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黄金市场呈现上涨态势。从盘面角度看,国际金市场“逼仓”行情与黄金涨势直接相关;从资金角度看,亚系央行、ETF资金等的流入是重要因素;从宏观视角看,信用周期支撑下的“去美元化”形成长线支撑。展望未来,本轮黄金逼仓行情已经告一段落,这给黄金带来了短期抛盘压力。不过,“去美元化”对黄金的长线支撑仍然清晰,金价盘整幅度或总体可控。预计中期黄金仍可能偏强运行,可考虑逢调整适当增配。
一、近期黄金市场行情分析
(一)近期黄金市场大幅上涨
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黄金市场呈现上涨态势,境内、境外金价均有所攀升。截至2月26日,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收于2918美元/盎司,较2024年底的2628美元/盎司上涨11.0%;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黄金收于679元/克,较去年底的615元/克上涨10.5%,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黄金在2025年开年以来的涨幅相对领先。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LME铜价同期涨幅为4.2%,布伦特原油期货涨幅为5.8%,MSCI全球股票指数涨幅为3.5%,黄金10%以上的增幅表现优于多数传统资产类别。
黄金的强势表现有哪些原因?从盘面角度看,国际金市场“逼仓”行情与黄金涨势直接相关;从资金角度看,亚系央行、ETF资金等的流入是重要因素;从宏观视角看,黄金上涨也有信用周期等中长期逻辑的支撑。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展开分析与展望,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国际金市场出现“逼仓”行情
年初的黄金市场有如此引人注目的表现,与“逼仓”行情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年初以来,COMEX金库存累计上涨54%,COMEX白银库存累计上涨13%,上涨速度明显超过以往时期。同时,伦敦金市场(LBMA)的库存下降了150吨,降幅同样偏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库存迁移行为?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市场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征全面关税的强烈担忧。早在特朗普的上个任期,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就曾对多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种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普遍不安。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关税政策再次成为市场讨论的高频词汇。
在这种背景下,交易商们采取了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纷纷将存放在伦敦金库的黄金实物转移至纽约(COMEX)的指定仓库。这种大规模迁移导致伦敦黄金市场的流动性显著收紧,而纽约市场的黄金库存则快速增加。
数据显示,黄金掉期市场隐含的黄金租赁利率(Gold Implied Lease Rate)一度达到4%以上,伦敦金市场隔夜租赁利率甚至飙升至12%。据CNN报道,伦敦金市场提取现货黄金需要等待4-8周时间。这种流动性紧张在2008年和2020年等危机时期都未曾出现过,显示出本轮黄金逼仓行情的特殊性。
逼仓行情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国际金-国内金价差。国际金价在“逼仓”行情的推动下快速上涨,而国内黄金市场由于供需关系相对稳定,金价涨幅未能及时跟上国际市场的步伐,从而形成了境内金价明显低于境外金价的局面。这种价差的出现,主要源于国际市场投机资金的集中涌入,以及国内市场的相对理性和平稳。
二、黄金逻辑框架的再思考
(一)黄金定价权“东升西落”,传统定价因素弱化
在需求端,近年黄金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亚系资金的崛起。世界黄金协会(WGC)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亚系黄金ETF增持了78吨黄金,表现远超欧美系ETF(净减持89吨)。从存量角度看,全球黄金ETF总持仓共计3200吨,亚系黄金ETF占比只有7%左右;但从增量角度看,亚系黄金ETF的增持非常迅猛,已经和欧美系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亚系资金的崛起不仅体现在黄金ETF市场,还体现在许多方面。以印度为例,2024年印度黄金进口额达到517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426亿美元增长了21%。按金价折算,2024年印度黄金进口或达660吨,占2024年全球黄金年度需求总量的13%之多。展望后续,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或将持续成为购金的重要力量。
亚系资金的崛起带来了黄金市场定价权的变化。传统的黄金定价逻辑主要依赖于美元指数、美债利率等西方指标,但随着亚系资金的占比提升,黄金价格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正在弱化。例如,在2024年10Y美债利率从4.2%涨至4.6%、美元指数摸高至109的背景下,黄金价格居然没有下跌。这表明,亚系资金对黄金的需求已经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西方定价逻辑。
