:该奇石产地哪里?它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该类石有什么主要特征?这个古人想象中的“狐狸”的形状是怎样形成的?等等。

也就是说,那些古代的石谱所总结的内容,它们都是研究奇石产生之前的那些内容,即“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等“时间零”之前的内容,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当然,由于交通、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古人也是无法知道那些问题之答案的。

2.从当代“石文化”研究来看,一些地质方面的专家、学者,比如王实及其著作《中国观赏石大全》;比如,张家志和他所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比如,中国观赏石协会出版的2013年《宝藏》增刊,其第一板块“地质科普”里的四篇文章,第四板块“史海钩沉”里的五篇文章,第五板块“学苑撷英”里的14篇文章。等等。这些关于奇石的著作、文章,它们研究的重点是利用地质学的一些知识,借助当代的一些科学仪器,去探讨奇石的形成原因、结构等。

再比如,摆在笔者面前的这本2013年的《宝藏》增刊,其第二板块“博览纵横”里面的七篇文章,它们多是介绍国内各地的观赏石资源、观赏石经营方面的事情。

显然,这些工作,它们都是着重于奇石形式的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等“时间零”之前的研究工作。

当然,对于笔者来说,介绍、研究“时间零”之前的那些“石文化”,它们属于总结性质的。对于赏石人的审美来说,那样的时间,它们属于“无效果时间”。

《石道》(1-4卷)395

0 阅读:8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