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定心丸”,西安这个地方再放大招!

财经西部 2022-09-02 10:18:55

撰稿 丨王 朋

编辑 丨唐执简

回望西安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其以内陆城市之姿,近年来常常跻身全国营商环境排名前十之列。由此也俘获了不少行业巨头的青睐,包括“老朋友”频频“重仓”,三星、比亚迪、三一集团等项目即为例证。

以西安城市新中心西咸新区为例,创新城市发展多年后,又被定位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的总窗口,资源要素不断加码,软硬环境持续提升,上述加大投资的三一集团项目,即落户西咸新区。

财经西部注意到,近日,西咸新区围绕“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再放20条大招。区域政经观察人士就此评价,“所谋甚远,甚至应置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来审视。”

其实不难理解,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便是要推进产业跨区域转移,重视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跨区域转移性发展。

所谓“跨区域转移性发展”,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禀赋,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助推——如近年来一些东部沿海的资本与技术,看重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政策的吸引力,将目光开始更多的瞄定西部地区。

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资本、技术、人才跨区域转移发展,也对地方营商环境提出相较过往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招大引强、招才引智,进一步成为各区域之间营商环境比拼的“无形之争”。

就此而言,上述人士指出,西咸新区或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良好样本。

1 触动资本的关键

先说一个小插曲。

前些时日,一位广东籍客商在西咸新区考察后感叹,“让人触动,如果有合适机会,会考虑投资兴业。”

细问下来,让其所触动的,有国家发展战略对于西部的倾斜之势,也有西部地区勃发的发展势头,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给其留下的深刻认知。

诚然,作为社会感知度、工作引导性的直观体现,同时亦是一地一市行政测试力的主要衡量标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如今已无需赘述。

就当下而言,西部地区较东部有着更为迫切的发展需求,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短板,以及后发的优势,又决定了其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着更大的施展空间。

道理很简单,以西咸新区为例,其在产业的物理承载上,相较已几无净地的东部城市,优势明显;东部一些城市人才相对饱和的状况,亦影响着其在人才引进方面,决心和力度无西咸新区这般迫切。

就在2018年,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便曾表示,“西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我们充满期待。”

当时或许还有一些声音认为其多少有些客套之言,但之后几年在西咸新区累计逾百亿元的投资,让外界见识到了三一集团对此处营商环境的认可。

事实上,青睐西安、青睐西咸新区的不止三一集团,仅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新区引进的逾百项目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12家……

近几年,随着自身大跨步前行,西安对于资本、技术、资金、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与主动。

这既是自身承载国家发展战略所需,更是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践行,对行政效能和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一步的认知——比如“两链融合”方面,如何规避“东南飞”,如何更好地让以上“软知产”转化为本地的“硬资产”,同时吸引更多的商业元素流入本地……

营商环境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作用尤为凸显。

2“20条举措”再升级

还以西咸新区为例,近年来其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颇多创新。

几年前,国内一家制造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曾抱怨,在其过往投资经验里,营商环境的普遍痛点在于流程手续多、投资成本高、产出周期长。

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创新是西咸新区的立区之本,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经营理念上,均有着深入骨髓的践行。尤其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构建软硬环境上,有着极大的操作空间和魄力。

诸如近年来,西咸新区“三服四化”改革等7项营商环境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七链”助企促创新等27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上,贡献了一批西咸模式。

“十四五”期间,西咸新区将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作为发力目标。

为此,西咸新区于2021年9月,围绕着服务市场主体从出生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18条举措,其中包含开办企业“2小时办结”、群众办事不出“15分钟圈”、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建审批“提速增效”、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

数据的支撑最有说服力——目前,西咸新区市场主体已经突破了50万户;2021年以来,各项政策总计已兑现奖补资金4亿元(“免申即享”类比重超90%);截至2022年7月底,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5亿元。

在对一些落户企业的走访中,同样感触良多。

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其项目通过办理分阶段施工许可,比以往提前2个月左右开工,后又通过远程踏勘申办主体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周期又缩短了3个月,直接节省经济成本百万余元。

近日,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兑现暨接续政策措施发布大会上,新区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则更进一步。

《措施》主要围绕“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从持续打造项目投资服务链、项目极简审批链、政务服务通办链、产业发展生态链、企业优质服务链、审慎监管法治链、产业配套载体链7个方面,制定了20条改革举措。

在一位区域发展观察人士看来,这是对2021年“18条举措”的扩容优化、迭代升级,同时也是西咸新区进一步促进“软知产”向“硬资产”转化的关键举措,“所谋甚远”。

3“定心丸”的亮点

此番“20条举措”何以称之为扩容优化、迭代升级?

据了解,此次“20条举措”的制定过程中,西咸新区广泛征集和吸收了全区的最新改革成果,同时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旨在打造“全国一流、西部最佳、全市最优”的营商环境,此外还通过多方位途径,广泛听取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将所收反馈全部予以采纳,最终成型。

“最大的感受是从企业视角思考营商环境,以市民感受破解难点痛点。”上述观察人士进一步指出,“营商环境犹如‘定心丸’,是态度,亦是保障——对企业来说,哪里营商环境好,就去哪里投资。”

可以看出,“20条举措”相较以往,有着更为明晰的定位和指标。

如其中招标投标“一网通办”,要求“不见面”招投标率95%;知识产权“激活转化”,要求培育不少于2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跨境贸易“快进速出”,深化“直提直装”试点,出口退税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全量升级”,则提出凡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企业上市“专业服务”,则要求做好上市跟踪辅导,加强企业“小升规、规上市”梯度培育,年内境内外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量2-3家,上市后备企业6家……

“何为政务服务‘全量升级’?我理解的就是更好地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上述观察人士指出,“比如凡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实现‘一证通办’事项超过300项,涉企高频事项企业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强调要进行跨区通办改革,在新区、新城、街镇三级政务大厅开设专窗,通办事项突破200项。这个改革一旦深入推行下去,将会极大缩短企业时间上的成本。”

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自我加压的“放管服”改革举措,皆有着明确的指向——如何更好给企业、给项目提供五星级专属服务。

曾有专家指出,营商环境要具备可续性,“要精准,该管的一样都不能丢,不该管的一样都不能控”。

这与西咸新区如今推出的升级版“20条举措”,以及此番再次强调的“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投诉“接诉即办、双周清零”有着共通的道理。

-end-

2 阅读:794
评论列表
  • 2022-09-04 20:08

    企业投资最好链接鄠邑区发展规划带动周至的发展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