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云逸,那可是个铁打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个顶呱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呢。他本名叫张运镒,有时候也叫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他出生在广东省文昌县,就是现在的海南省文昌市头范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说到今年8月10号,正好是老张云逸大将130岁的生日。咱简单说说他这辈子都干过啥官儿,就当是给他老人家纪念一下了。
在还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前,我干的活儿是
1908年,16岁的张云逸从海南岛跑到广州,成功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还是第四期的学生呢。第二年10月份,多亏了教官邓铿,他是同盟会的,后来还当过广州军政府第1师师长和总司令部参谋长,可惜1922年3月21日在广州被害了,才36岁。就是这位教官介绍,张云逸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带的同盟会。
1911年那会儿,张云逸没继续待在陆军小学堂,而是直接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到推翻清政府的战斗中。到了4月,同盟会的大头儿、广州起义的总指挥黄兴,他搞了个先锋队,也就是敢死队。张云逸自己请缨,当了炸弹队的头儿。到了4月27号,黄兴带着先锋队冲进了两广总督衙门,跟清军在小巷子里拼了命地打。起义的兄弟们单打独斗了一整天,但人数太少,打不过清军,伤亡也大,最后张云逸和战友们只能撤退。后来,大家把七十二个牺牲的兄弟遗体收敛起来,葬在了城外的红花岗(后来改名叫黄花岗),这事儿被人们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东以前有个陆军小学堂的老照片。
1912年,张云逸踏进了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的步兵专业学习。两年后,也就是1914年,他学成毕业,国民党南方支部直接派他去了海南岛,在龙济光的杨锦隆手下当排长、连长。那时候,张云逸挺聪明,借着工作的掩护,发展了八十多个反袁的“三合会”成员。没多久,他看不惯袁世凯统治下的龙军,就离开了。后来,多亏了广东讲武堂的提调赵士槐推荐,张云逸进了改编后的清军肇军讲武堂,当起了教官。
1917年8月份,孙中山在广州当上了中华民国海陆军的大头头,叫大元帅,他重新整编了粤军,还选了陈炯明来当粤军的总司令。张云逸呢,是通过在督军公署工作的赵士槐介绍,进了大元帅府里的参谋处,当了个上校参谋,和粤军总司令部的作战科主任蒋介石他们一起工作。后来,张云逸又到桂系管的护国军第5军里,从连长干起,做到了营长,还在师部当中校参谋啥的。
1920年秋天9月份,张云逸在粤军第一军的第三师里头,干起了中校参谋的活儿。转眼到了1921年,他又升为了粤军在广州香山护沙营的营长。时间来到1923年,张云逸换了份工作,不当武官了,跑去广东省揭阳县当县长。在任期间,他大力推行三民主义,为官清廉,正因如此,得到了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的好评。
◆画作《国共首次联手》(作者:邱瑞敏),是一幅油画作品。
1924年那会儿,国共两党首次联手,张云逸又一次穿上了军装,他当上了第二军里的一个旅长,这个军是由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亲自兼任军长的。后来广州商团搞叛乱,张云逸带的队伍去平定,因为打得漂亮,大家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胜之旅”(那时候张云逸用的名字是“张胜之”)。
1925年夏天,7月头一天,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就在广州亮相了,这个政府是从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变过来的。到了8月份,18号那天,张云逸所在的建国粤军被整编成国民革命军的第4军,他自己也被调到了第4军的第1独立旅,给旅长张发奎当参谋长。时间一晃到了11月,第4军的第1独立旅又扩大了,变成了第4军的第12师,师长还是张发奎,而张云逸呢,就被提拔成了第12师的参谋处处长。
1926年夏天7月份,国民革命军做出了北伐的决定,第4军下面的第10师和第12师,在副军长陈可钰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了战场前线。第4军战斗力爆棚,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大战里,把吴佩孚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成功占领了武昌。到了10月10号那天,国民革命军又顺利拿下了武汉。还是在那个月里,张云逸通过廖乾五和王志仁两位的介绍,悄悄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廖乾五是1922年入的党,那时候他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王志仁呢,是1924年入的党,当时在湖北省农民协会管经济方面的事儿。
在百色起义那会儿,我前后干的活儿可不少。
