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不识:长官,你找谁

二迷糊 2025-03-21 17:31:36

1929年那年的春季,有个16岁的小伙子正在田地里卖力干活,他手里的锄头不停地起起落落,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明显能看出他干得非常起劲。

郑二哥,听说红军正在招兵买马呢,咱们一块去瞧瞧吧!

小时候的一个小伙伴突然朝那少年大喊了一声,把这干活时的安静给打破了。少年一听,立马抬起了头,眼里闪着光,接着他把锄头一丢,撒腿就跟着叫他的那个人跑了。打那以后,这少年的整个人生轨迹都变了……

【我要参加革命】

郑国仲这小子,是黄安郑家塘毛屋岗老郑家的老二。在没加入红军前,他给地主放过牛,也到裁缝铺子里学过做衣服的手艺。但可惜啊,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这两门手艺都没能让他混上口饱饭。没法子,他只好回家继续扛起锄头种田。

郑国仲立马跟着小伙伴们跑到红军征兵的点,一看,征兵的小帐篷前头已经人头攒动,排了好长的队。他啥也没说,立马就钻进了队伍里,准备报名参军。

郑国仲,你这是在干啥呢?难道你忘了你爹娘不让你去参军的嘱咐吗?

以前的事儿就不提了,现在我算是长大了,碰上个机会多不容易啊,你可千万别回去打小报告!

说起来,郑国仲其实早就有过想当兵的念头。在他14岁那年,刚好赶上了“黄麻起义”,本来是个参军的好机会。但可惜啊,那时候他还太小,爸妈坚决反对,这事就这么搁置了。

前面的人逐渐减少,最后轮到了郑国仲。负责登记的红军同志仔细瞧了瞧他,带着点不解说:“小兄弟,瞧你模样挺嫩的,可得想明白了,参加革命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有风险。”

郑国仲急着表明自己不想再错过当兵的机会,赶紧说道:“我年纪已经够了,您别担心。我明白咱们红军是为了咱农民找出路的队伍,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个农民,所以我铁了心要参加革命。”

听完郑国仲这番话,红军同志满意地点了点头,跟他说:“行了,你可以加入军队了。”

郑国仲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他儿时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他脑海中不断描绘着将来在军队的日子,开心得站在原地,不自觉地就咧开嘴笑了。

这时候,有个穿着红军制服的大哥走过来跟他说,时间还宽裕点,赶紧回家跟亲人说一声,还能带上点随身的小东西。

征兵的地方就设在村子口那棵老树旁边,离郑国仲家挺近的,他完全能抽空回家跟爸妈说一声,再打包点行李。但现在他却犹豫了,心里犯嘀咕:这时候回去,爸妈会不会又拦着自己不让走啊?

郑国仲心里头越琢磨越不是滋味,最后他决定一声不响地离开。毕竟,古往今来,尽忠和尽孝往往不能兼顾。作为个大老爷们儿,为了国家去战斗,将来就算爹娘知道了,肯定也会体谅自己的。

【婶子!你家儿子参加红军去啦】

那天黄昏时分,太阳眼看就要沉到地平线,郑国仲他爸坐在院子里抽旱烟,他狠狠地吸着每一口,眼睛却始终望着院门外的那条路。

这孩子咋还没到家,不会碰上啥麻烦了吧?

老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嘴里叼着烟,自己跟自己嘀咕,好像觉察到了啥不对劲儿。

这时候,郑国仲的妈正在灶屋里忙活着做饭呢。她把红薯跟玉米面一股脑儿倒进大锅里,煮了一大锅红薯玉米粥。这些年,这玩意儿就是他们家的当家饭。哎,谁让年成不好呢,农民地里的好粮食全让国民党给搜刮走了,老百姓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厨房的事儿都收拾利索后,郑母走出来,问儿子咋还没影儿呢,这都天黑了,按说早该进门了呀。

老郑两口子合计了一下,觉得不能再这么干等着了。老郑赶紧跑进屋里,打算多穿件衣服就出门找儿子。就在这时,他们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了一个挺耳熟的声音。

婶子,别盼着了,郑国仲他已经去当红军了,这会估计都走了好几十里路了。

说起来,是郑国仲那小子,跑去看了招兵的消息,然后回来跟郑母一说,郑母一听,简直是像被雷劈了一样,立马腿就软了,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整个人呆若木鸡。

老郑刚换好衣服,一眼瞅见媳妇坐在地上,赶紧跑过来问是咋回事。

我儿子加入了红军,走的时候啥也没带上!