展望未来,亚系资金对黄金市场的支持是否能够持续?笔者认为,深究亚系资金崛起的原因,全球“去美元化”是关键因素。对于“去美元化”因何而起,又能否持续,笔者倾向于从信用周期的角度理解,将在下一节详述。
(二)从信用周期的角度理解黄金投资
将视角拉长来看,黄金走势的强劲与“去美元化”是分不开的。2018年以来,美元占全球外储份额不断下降,而黄金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上升了490吨,储备量达3.6万吨以上,再创新高;黄金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走高至超20%,而美元占比则降至60%以下。
从逻辑上梳理,笔者认为这种“去美元化”的根源与信用紧缩相关。从信用角度理解,黄金是信用风险最低的资产,随后依次是主权货币、债券、股票和衍生品,信用风险越来越高。在信用扩张周期,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和衍生品)受益最大;而在信用紧缩周期,低风险资产(如债券和黄金)则更具吸引力。
如何跟踪信用周期?美国黄金分析师Jan Nieuwenhuijs的股票市值/广义货币M2指标值得借鉴。若美股市值相对于M2收缩,意味着美国信用环境趋向紧缩,这往往利好黄金上涨。从过往数据看,自1920年代以来,美股的历次大幅调整都伴随着黄金牛市。
21世纪以来,最明显的一次信用紧缩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碎。90年代末,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尽管许多公司尚未盈利,甚至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股价仍被大幅推高,纳斯达克指数从1995年的不到1000点飙升至2000年初的5000点以上。2000年3月,泡沫达到顶峰后开始破裂,导火索包括美联储加息、企业盈利不佳以及投资者信心动摇。纳斯达克指数从高点迅速下跌,2000年全年跌幅达39%,2001年、2002年再跌21%和32%,直到2003年才企稳。对应的,COMEX金价由2000年底的270美元/盎司升至2003年底的420美元/盎司,涨幅超50%。
从近期情况看,截至2024年底,美国的金融泡沫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美股总市值/广义货币M2比例达到290%,已经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2025年2月,美股出现一波回调,七巨头(苹果、微软、英伟达等)财报季前的高预期与市场对AI投资回报的质疑形成矛盾。若后续美股进入信用紧缩周期,黄金或将迎来新的上涨动能。
此外,2025年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也可能对“去美元化”形成助力。俄乌冲突、贸易纷争、特朗普“极端孤立主义”等因素,可能促使部分国家的央行重新评估持有美元资产的安全性。总的来看,权益市场、地缘政治等视角均指向2025年美元的“信用紧缩”或将加剧,而这将有助于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表现。
(三)保险公司购金的影响探讨
聚焦国内市场,保险资金的入场也为黄金注入了新的活力。2025年2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允许10家国内龙头保险公司试点购买黄金,投资上限不超过总资产的1%。根据统计,10家龙头保险公司总资产约20万亿元,对应的试点期购金上限为2000亿元,大致对应300吨黄金现货。
尽管试点规模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看,黄金可能成为保险资金新的盈利突破口。随着国内低利率环境的深化,固收投资陷入大面积负利差(Carry)状态,保险资金正在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黄金作为过去20年年化收益率达9%的资产,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展望未来,保险对黄金投资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上市保险公司有80%的资金配置在债券、存款、非标等固收资产上,这一比例远高于国际保险巨头(如伯克希尔哈撒韦)的20%~30%。黄金作为适合长期投资的“另类资产”,其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三、黄金市场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2025年开年以来黄金走势偏强,从短期看,与国际金市场逼仓行情直接相关;从宏观视角看,信用周期支撑下的“去美元化”是重要长线逻辑。
展望未来,本轮黄金逼仓行情已经告一段落,这给黄金带来了短期抛盘压力。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平复和资金流向的重新平衡,逼仓行情对金价的支撑效应已经减弱。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黄金租赁利率已开始触顶回落,本轮黄金逼仓行情或已告一段落,这可能带来一些短期的抛盘压力。
不过,“去美元化”对黄金的长线支撑仍然清晰,金价盘整幅度或总体可控。美股总市值/广义货币M2比例达到290%,指向美国的金融泡沫化程度已经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中长期看,后续美元信用紧缩、“去美元化”将对黄金形成助力。表现在资金面上,黄金ETF、央行购金等需求较为强劲,预计中期黄金仍可能偏强运行,可考虑逢调整适当增配。
作者:吴泽民、胡弘毅,杭州银行资金营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