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份,解放军那会儿碰到了两大难题。
但在怎么对付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和林彪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两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毛主席期望通过控制北宁线,实现关闭东北大门的目标。
但林彪却提出,咱们得先拿下长春,这样才能绊住蒋军的脚步。
考虑到对前线指挥官的尊重,并且想要攻克大城市作战这一难关,毛主席在1948年4月22日,点头答应了林彪先打长春的提议。
经过那一场时间不长的战斗,林彪打定主意,不再硬碰硬地攻打长春,而是打算长期围困。他明白,解放的大事儿不能再拖了。毛主席见状,也立马改变了策略方向,还有攻击的关键地方,他甚至直接表示:
要是这场仗输了,许世友得先受罚,王建安也得挨上四十军棍,至于我,自个儿把官职降三级。
毛主席特别看重的是哪块地方呢?他平时可不怎么赞同用严厉的刑罚,那他为啥会这么说呢?“关系不太好”的许世友和王建安,他们在这件事情里头,到底是怎么起到作用的?
【大战泉城已成必然】
对蒋介石来说,济南这座城市就像是他的“心肝宝贝”,同时也是除了北京、天津、徐州之外,极为重要的战略地点。
这一点,从泉城那个守城大将的头衔上就能看出来。
王耀武,那时候是第二绥靖区的头儿,也是个从黄埔军校出来的打仗高手。内战一开始,他就带着生病的部队守在这儿,这事儿就能看出蒋介石对济南有多看重。
泉城确实有足够的魅力,让蒋介石觉得这么做很“划算”。
西边挨着运河,北边靠着黄河,南边紧邻泰山,这地方地形陡峭,守起来容易,但想攻打进去就很难了。
王耀武一进济南,立马就忙上了,他基于之前日伪军留下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加强,整个态势看起来就是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打仗。
王耀武的自信来源于那由160多个坚固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碉堡构成的主阵地,这些碉堡纵深绵延超过10公里。因此,他毫不客气地大放厥词,声称“济南的外围防线我们能撑上半个月,市区里头嘛,守它一个月都没问题”。
然而这完全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解放军凭借超强实力,让国民党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防线瞬间崩溃,只用了短短8天时间就取得了全面胜利,一共歼灭了敌军十多万人。
蒋介石拿徐州当挡箭牌,想把华东和华北的解放军隔开,还拦着山东兵团不让往南使劲儿。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咋能赢下这场大战呢?
故事得从毛主席在1948年7月16日,一口气发出的五份电文讲起。那天,毛主席连续给不同地方发了五封重要的电报。这五封电报,就像五颗石子投进了历史的湖面,涟漪四起,影响深远。每封电报都承载着毛主席的深思熟虑,它们不仅是对当时局势的精准判断,更是对未来战略方向的明确指引。这些电报,就像是一根根线,串联起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所以,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会发现一切的起点,都离不开毛主席在那一天发出的那五封关键电报。
攻打济南,这事儿得赶紧,咱们得马不停蹄地去抢下济南飞机场,然后火速把攻打济南的准备都给做好。
力求在十天内,顺利搞定。
7月16号那天,粟裕、谭震林和许世友都差不多时间接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报。要说谁最吃惊,那肯定是许世友了。
这种行为其实是违反了规定,属于跳过层级直接调动人员或发送指令。
按规矩来讲,中央军委的电文会先抵达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然后再转告给许世友。
直接跳级下令调兵,这在军事历史上可不常见,但足以说明战况有多火烧眉毛。正躺在烟台养病的许世友,也是二话不说,立马就加入了战斗。
赶紧的,把衣物打包好,咱们得马上走。
一听到毛主席亲自点到自己的名字,许世友激动得立马叫上妻子田普准备行李。腿伤还没好利索,天也黑了,但他啥都不管,一股脑儿地赶路,硬是一晚上跑了240里地,赶到了泰安兵团司令部。
但他们没意识到,在电报正式传达前,毛主席其实已经悄悄地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1948年7月份,“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西柏坡迎来了一位满脸疲惫的意外访客。
这个人就是王建安。
建安啊,你对山东那边挺熟的,组织考虑了一下,打算让你去当山东兵团的副头儿,帮着指挥济南那场大战,你乐意不?
