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废旧轮胎曾被业内人士称为“黑色污染”。
虽然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轮胎,马路上来往的车流、街道上批量摆放的共享单车,都使得轮胎在我们的生活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被更换掉的废旧轮胎如何处理曾一度是个难题。
不过我国的一家企业却能变废为宝,凭借破旧轮胎赚得盆满钵满,黑色污染也摇身一变成了黑色黄金!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个轮胎的使命
1888年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问世后不久就被应用在自行车上,1891年米其林研制出了可拆换的自相车充气轮胎,并且在1895年应用于汽车领域。
自此之后轮胎就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它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轮胎作为汽车工业的刚需用品,随着汽车市场的繁荣,对于轮胎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可是轮胎并不像车子一样,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
轮胎的使用寿命就相对较短,首先车子的日常行驶就对轮胎产生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与轮胎技术的更新迭代,车主都会或多或少地更换轮胎。
所以轮胎的数量一直是汽车数量的数倍,那些被换掉的轮胎由于数量多和处理难度较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被称为“黑色污染”。
有些轮胎可能由于造价昂贵,在车主更换后也并没有被丢弃,而是陈放在室内做展示,不过这只是少数现象,轮胎的处理还是要依靠焚烧和降解。
焚烧对于轮胎的处理算不上是良策,因为焚烧首先必不可少地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废旧轮胎的数量又十分庞大,盲目的焚烧对于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
同时轮胎的组成材料过于复杂,其中不乏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先前对于轮胎的处理几乎很少采用集中焚烧的方式。
为了处理这些“黑色污染”,各国也都实施了严格的措施,作为亚洲最早实现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国家,日本一直在坚持探索处理破旧轮胎的技术手段。
工业发达的德国对轮胎的处理也十分重视,其专门建立了严格的回收制度,并且立法禁止用填埋的手段处理轮胎,美国的每个州也都对于轮胎的处理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
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汽车的数量也不容小觑,但是对于废弃轮胎的处理,我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我国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黑色污染的“蜕变”
各国对于轮胎处理的谨慎来源于轮胎处理的难度,作为组成材料相当复杂的工业产物,如果将破旧的轮胎集中焚烧,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如果我们身处轮胎焚烧的现场,就会看到浓浓的黑烟不停地冒出,而这些黑烟不仅仅是普通的污染物,其中含有硫化氢等物质,对于人体健康有重大危害。
而黑烟中的常规污染物,是我们熟悉的PM2.5的重要来源,所以大量焚烧轮胎对于大气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巨大的,而且焚烧本身就会对于土壤产生破坏。
在科技手段的进步与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出了处理废旧轮胎的最优方案“热裂解”,所谓热裂解简单来说就是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加热升温造成分子分解。
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轮胎热裂解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位于青岛的双星达克斯工厂,就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旧轮胎热裂解的工厂。
在他们的努力下,对于轮胎热裂解技术的掌握已经趋于成熟,轮胎经过热裂解可以分解出炭黑、钢丝、可燃气与初级油等物质。
分解出来的初级油可以直接作为炼油厂的原料投入使用,钢丝经过重新冶炼过后也可以再度投入生产,可燃气与炭黑也都有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可以说轮胎在经过热裂变分解出的物质,都可以经过回收进行再利用,也正是因为这家公司掌握了热裂变技术,才使得存在多年的“黑色污染”终于得以解决。
为了研究这项技术,双星达克斯工厂早在2014年就组织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后终于成功攻关了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国内的诸多企业还停留在土发裂解上,技术上存在严重不足,可是双星集团的裂解技术却能通过连续式、智能化和模块化实现对废旧轮胎的100%的利用。
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来令众人头疼的“黑色污染”已经变成了可以带来利润的“黑色黄金”,根据资料显示,年处理废旧轮胎6万吨可以取得年8000万元左右的利润。
如果这项技术在全国普及规范化,背靠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或许可以形成一条年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链。
不过对于掌握热裂解技术的达克斯工厂来说,向着连续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迈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达到清洁化、低能耗和高效率才能够长久的走下去。
目前双星集团已经在河南的汝南县,湖北的十堰市,以及山东的青岛成功建立了3个“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主要就是对废旧轮胎进行循环利用。
这也使得他们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废旧橡胶绿色循环企业,也正是他们对于废旧轮胎的无害化,绿色化和资源化处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处理废旧轮胎的“标准答案”。
近些年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引导和双星集团的牵头带领下,我国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黑色污染”已经悄然变成了“黑色黄金”。
参考信源:
大众日报——《一条废旧轮胎的“重生”之路》——2024-11-06
人民网——《废旧轮胎变身“黑色黄金”(关注固废回收利用①)》——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