1927年春天,3月份的时候,国民革命军的第4军进行了扩编,之后第10师就变成了第11军,而第12师呢,则变成了新的第4军,军长是张发奎。那时候,张云逸被任命为第4军第25师的少将参谋长。上海发生了“四一二”那个事变后,张云逸没离开,还是留在第25师,继续秘密做我们党的工作。到了7月份,张云逸跟着第25师到了江西九江。根据党中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他和李硕勋(那时候是第25师的政治部主任)、周士第(第25师第73团的团长)几个人,悄悄地准备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事情。结果,第25师的73团,还有75团的三个营、74团的重机枪连,都顺利地参加了起义。张云逸呢,他没暴露身份,还是留在第25师继续做军队的工作。没过多久,张云逸又跟着第4军的军长张发奎去了广州。到了10月份,张发奎想控制海南岛,就让张云逸去当国民革命军海南岛的绥靖司令。张云逸接到党的指示,准备回去配合琼崖的共产党武装,一起拿下琼崖的政权。可没想到的是,驻守在海南岛的国民革命军第11师第33团的代理团长叶肈,被桂系军阀给收买了,竟然叛变了。这样一来,张云逸带着的几百号人,刚上岛就被包围了,武器也给缴了。还好,张云逸当时留在海船上,在海南的乡亲们帮助下逃了出来。之后,他去了香港,再转道上海,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张云雷这家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29年春天,5月份的时候,中共中央做了个决定,让张云逸去广西搞革命。张云逸从上海先到香港,中共广东省委帮他弄好了去广西的工作介绍信。到了广州,他又找了自己的老乡好友陈策,那时候陈策是国民党广东海军的头儿。陈策只知道张云逸北伐时跟着张发奎,但不知道他是共产党。所以,陈策就给张云逸写了封信,介绍他去广西找俞作柏,俞作柏当时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的老大。到了7月,张云逸到了南宁。那时候,他共产党的身份是保密的,他直接就跟中共广西特委的陈豪人,就是那个广西省政府的机要秘书,联系上了。因为有了陈策的信,俞作柏就让张云逸当了广西军官教导总队的副总队长,还兼了警备第四大队的队长和南宁市警备司令。张云逸挺有本事,把这两支老部队改成了新的人民武装。到了10月,张云逸带着部队去了右江地区,他挂着右江督办的名头,准备武装起义,还把想阻止起义的警备第三大队给收拾了。到了12月11日,张云逸和邓小平,那时候他叫邓斌,是中共中央派来的代表,9月就从上海到南宁了,他们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建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张云逸当了红七军的军长,邓小平当了政委。红七军成立后,还建了个前敌委员会,邓小平是书记,张云逸、陈豪人等五个人是委员,他们一起管着部队和地方的事儿。
1931年1月2号,红7军把广西全州给拿下了。前敌委员会开了会,商量着要不要打大城市。多亏了张云逸和邓小平的坚持,大家最后决定不去碰桂林、柳州这些硬骨头,而是沿着湘赣边界去找毛泽东和朱德的红军。红7军离开全州,路过湖南的道州、江华,到了湘桂交界的桂岭。在这儿,红7军缩成了55团和58团两个团。到了2月底,邓小平已经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了,张云逸就带着58团在湖南省江华县水口镇跟王震领导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独立第1师第3团碰了头。3月下旬,张云逸和王震又在永新城跟红20军会合了。为了能把赣江以西的红军都管起来,中共湘赣省委成立了“河西总指挥部”,让张云逸当头儿。4月初,为了帮中央红军打退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张云逸他们指挥红7军、独立1师和红20军一起攻打吉安县水阳镇的敌人,消灭了不少敌军。后来,经过湘赣省委的同意,张云逸又带着58团去找李明瑞带的55团了。4月上旬,两个团终于在永新县又聚到了一起。5月份,红20师也被编进了红7军,可这时候张云逸病了,只能跟着队伍一边走一边养病。6月份,红7军前委收到了中共中央5月14日写给他们的信,说中央想让李明瑞当红7军的军长,张云逸当参谋长。7月22号,红7军接到命令过了赣江,在于都县跟第一方面军会合了,从此就成了第一方面军的一部分,编进了第3军团。到了11月7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张云逸还被选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呢。
1933年5月份,中国工农红军那边搞了个新组合,就是总司令部和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朱德大哥既当总司令,又当方面军的头儿,周恩来则是总政委和方面军的政委,叶剑英和张云逸呢,一个是方面军的参谋长,一个是副参谋长。到了5月8号,瑞金沙洲坝乌石垅村那边,又新整了个军事指挥的地方,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大家简称它为“中革军委”,总司令部也跟着成立了。叶剑英是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的参谋长,张云逸是副总参谋长,还兼着第一局(就是管打仗的局)的局长。然后到了11月20日,驻在福建省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将领蔡廷锴他们,在福州说要成立个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直接跟蒋介石对着干,还要抗日。到了12月,中共中央派了张云逸去福州,他是去当中共在十九路军的军事联络员的。那一年,张云逸还当过粤赣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