听完郑母的话,老郑啥也没说,他悄悄地扶起老婆,扭头就进了正房。谁也没留意到,这个皮肤黑不溜秋的汉子,悄悄用手把眼眶里的泪水给擦掉了。

【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副司令】

郑国仲跟着红军队伍,一路走了好远好远。瞧瞧身边,那么多穿着红军衣服的战友,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这一路上,他的心里头乐开了花,兴奋得早就把疲惫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过了几天,部队抵达了新的征兵地点。郑国仲呢,他没参与征兵工作,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现在既没掌握多少红军战士的本事,身子骨又瘦小,因此,他就趁着这几天,拼命锻炼,提升自己的体能和技能。

后来,只要部队一停下来休息,郑国仲就会这样做。他的这些付出没有白费,身体变得越来越壮实,射击、用刺刀、扔手榴弹这些本事也都飞快长进。

郑国仲就像个不知累的人,他还有一件更让他兴奋的事儿,那就是他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郑国仲不光是个红军战士,他还是一名自豪的中共党员。有了这样的身份,他自然得在样样事情上都带好头,做个表率。

他跃跃欲试,就盼着实战那一刻的到来。

郑国仲头一回跟国民党军交手,就显现出了他的不凡。他在队伍里待了这么久,心里跟明镜似的,红军在单打独斗、人数还有装备上,都赶不上国民党军队。

要是别的方面拼不过,那咱们就比军人的那股子狠劲和毅力。第一枪一响,郑国仲就像被点了火,啥也不怕,敌军子弹跟下雨似的,他愣是冲在最前头,带着大伙儿向敌人猛扑过去。

这次战斗快结束时,国民党那边开始朝我们这边猛冲,这时候郑国仲特别来劲,他领着身边的战士们,愣是把人数比我们多好几倍的国民党军队给挡了回去。

尽管打完这场仗后,我们队伍还是得赶紧挪窝,不过郑国仲那股子劲儿,身边的战友们都看在眼里了:

别看这小子岁数不大,本事可不小!

之后,在多次的反“围剿”战斗里头,郑国仲表现得越来越勇猛,他的官职也跟着战功一步步往上升。短短五年,郑国仲就从一个新入伍的小兵,成长为了一个营长。

“一个士兵怂,也就怂他一个;一个将领怂,那整个队伍都得垮。”郑国仲这人特别勇猛,他带的那个营,在红军队伍里是出了名地能打。后来,他一路高升,当上了团长。不论官位大小,他一直保持着那股勇敢善战的劲儿,不为别的,干革命嘛,就得有股子冲劲儿!

后来卢沟桥事变一闹起来,日本法西斯就开始对我们国家进行不正当的攻打。因为日军攻势太猛,国共两边一看这形势,立马决定联手,共同抵抗外敌。

尽管现在对手换成了日本人,但这完全没减弱郑国仲的斗志。

1940年那会儿,我们党计划搞个大的,叫“百团大战”。为了让主力部队有更多动作的空间,129师的385旅下面的12团和769团,接到了死守狮脑山的命令。

狮脑山坐落在阳泉那儿,是正太铁路线上的一个关键位置。要是能把狮脑山守住,日本鬼子就没法靠着这条铁路大批量运东西了,那就等于是把他们的后勤给切断了。

但这个关键的战略位置,肯定让这场仗打得特别难。日本军队肯定会拼尽全力,想把守在这里的郑国仲他们给消灭掉。因此,郑国仲他们必然会遇上好几倍、装备又好的日军。

1940年8月20号,大战头天夜里,郑国仲把769团连级和连级以上的干部都喊到一块儿,开了个战前小会。他说话挺直接:“咱们在这儿多挺一天,大部队就能多干掉一些鬼子。反正咱的任务就一个,死守!要是我牺牲了,副团长顶上;副团长没了,营长来。就一句话,得把小鬼子钉在这儿,哪儿也别想去!”

