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稻培育技术和产量一直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就在11月初,我国的水稻培育又有了进展,在空间站培育的第三代“太空水稻”已经成熟,太空米已经成为现实。
俄罗斯媒体特地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他们对于我国在太空成功培育水稻的事迹赞不绝口,同时还声称太空水稻要比普通水稻更甜,营养含量更高。
太空水稻
早在4年前我国就开始为在太空培育水稻做准备,2020年11月40克优中选优的“天稻”随嫦娥五号一同进入太空,在经受长达23天的宇宙射线后回到了地球。
这是我国首批进入太空的种子,2021年2月26日这批太空稻种成功被播种完成,从而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批太空稻种。
2022年这批稻种踏上了太空之旅,这一次我们将在太空进行时长两个月的水稻实验,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太空完成水稻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所谓全生命周期培养就是从稻种萌芽、生长、开花到成熟的全过程,在地球上完成这些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是相当困难的。
稻种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算不上太高,只要有充足的水、养分和阳光就能结出丰收的果实,但是这简单的条件到了太空后,就变得无比苛刻。
不过我们也不是毫无准备,早在地面上我国的宇航员就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科技的力量帮助稻种从萌芽到成熟,在天空中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就能圆满完成任务。
此次任务最为重要的就是将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准确记录并提供给地面的科研人员,在任务完成后航天员就带着这批水稻结束了这次太空之旅。
在那之后我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着对太空水稻培育技术的探索,今年我们成功培育出的太空水稻已经是第三代了,这也表示我国的太空水稻培育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不过太空水稻和普通水稻还是有区别的,根据技术人员对第三代太空水稻的分析来看,太空水稻的淀粉含量与寻常水稻无异,但是它的蛋白质含量与糖分含量明显有很大不同。
太空水稻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是普通水稻的5~6倍,且蛋白质含量也更高,这也正是俄罗斯媒体声称太空水稻更甜更有营养的原因。
水稻的重要性
当话题提及水稻,就不得不谈到那位推动中国水稻培育技术领先世界数十年的院士袁隆平先生,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
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他也不曾放弃对于水稻培育技术进一步的探索,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
只有彻底解决中国对于粮食的庞大需求,才能够使得国内各行各业再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投身于国家的复兴建设当中。
遗憾的是,2021年5月22日,这位伟大且一心为民的大师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对于水稻朋友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一刻。
因为水稻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对于南方,水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保持我国在国际上关于水稻培育技术的领先地位,我们始终在努力。
如今更是在无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培育出了“太空水稻”第三代,之所以我们致力于培育太空水稻,是因为太空水稻相较于普通水稻优点良多。
首先就是太空水稻具有产量高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年的努力,因为这两项优点足以证明太空水稻可以为全人类提供更多品质达标的粮食产量。
经过科研人员对太空水稻的不断研究,我们发现在太空射线的作用下,水稻的叶片和稻壳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以保证其适应在太空中的生存环境。
然而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相关技术,在太空中进行粮食生产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相较于在陆地,太空需要更多的资源,需要比普通农作物更多的资源消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太空中不断地坚持技术攻关,时至今日我国的科研人员对于太空砖与太空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在水稻技术取得如此重大突破的背后,全都凭借那个为水稻奉献一生的院士袁隆平先生,1961年袁隆平先生因为祖国的粮食短缺,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水稻培育的失业中。
也正是在这一年开始,袁隆平先生正式走上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道路,这一条路他一走就是半个世纪的光阴,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依然挂念着研究成果。
一开始的袁隆平先生就连基础的实验设备都没有,这还不是最为致命的,更致命的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袁隆平院士的研究项目。
有人说他完全是异想天开,更有甚者给他打上了“浪费粮食”的标签,但是袁隆平院士始终没有理会这些质疑,他常说:“只要方向对了,不是死胡同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院士最终还是得到了他想要的实验成果,杂交水稻正式面世,这项伟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袁隆平院士并没有满足于一时的技术突破,很快他又投身到了水稻培育技术的研究当中,但是岁月不饶人,这位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伟人还是败给了时间。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影响了后来的每一位科研人员,这也是太空水稻短期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正是以袁老为首的科研工作者始终坚持与水稻有关的技术攻关,才使得我们一次次地实现技术突破,在今年迎来了太空水稻第三代,未来的我们依然会带着袁老的那一份努力下去。
参考信源:
环球网——《俄媒:中国“太空水稻”更甜、更营养》——2024-11-26
央视网——《第三代“太空水稻”迎丰收 我国瞄准空间粮食安全保障将展开深入研究》——2024-11-03
央广网——《我国太空水稻培育具有繁殖能力,中国空间站第三代“太空水稻”迎来丰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