1934年1月份,红军总司令部和第一方面军的司令部合到了一起,归中革军委管。第一方面军的部队都由中革军委直接带着,这支队伍后来也叫“中央红军”。那时候,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头头们是这样的:朱德是中革军委的老大,周恩来和王稼祥是副老大,刘伯承管总参谋,叶剑英和张云逸是副总参谋,张云逸还兼着红军总部作战部的部长。
加入长征队伍,还有在新四军那会儿打仗工作时,我干的那些活儿、担的那些职儿。
1934年10月那会儿,张云逸跟着中央红军一块儿长征,他当的是红8军团的参谋长。到了12月18日,黎平会议上头做了个决定,说红8军团不用再单独存在了,直接并到红5军团里。这之后,张云逸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做了中革军委的副参谋长,还兼着作战局局长,另外呢,他还成了中央军委纵队先遣队的司令员。
1935年9月18号那天,按照俄界会议的决定,往北走的中央红军第1军、第3军,还有军委纵队,在哈达铺重新组队,成了红军北上先遣支队,也就是陕甘支队。彭德怀当支队司令员,毛泽东是政委,张云逸做了副参谋长。到了10月19日,陕甘支队抵达陕北的吴起镇,算是成功走完了长征。11月3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开了个会,商量外面的名头和内部怎么分工。会议最后定了,对外就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头,另外还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不过后来在1936年12月给撤销了。毛泽东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是副主席,叶剑英当参谋长,聂洪钧和张云逸都是副参谋长,聂洪钧后来在新中国还当过粮食部副部长啥的。同时,会议还决定恢复第一方面军的称呼,彭德怀当司令员,毛泽东是政委,叶剑英当参谋长,张云逸还是副参谋长。到了11月5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又决定在瓦窑堡搞个后方办事处,周恩来兼任主任,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也兼任了这个办事处的参谋长。
1937年那会儿,张云逸在延安待着。
1936年2月份,咱们的第一方面军换了个名字,叫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然后他们就渡过河去东边打仗了(到了5月,这个名字就不用了)。那时候,彭德怀是大将军,负责指挥;毛泽东是政委,管思想工作的;叶剑英当参谋长,出谋划策;张云逸呢,他既是副参谋长,又专门负责渡河的事情。到了年底12月,张云逸又升官了,成了中革军委的委员,还兼任红军总司令部的副总参谋长。
1937年3月份,中革军委搞了个军委后方司令部,刘伯承当上了司令员,张云逸做了参谋长。不过刘伯承有时候不在,那时候张云逸就临时顶替司令员的位置。到了4月,张云逸接到任务去了香港,目的是推动华南那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月份,他又从香港跑到广西桂林,跟桂系的头头李宗仁、白崇禧聊了聊,最后让他们俩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愿意一起抗日。到了7月7号,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按照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约定,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八个省里的15个游击区(广东的琼崖地区不算),原本在那打游击的红军和游击队,在10月份都改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大家习惯叫它“新四军”。12月25号那天,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挂牌了。可没多久,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又搬到了江西南昌,这回叶挺当了军长,项英做了副军长,张云逸还是参谋长。新四军下面有四个支队,张云逸还额外管着第三支队。
1939年5月份,新四军在安徽庐江县汤池镇的严家松园那里,搞了个江北指挥部,这个地方也是第4支队的驻地。张云逸大将挑了大梁,当上了指挥官(后来,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接手了参谋部的工作)。到了11月,张云逸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委员。
1939年那会儿,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的人聚在一起,骑上马照了张相。从左边数起,头一个是叶挺,紧挨着的是赖传珠,然后是罗炳辉,最右边的是张云逸。
1940年春天,张云逸带着淮南的军民一起打硬仗,成功抵挡了安徽的李品仙和江苏的韩德勤这些顽固分子发起的军事攻打,让淮南的抗日根据地更加稳固。到了11月份,张云逸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委员。
1941年1月4号,新四军接到命令要往北走,他们军部和皖南的九千多部队从泾县的云岭镇出发。到了6号,走到泾县茂林的时候,突然遭到国民党八万多人的偷袭。新四军打了七天七夜,子弹没了,粮食也吃光了,最后只有大约两千人冲了出去,剩下的大部分都牺牲了或者被俘虏了。军长叶挺在跟国民党谈判的时候还被他们抓了起来。这就是有名的“皖南事变”。到了1月20号,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军委下了命令,让陈毅临时当新四军军长,刘少奇当政委,张云逸当副军长,赖传珠当参谋长,邓子恢当政治部主任。25号下午,新四军在盐城这个苏北的大地方开了个大会,庆祝他们的军部重建。就这样,新四军的新军部算是正式成立了。到了2月份,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江北的部队被编成了新四军第2师,张云逸不光是师长,还是师军政委员会的书记。5月4号,抗日军政大学的第八分校在安徽天长县的张公铺也成立了,张云逸还兼任了校长。5月20号,中共中央又下了命令,重建新四军军分会,这个分会就是新四军里的最高领导机构,由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这几个人组成,刘少奇是书记。