主席和总理请宽心,我一定把任务做到位。只要我在这儿,济南就稳稳当当的。
毛主席满意地微微颔首,把这事交给王建安去办,他心里踏实。
1938年5月份,王建安结束了在抗大的学习,立马带着队伍往冀鲁边平原冲,那儿他们要打起游击战。
日军打进山东后,那时候山东纵队的二把手王建安,他好几次带着山东的抗日队伍起来反抗,而且打赢了好几仗。
“太河事件”轰动全国后,王建安立马带着队伍突袭了秦启荣那老巢。除了几个头头儿运气好逃掉了,剩下的坏蛋全给收拾干净了。
1945年3月8号那天,王建安带着队伍猛攻蒙阴。一直打到10号早上4点多,他们干掉了1300多名日伪军,这才攻下了蒙阴城。这一仗打得漂亮,给山东那五个解放区联手行动扫清了障碍。
王建安自打投身革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东打仗。他对那片地方的地形特别熟悉,而且对革命那是百分之百地忠诚。就凭这两点,毛主席很放心地把这场关键的战斗交给他来负责。
不过,当想到某件事情时,毛主席心里还是默默念叨了一句。
许世友担当着兵团的头儿,只要“山东二虎”能拧成一股绳,战士们肯定会跟着你俩,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在话下。
一听到这个名字,王建安的表情立刻愣了一下,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说道:“主席,您放心好了,我肯定会全力配合许世友同志,把这场仗打赢。毕竟,那事儿都已经翻篇了。”
王建安和许世友都是解放军里的将领,他们之间那股“别扭”劲儿是咋来的呢?说到底,是因为之前发生的那档子事儿。可这事儿,具体是指啥呀?
【相逢杯酒泯恩仇】
王建安和许世友,被誉为“山东二杰”,是毛主席麾下的两大猛将。在1937年3月以前,他们俩可是铁哥们儿,心里头特别亲近。
他俩都是湖北人,一起参加过黄麻起义。在那个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许世友和王建安作为同乡,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心里最坚实的后盾。
不过到了1937年3月以后,原本关系铁得很的两个人,因为张国焘的事情,开始有了矛盾。
1937年的时候,抗大搞了个活动,专门批评“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这时候,许世友突然有了个念头,说想“回老家根据地打游击”。他这么一提,嘿,还真有几个原来红四军的高级将领跟着响应,一共十几个人呢,其中还有个和许世友同乡的,叫王建安。
他们说好要在4月4日一块走,但当过政委的王建安突然感觉这事严重违反了规定,就决定跟抗大领导“透露”了这个情况。
学了那课后,许世友明白了自己做得不对,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跟王建安彻底闹掰了。
许世友参加的革命活动变多了,他心里头越来越觉得自己以前做的那些事儿不太对劲。可是呢,他就是不知道该咋说出口,所以一直憋着没讲。
而且因为他们俩都忙着搞革命,这事儿就被暂时搁浅了。
毛主席看在眼里,心里也默默记下了这事儿,后来济南大战就成了他为了让两人关系缓和而特意放出的一个引子。
革命战士们心里只想着把全国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他们不怎么会说话,那就让他们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吧。到了1948年8月,党中央得挑个人来指挥济南的战斗,这时候,毛主席看中了许世友和王建安两位将领。
跟王建安聊天时,毛主席一句“团结”都没提,但王建安心里跟明镜似的,懂了主席的意思,于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咱们来演一出《失空斩》,你演副将王平,要是攻不下济南,那就先斩了许世友,然后再给你四十军棍的惩罚,我自己呢,主动去降三级官职。
听到毛主席那风趣的“必胜誓言”,王建安斩钉截铁地说:“济南这块硬骨头,我们啃定了!”说完,他便立刻动身,火急火燎地赶往山东前线。
华野的攻城指挥中心就在眼皮子底下,王建安忽然瞅见了一个他很熟的人。
这就是已经在这儿等了很久的许世友。
他不但率先伸出手来握手,而且在欢迎宴席上,特意摆上了两瓶地道的山东高粱酒。
老王啊,自从在延安那次分开后,今天咱俩头一回一块儿喝酒。酒一上桌,心意就到了,以前那些事儿,咱就都不提了,我先干了这杯,你随意。
王建安被许世友那诚恳的话打动了心,于是也拎起酒瓶,一碰就算揭过了过往的不愉快。
咱俩兄弟,得一块儿努力把济南府攻下来,绝对不能对不起毛主席的期望。
喝光那瓶酒后,济南那帮国民党兵也开始走向他们的末日了。
9月16号半夜,一场激烈的攻城战正式打响。
根据安排,华东野战军攻城队伍在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上,每条战线都拉长了大约百里,朝着济南全力进攻。
王耀武呢,他把济南的防守分成了东和西两块区域,另外,他还把19旅、57旅,再加上济南的空军和整编74师组合起来,弄了个预备部队,就等着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帮忙。
表面上看,两边好像实力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别可大了去了。
