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接着说。
前文说到,神雕侠侣,不对,神仙伉俪,故剑情深,然而自古情深终不寿,霍显一顿骚操作,送许皇后提前下线。宣帝大呼不妙,朕拿到的剧本不是这样呀,应该白头到老、子孙茂盛啊……霍显说你看,还是年纪小不懂事,君不见四郎的后宫,嬛嬛华妃,哪一个是善茬,四郎怎么死滴,忘记了嘛——所以,老嫂子我,貌似是害你,其实是救你,正所谓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卿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恍恍惚惚,已经隔世,遗憾无法说,惊觉心一缩……这等令人嘘唏的憾事,世间时有发生,贵如帝王也很难幸免,半隐斋主人称之为“不公平下的局部公平”。另外,再逼逼一点个人看法,老夫以为蛤,后来光武帝刘秀,大约就是吸取了这里的教训,深爱阴丽华,所以坚决立了郭皇后!
故剑已断,覆水难收,先放下吧,说回来,光大爷笔锋一转,镜头重新给到对匈大战。
“戊辰,五将军发长安。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资治通鉴”
这一条在-71年,戊辰,十八号,看原文叙述,这应该是正月的十八号,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历法的关键,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年到底多长,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是三百六十多天,后来又精确到365天……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是365-366之间,这中间的岁差,一年两年没啥问题,但一两百年积累下来,就很可观了,对农业、祭祀有极大影响。
所以先秦历法多次改动,夏商周各有思路,算是各自实践。汉承秦制,汉初的时候用的是颛顼历(秦历,以冬十月为岁首,建亥),武帝时接受司马迁等人建议,改为太初历,集前面经验之大成,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收进来。
宣帝这会儿就是太初历,其正月跟今天相同,春一月。所以,看司马光的叙述,前面说是秋天大发兵,秋天是匈奴最强悍的时候,因此,所谓大发兵,应该是大点兵,热身活动,准备各类物资。现在一切就绪,正月,初春,匈奴,尤其他们的战马,最羸弱的时候,汉军以及战马,吃饱喝足动起来,五将军发长安。
没有悬念,这会儿的匈奴不经打,一听说汉朝军队来了,惊慌失措,如鸟兽散,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打不过还跑不过吗?因此,汉朝这五路人马都没啥太大斩获。
“夏,五月,军罢。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塞千二百余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前将军(韩增)出塞千二百余里,至乌员,斩首、捕虏百余级。蒲类将军(赵充国)出塞千八百余里,西至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宣帝)薄其过,宽而不罪。——资治通鉴”
匈奴鸟散,汉军尾随,但放开来跑,汉军肯定跑不赢匈奴,所以这一仗有点重拳砸在棉花上的意思,正月出发,五月结束,战果如下——
1、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塞千二百余里(出张掖),开打前汉朝内部约定,五路都要前出两千里,为何?因为每次主动进攻,成本太大,这个帐我在武帝专辑里专门算过,尤其是战马的费用,所以不出击则已,一旦出击,绝不能半拉子工程,必须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里,老范仅出去了一千二百里地就回头了,有点收获,七百余级;
2、前将军(韩增)出塞千二百余里(出云中),这是汉初韩王信的玄孙、韩说的儿子、韩嫣的侄子,韩家这几位大家都还记得吧,之前文章都说到过。韩增这趟跑了一千二百里地儿,有收获,但不大,百余级;
3、蒲类将军(赵充国)出塞千八百余里(出酒泉),这轮老赵蕞勤快,吭哧吭哧一千八百里,跑得最远,收获嘛,数量一般,但质量还行,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
这仨,都没有完成出塞二千里的任务,匈奴跑远了,跟在后面追,追上追不上先不说,万一太深入,中了埋伏就麻烦了——这要是换霍去病,肯定不这么想,斯人已去,一将难求,江湖只能传说!
汉朝的军令非常严格,换作武帝时代,打出这么个结果,武帝能跟你急眼,这仨都得挨刀,至少也得罢官、蜕层皮。但宣帝没有追究,毕竟刚上来不久,没坐稳,老霍还在,得通过军队调动,将兵权逐步控制住,笼络这些将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多说一句,度辽将军老范,范明友,是霍光的女婿,也不是宣帝能轻易动的……饶过这仨,剩余的两路,就没这么好运了。
“祁连将军(田广明)出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田广明)即戒(冉)弘,使言无虏,欲还兵。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不可。祁连(田广明)不听,遂引兵还。——资治通鉴”
田广明,军号是祁连将军,职务是御史大夫,次相,西汉那会儿文武还没分家,出将入相尚可多见。老田头这回从西河郡出发,出塞千六百里,按距离,仅次于赵充国,但收获不行,十九级,大炮打苍蝇。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半路上遇到汉朝出使匈奴的使团,领头的名叫冉弘,老冉说鸡秩山西有虏众,鸡秩山应该在外蒙西南,前方有敌情,可能是主力,大批的敌军首级等着你去收割。但老田有点怂,不肯再深入,官做大了,富贵了,骨头软了,斗志没了,于是告诫老冉,让他改口,前方没有敌情,啥也没有,接着就要撤兵。
随军负责监督的御史,名叫公孙益寿,赶紧阻止老领导,不能撤、撤不得,皇帝要是知道我们见敌不刹、遇敌不进,回去得砍我们的头!老田不听,就你话多,不听不听,猪油蒙心,坚持撤退,带着斩获的十九级大摇大摆、逼乎乎回来了。
插一段——
“(田广明)以祁连将军将兵击匈奴,出塞至受降城。受降都尉前死,丧枢在堂,广明召其寡妻与奸。——汉书”
这是战前的花絮破事。
老田头出征的时候,第一站去了受降城,在内蒙西部,到达的时候,受降城都尉刚死不久,棺材还停在大堂上,老田竟然将人家寡妻召来,与奸,尼玛,是不是很刺激,可能还在棺材旁,穿着黑袍,蒙着黑纱,未亡人系列!