1942年2月份,张云逸除了别的工作,还管起了淮南军区的司令事务。到了那年夏天,他又接到命令,专门去当新四军的副军长。时间一晃到了1943年11月,陈毅军长因为要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帮忙筹备党的七大,所以暂时离开。在这期间,张云逸就挑起了新四军军事工作的大梁。
1945年那会儿,张云逸在山东临沂跟新四军的一些头头儿拍了张照。从左边数起,依次是舒同、张凯、黎玉、胡立教、陈毅、石文、薛丹洗,还有最右边的张云逸。
1945年2月,中共中央做了个决定,把新四军军分会给撤了,然后把中共中央华中局给扩大了,一共有十二个人,常委呢,就是陈毅、饶漱石、张云逸、曾山、赖传珠这五个,他们直接管新四军。就在那个月,新四军也开始归华中局管了。过了两个月,从4月23号到6月11号,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的那个大礼堂开了。张云逸本来是代表,但因为太忙了,没去成,不过他还是被选上了中央委员。到了10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都搬到了山东临沂,新四军和山东军区的一部分也合并在一块了,成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陈毅就当了山东军区的司令,饶漱石是政委,张云逸是副司令。再往后,到了12月28日,中共山东分局和那个北上的华中局合并了,成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就在山东临沂。饶漱石原来在华中局当书记,现在就当华东局的书记了,副书记是陈毅和黎玉,常委里还有张云逸和舒同,他们一起管山东和华中这两个地方的党政工作。
1946年1月7号,中央军委做出决定,把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合并到一起。张云逸被选为新四军的副军长,同时还兼任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负责新四军军部和军区的大小事务(那时候,新四军军长也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正在前线打仗呢)。到了11月25号,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山东莒南县的大店镇挂牌成立了,中央军委让张云逸再加个头衔,当这所大学的校长。
在打仗那会儿的解放战争期间,还有新中国刚刚成立以后,他都有很重要的差事要干。
1947年1月23号,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华中军区的名字被取消了,改成了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张云逸成了华东军区的副司令员,负责起日常的工作来。到了8月份,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办公地点搬到了渤海区,还成立了个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张云逸又兼任了这个委员会的书记。他负责华东地区的土改、支援前线、整风,还有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建设等工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可是出了不少力。
1949年2月十几号的时候,华东军区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就打算重新建立山东军区,并让华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张云逸同时当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到了8月份,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新的华南分局在中共中央成立了。这次,叶剑英当上了第一书记,而张云逸则成了第二书记。
张云逸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他是华南解放军派去的代表。
1949年9月22号,中央同意建起中共广西省委,选了张云逸当书记,他一直干到1956年6月。那时候,张云逸正代表华南解放区去参加9月21号到30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大会,30号那天,他还被选上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到了10月19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了第三次会,会上定张云逸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头上,张云逸带着一拨干部从广州到了广西梧州,接着就赶到了南宁,南宁是12月4号解放的。他们一到南宁,就忙活着建广西的领导机构。12月2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做了个决定,让张云逸当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隔了一天,也就是12月3号,中共广西省委在桂林原来德智中学的地方办起了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张云逸作为省委书记,还兼任了这个大学的校长。12月9号,广西军区在南宁市正式成立,张云逸被选为军区司令员,一直干到1951年4月,后来由李天佑接任。另外,他还一直兼着政委,干到1955年。到了1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中共中央华中局改成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张云逸也成了中南局的委员。