【攻克济南的大获全胜】
1949年1月31号那天,人民解放军走进了北平城,这也意味着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都打赢了,圆满结束。
人民解放军顺势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重大转变。
解放军战士们特别勇猛,他们连连打败蒋介石,不断从他的控制中夺回阵地,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全国快要把敌人都打败了,解放军战士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有人开心大笑时,肯定也有人默默流泪。
解放军战士们连连获胜,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大家心里都明白,败局已定,士气因此特别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没办法,只能把“分区防御”改成“重点防御”。他让有限的防守力量守住关键地方,还另外组织了些机动兵团,这些兵团得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冲过去帮忙。
在济南的战场上,预备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啥招儿咱就接啥招儿,王耀武自以为很牛的那支队伍,许世友和王建安压根儿就没放在眼里。
解放军采用的是更为出色的战术方法。
说白了,华东野战军表面上的主力是西兵团,可就在战役指令刚下,大战眼看就要打响的关键时刻,许世友和聂凤智来了个出其不意,把原本当助攻的东兵团,悄悄变成了主攻部队,上演了一出“声东击西”的好戏。
王耀武压根儿没想到,居然会有这种独特的双面主攻方式。
他觉得自己挺聪明,提前猜中了华东野战军会从西边发动主攻,所以就早早地在那里布好了防线。
不过,他们在东边的防守上却出了个岔子,结果解放军战士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王耀武之前吹牛说能守半个月的济南东边防线给攻下来了。
王耀武一下子慌了神,胡乱猜测野战军的主攻方向是东边,赶紧改变部署。结果华东野战军立马攻打西边,趁着济南守军的预备队自己把力气耗光的时候,攻城行动取得了大突破。
到了9月18号那天,东边那支部队把阵地守得牢牢的,西边那支也不含糊,炮火连天地把机场给围得水泄不通。这样一来,国民党那边想从后面派增援部队过来的路就被彻底堵死了,他们原本还打算用飞机送兵来帮忙呢,这下全泡汤了。
解放军的攻城部队掌握了主动,所以他们决定继续发起攻击。
9月19号那天,攻城东边那支部队打下了马家庄那片地方。王耀武慌得跟啥似的,一点主意都没有,结果他又判断错了。
哥几个,解放军一直在打仗,肯定得休息个三四天,这可是咱们翻身的大好时机。只要能拖住那些攻城的队伍,再跟国防部说一声,让他们来轰炸,济南城还是咱们的地盘。
但这次,王耀武等来的结果仍旧是大相径庭,完全错了。
攻打城池的事情不能再拖,战士们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战斗,士气还是非常高昂。到了22号下午,他们发起了最后的猛攻,成功占领了济南的全部外围城墙。紧接着,在24日傍晚时分,他们又一举攻下了内城,赢得了这场大战的全面胜利。
王耀武试着改变自己的模样偷偷逃跑,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七天,就在寿光县被巡逻的人给认了出来,并且被抓了起来。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解放军战士和领导们心里都有数。对于这般宏大的场面,王耀武其实早就有所预料。
济南被敌军围困那会儿,黄百韬在无线电里听到王耀武在安排家里的大小事情。外面炮火连天,王耀武身为守城大将,竟然还有心思管家里的事,这足以说明他心不在焉,对战事也没啥信心了。
情况实际上就是那样。
被抓以后,王耀武实话实说,在离开济南那会儿,他跟手下的士兵讲:“这是咱自个儿打自个儿的仗,要是能扛就扛住,扛不住就跑吧。”
蒋介石心胸狭窄,满脑子想的只有自己,他手下的士兵对他来说,仅仅就是打仗的棋子,是用来占领地盘的手段。因此,他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最后失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但毛主席可不一样,他投身革命,打心底里就没想过要当个大名鼎鼎、流芳百世的英雄。他啊,就是盼着咱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得饱饱的,过上硬气日子。
济南战役能赢那是早晚的事儿。蒋介石和杜聿明压根儿没想到共产党动作那么快,他们那边整装待发的援军,一颗子弹都没来得及打出去呢。
拿下济南对华东战场的形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原来在济南扎营的国民党军队变得七零八落,没了这个在山东地区的大麻烦,华东野战军就有了个稳固的大后方,给革命的最终成功打下了牢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