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小鱼儿,吃过了红豆和豹子,吃过了水蜂子,我们开始向黄辣丁进发——黄辣丁的圣地在成都下辖的新津,这里地处岷江水系,五河汇聚,水质和温度特别适宜黄辣丁的生长。

三十多年前,当地吃的都是野生黄辣丁,形成了“黄辣丁一条街”,成都人浩浩荡荡地冲过来吃鱼,还能免费洗个车。

1998年新津黄辣丁开始人工养殖,2010年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黄辣丁风靡大江南北。

如今花桥的这条街盛况不减当年,我们选了做黄辣丁的鼻祖彭大姐,车开到时已经过了饭点儿,一家人闲下来开始“血战到底”。


小妹看我对黄辣丁感兴趣,热情地带我到水池认鱼,宛如黄辣丁形象大使。

可不前两天刚吃过三角峰,我以为差不多,仔细一比,大不一样——黄辣丁尖脑袋、黑眼睛、短胸鳍、圆尾巴竖立,三角峰大脑袋、有眼白、剪刀尾还留着长长的胡须。

更重要的区别是,黄辣丁一出水,一身褐斑就会就会因缺氧而变黄,也由此得名。

“现在的黄辣丁都是养殖的,但也要比三角峰贵哦!”

嬢嬢称了足两的黄辣丁,送去门口杀,一对专门的夹子,一手夹住头,一手破开鱼鳃,扯出鱼肠,鱼尾在盆里还活奔乱跳的。


一旁厨师也开工了,起锅花椒辣椒葱姜蒜自然少不了,特别扔了满满一勺豆瓣酱,下雪似的撒味精也不避讳,刷小视频的手机也不肯放。


我看嬢嬢又开始剥小豌豆,碧绿玉珠满盆,可馋了,想点一份,不行,这是当天的员工餐,只有羡慕的份儿。

乖乖回屋子里等,十来分钟鱼就端上桌,撒了把藿香,看着就讨人喜欢!

把叶子揿到汤里烫熟,吃起来是甜,撩底下,还有泡萝卜和杏鲍菇。

小鱼的黄衣裳都烧破了,露出细小身段,吃的时候,要从尾巴开始倒着嗦,这是我在四川吃鱼得来的经验——别看这些淡水鱼生得乖巧,鱼刺可凶了,扎到嘴特别疼。

到底是活杀的鱼,鲜嫩又滑溜,抿抿鱼肉,吸吸鱼头,不要太爽……比较之下,我越发觉得在小鱼儿土鳝鱼山庄吃到的三角峰是野生的。

辣得不行了,就吃两口耙耙菜,我可太喜欢四川人的耙耙菜了,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方,这儿是土豆、玉米、红薯和白萝卜,烧到软趴趴,沁出天然的甜。

菜吃光了,我也有办法,把鱼浸到拌凉粉的醋里,稍许解辣,还自创了个酸辣味儿,别具一格。

我们吃得好过瘾,隔壁桌嬢嬢们打牌也欢,一局打完了算钱,竟然摸出了一台子花花绿绿的现钞,我是多久没看到人民币长啥样了。

好喜欢这般在四川小地方探索美食,不但有自成一派的香辣美味,更有悠然自得的生活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