1950年1月15号那天,华中军政大学广西分校换了个新名字,叫中南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张云逸成了那里的校长,还是兼职的。到了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正式挂牌成立,张云逸直接当上了省政府的一把手,这个位子他一直坐到1955年2月。再到10月23号到11月2号,广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南宁开了个头,大家投票选出了广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张云逸又被大家选为了主席,也就是省政协的头儿。
张云逸因为长时间过着艰难奋斗的日子,加上工作紧张,身体慢慢出了问题,越来越差。1951年1月27号,经过中央同意,张云逸开始去广州、杭州这些地方看病和休息,这段时间是从1951年2月到11月,广西省委书记的工作由陶铸暂时代理。到了1952年10月中旬,按照中央和毛主席的安排,张云逸又去了苏联接受治疗。
1953年年初,就是1月份那会儿,因为《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大行政区政府机构与职责的通知》这个文件,中南军政委员会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南行政委员会,它就像是中央派到中南地区的代表一样。林彪成了这个新机构的一把手,邓子恢、张云逸他们八个人则做了副手。到了4月份,张云逸在苏联那边养病养得差不多了,就启程回国了。根据中央的安排,张云逸留在中央干活儿,但他广西省委书记和省人民政府主席的位子还给他留着,暂时由陈漫远来代理这两个职务。
1954年9月15号到28号,张云逸参加了咱们国家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果他不光当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还被选为国防委员会的一员。
1955年9月份,张云逸被评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军,同时呢,他还拿到了三枚很重要的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还有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站在最左边)去连队的荣誉室进行了参观。
1956年9月,从15号到27号,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大会在北京热热闹闹地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张云逸成功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1959年4月份,从18号到28号,咱们国家的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就在北京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在这次大会上,张云逸被大家选为了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另外,他还接了个新任务,就是当上了国防委员会的委员。
1962年春天3月份,张云逸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中央军委里管人民武装力量的那个委员会副主任。转眼到了秋天10月份,他又有了新头衔,被选为了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副书记。
1964年快过完的时候,从12月21号开始,一直到1965年1月4号,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热热闹闹地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张云逸被大家选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而且他还多了一个头衔,那就是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9年4月头24天里,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大会在北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张云逸被大家选为了中央委员。
1973年,具体时间是8月24号到28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张云逸成功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4年11月19日那天,张云逸在北京安详离世,他那时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