这事儿我们当八卦看,对于领兵将领,考核他的,首先是能不能打赢,而不是道德,既能打赢,也有道德,当然最好,但一般来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老田打赢了,斩获很多,这事儿估计就被史官略了,或者会被粉饰为“爱情”、“一见钟情”,说不定千古佳话。
问题是,没打赢,怂了,回来了,被砍头了。
“虎牙将军(田顺)出塞八百余里,至丹馀吾水上,即止兵不进,斩首、捕虏千九百余级,引兵还。——资治通鉴”
最后一路,虎牙将军田顺——
1、虎牙,是军号,这是杂号将军,但这不重要,骠骑将军也是杂号将军,汉军系列里没有这个军号,但得看谁置的,给了谁……武帝置的,给了霍去病,那就不得了,以后不是悍将、亲信,做不了骠骑将军;
2、虎牙将军是宣帝亲自置的,于-72年始置,第一任就是田顺,小田是前丞相田千秋的儿子,嗣子……通过这个细节,半隐斋主人以为,这很显然是宣帝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力量,而田顺是一枚重要棋子。
播下去的龙种,收上来的是跳蚤,事与愿违——五路人马,田顺这一路出塞仅仅八百余里(出五原),当然,田顺有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的斩获很多,千九百余级,觉着差不多了,能交差了,于是回头。
“上(宣帝)以虎牙将军(田顺)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田广明)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刹。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资治通鉴”
宣帝最后的处罚——
1、虎牙将军田顺,没有完成出塞2000里的任务,而且诈增卤获,就是虚报军功,道德败坏的更是杀害良民充当俘获。田顺有没有、是不是虚报、甚至道德败坏,半隐斋主人以为,肯定是有的,这是常规操作,认真查起来,没一个干净的。但很显然,田顺的情况,似乎是被人刻意抓小辫子——上面说了,虎牙将军是宣帝始置,第一任就封给田顺,明晃晃的嫡系,是宣帝安插在军中的重要棋子……所以,别人能容你?
2、田广明,分明知道敌人在前方,竟然逗留不进,贻误战机,空耗钱粮,还特么寻刺激,在人家棺材前,当着人家丈夫的面,搞未亡人系列,还开着灯……哪怕是瓢呢,花不了多少钱,花不了!
这俩,皆下吏,自刹,老夫没有证据,只能揣测——
3、霍光那头要搞掉田顺,拔掉这根钉子,毕竟出塞才八百里,五路当中就他最离谱,简直是离离原上谱,实在说不过去,你哪怕凑个一千里也好看些。至于斩获最多,那得怎么算,人家只需一句话,定性为虚报军功,就给你平了帐!
4、宣帝那头一看田顺保不住(八百里是忒难看了,半隐斋主人这种老油条都看不过眼),反手一刀,将田广明薅出来,老田头一直积极往霍光那里靠,前面关于田延年捞钱那件事,大家还记得吧,田广明作为御史大夫,让人带话,明显在舔老霍——如果能直接拿老霍的女婿范明友开刀,当然最好,尽管不大好看,但实在没有太扎实的小辫子,仓促轻率地激化矛盾,没必要,宣帝也没胜算。但田广明就不同了,有确凿的错误,且就算不是老霍核心圈,至少也杀鸡骇猴,你们谁还敢往老霍身上靠!
所以,这一轮,跟上次夏侯胜、黄霸统统下狱一样,两边又是各有损失。最后,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公孙益寿一再劝老田不能回头、不能回头,回去没好果子吃,田广明不听……能不能劝得住,那是客观问题;劝不劝,这是态度问题,是素质问题,是纪律问题。宣帝将此人提拔为侍御史。
以上是汉军五路,不是还有一路,常惠儿跟着乌孙昆弥的军队,从西往东打吗?那一路战况如何?
“乌孙昆弥自将五万骑与校尉常惠从西方入,至右谷蠡王庭……”
这一路可没闲着,颇有斩获……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