郑国仲的一番话真是振奋人心,他讲完以后,在场的干部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色,就好像他们接下来要打的不是一场敌强我弱的防守仗,而是像砍瓜切菜一样消灭小鬼子的大战。

8月21号晚上,日本兵借着黑夜掩护,偷偷摸了上来,心想着中国军队晚上防备可能不那么严。可没想到,当他们快靠近中国军队的阵地时,突然间,一颗颗手榴弹就被扔到了他们周围。

那会儿,日本偷袭的队伍吃了大亏,郑国仲突然大喊:“小日本靠近了,使劲儿给我反击!”话音刚落,枪声就连绵不断。日本兵挡不住,只能狼狈地撤退。

郑国仲挺沉得住气,见日本人撤得没影儿了,他才招呼战士们别打了。咱们子弹有限,得省着点儿用。

22号一大早,天还没亮,日军在稍微歇了歇脚后,就又开始动手了。不过这次挺奇怪的,他们进攻起来好像没什么劲儿,不急不躁的,更像是在故意磨蹭时间,而不是真要打过去。

“不好!”郑国仲大喊一声,他赶紧让副团长顶上去守住前线,自己则一个人跑到狮脑山后面和旁边那些还没布置防线的地方查看。一看之下,他发现前面的小鬼子纯粹是在拖时间,另外两个方向的日军正悄悄靠近,打算来个包围。

幸运的是,他们的阴谋被发现了。郑国仲马上让部队派人去增援,同时,他也赶紧联系14团的战友们,叫他们也派人来一起防守后方和侧面的日军。

最后,日军发起的第二次冲锋还是以失败告终。两边打了快一整天,日军愣是一点儿也没往前挪,这让他们又气又急。于是,他们决定加大兵力,用上最猛烈的火力,拼死攻打狮脑山。

不断有日军赶来增援,他们把好多迫击炮和重机枪都架在了进攻山头的路上,天上还有飞机在轰炸掩护,这阵势简直就像是一场大战的配备。

日军火力太猛,郑国仲心里明白,硬碰硬肯定不行。他就跟战士们说,等日军飞机大炮轰炸的时候,大伙儿都得躲战壕里,千万别冒头,就憋着劲儿,等日军步兵往上冲的时候,咱们再一块儿打回去。

就这样,尽管日军拼命轰炸,让我们牺牲了不少战士,但我们还是硬扛下来了,一次次地把他们的进攻给打退。

战斗到了第六个夜晚,两边都停下来喘口气。郑国仲坐在湿乎乎的战壕里歇着,他旁边的一个战士正跟他说现在的人数和装备咋样了。打了这么多天,人员折损了一大半,子弹也快用没了。

郑国仲眼神坚毅地望着山脚下的方向,开口讲道:“大伙儿听好了,还是那句话,万一哪天我倒下了,你们就得踩着我的身子继续坚守。子弹打光了,就算是拎着枪杆子,也得给我勇敢地往前冲!”

第七天一大早,鬼子又跟疯了一样往上冲。769团和14团的好多战士子弹都打光了,只能趴在战壕里干等着。等第一个鬼子蹿上山头,一场又猛又狠的白刃战就爆发了。

两边一直打到第七天的晚上,日军突然就像接到啥命令似的撤走了。这时候的郑国仲,整个人都愣住了,愣了好一会儿,他才转过身跟身边的战友说了声:“咱们守下来了!”

这是百团大战的第一仗,郑国仲和狮脑山上所有坚守的战士们,豁出性命拼了一场精彩的战役。

打完了那场仗,郑国仲一点没放松,紧接着就接到了新命令,说是得赶紧去白晋铁路,把那边的日军给干掉。

这次战斗跟狮脑山那次比起来,危险系数只高不低。他们还是得用少数兵力去对抗敌人多数,不过有点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是主动出击,打进攻战,这比光守着等敌人来攻可难多了。

战斗开始前,郑国仲想鼓舞士气,干脆自己当上了冲在最前面的突击队长。他啥也不顾,直接冲进枪炮声中,肩上扛着炸药包就往前冲。团长都这么拼了,战士们哪还坐得住,一个个心里头跟火烧似的,急着想上阵杀敌。大家你一拥我一挤,生怕落后,朝着日军就猛攻过去,好像晚一步日军就没了似的。

他们带着那股子冲劲儿,又一次漂亮地搞定了任务。战斗胜利的消息飘到总部,连彭德怀都竖起大拇指,夸769团是真能啃硬骨头的部队。

后来的日子里,郑国仲接连打了好多仗,不管仗大仗小,他都特别拼命,战功累累。到了抗日战争快打完的时候,郑国仲已经当上了太行军区三分区的副司令员。

【爹娘,儿子回来看你们了!】

1947年的时候,蒋介石不顾一切地又对我党动手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大军,看准时机,一口气冲进了大别山,郑国仲也是队伍里的一员。

部队一直在挪地方,没想到挪到了郑国仲的老家红安。这一晃,他都18年没打招呼就走了。现在到了家门口,他心里特别想回去瞅瞅,看看爹娘还在不在了。

领导点头同意后,郑国仲独自跃上马背,朝着自家村子一路狂奔。他心里急着回家,所以一路上快马加鞭,没停过脚。

没多久,郑仲国就走到了当年参军时站过的那棵老树旁,他缓缓放慢了脚步。眼前的村子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不知道家里的爸妈现在咋样了。

他骑着马往村子里头溜达,路上时不时会撞见一两个不太熟的面孔,但这些人一瞅见他身上的军装,吓得立马扭头就跑。

郑国仲琢磨着,这些乡亲们八成是把自己误认为是国民党兵了,于是他接着往前走。

没过多久,前面就走来了一位老奶奶。郑国仲见状,赶紧从马上下来,想上去问问路。老奶奶一瞅见这身军装的汉子朝自己靠近,心里头吓得直哆嗦。但她腿脚不利索,想逃也来不及了。

嘿,领导,您这是要找谁啊?我家里这老太婆可没啥能招待您的。

大妈,您别发愁,我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到这来是想找找我的亲人。

你是人民子弟兵,你们都是很棒的人,你要找谁呀?我在这村里住了好多年了,村里的人我都熟得很。

我叫郑国仲,我爸的名字嘛······”

郑国仲话还没讲完,老奶奶就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你就是我们家二娃啊!老头子,你快过来,咱儿子真的回来了!”

听到老奶奶那么讲,郑国仲也是一愣,压根儿没想到这位老人家就是他心心念念找了18年的亲妈。

“祖福,咱儿子!”

这时候,一个头发全白的老人家从屋里头急匆匆地走出来,他听到老人家喊着自己小时候的名字,郑国仲心里就明白了,这不就是自己的老爹嘛。

人们常说男人不轻易掉眼泪,只是因为他们还没碰到真正心痛的事。此刻的郑国仲,在爸妈怀里哭得就跟小孩子一样。他们三个人,盼这天真的是盼了太久太久!

【结语】

郑国仲匆匆和父母见了一面就走了,革命任务还没完成,他得赶紧回去。就是因为有郑国仲这样不顾自家,一心为革命的人拼命努力,咱们中华民族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郑国仲被评上了少将。

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把爸妈带在身边照顾,这样他既能为国家出力,又能孝顺爸妈,算是既尽忠又尽孝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