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成功企业都在“玩火”,竟不知这种平和模式才是大赢家

围炉话今朝 2025-02-12 09:47:06

在当下的商业竞争中,不难发现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强大的企业数量众多,可真正能赢得广泛尊敬的却极为稀少;激烈的商业竞争随处可见,而秉持友善理念的企业却如同稀有物种般罕见;复杂繁琐的运营模式充斥市场,简单纯粹的经营思路却少之又少。

为何在中国成功的企业中,前者的经营风格如此盛行,而后者却相对少见?

01

就拿电影行业来说,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爆火,票房突破79亿元,轻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榜首。在激烈的票房竞争中,《哪吒2》无疑是大获成功,成为了行业焦点。

但令人欣喜的是,它一路攀爬登顶的过程中,收到了包括《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等众多“前辈”影片发来的创意“贺电”。这种在竞争中仍保有友善与尊重的现象,在商业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

究其根源,企业期望通过显著的成就来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人们总是对第一名印象深刻,就像《哪吒2》成为票房榜首后,迅速成为大众热议焦点,而票房排名靠后的影片则鲜有人关注。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企业为了脱颖而出,常常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行业领先地位。

其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企业内心深处的恐惧如影随形,迫使它们不得不使出各种手段,生怕在竞争中掉队。电影行业同样如此,为了在有限的档期内争夺票房,影片宣传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再者,部分企业过度聚焦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发展。一些影片为了追求票房收益,过度营销,却忽视了影片质量和观众口碑。最后,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成王败寇思想,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电影行业,如果一部影片票房不佳,很容易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02

15年前,台湾企业家李昆耀对台湾电子行业代工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指出,当时社会所推崇的苍狼式、游牧式、斯巴达式经营模式,对台湾产业发展未必有利,经营管理理应回归人的原点。

尽管他的企业在与三星、富士康等的竞争中未能取胜,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更文明、更具文化内涵的经营方式的思考。

那些秉持可爱、友善、简单、心平气和、追求至善至美至远理念的企业,在市场中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像电影行业中,一些小众文艺片,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和高票房,但凭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依然在电影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宏观商业视角来看,宣传在企业发展中固然重要,但产品本身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哪吒2》的爆火,不仅在于其前期的宣传推广,更在于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让观众自发为其宣传。

部分小众高端品牌,它们并不依赖大规模广告宣传,而是凭借优质的产品体验和良好的口碑传播,吸引了一批忠实客户。这表明,只要产品足够出色,即便宣传力度有限,也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03

为何一家专注做好本分的企业,能够拥有稳定且忠诚的消费者群体呢?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消费者的偏好促使市场产生水平分工。以电影为例,不同观众对于电影类型有着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动作片,有人钟情于文艺片,有人则偏爱喜剧片。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需要精准定位,专注服务特定的消费群体。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品牌是由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等多个维度共同塑造的。

不同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偏好,企业只有坚守自身定位,持续投入,才能增强消费者的粘性。比如迪士尼电影,以其独特的童话文化、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制作,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形成了强大的品牌粘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众多成功的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都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电影行业也是如此,随着特效技术的不断发展,影片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好,为观众带来了更震撼的观影体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和规模扩张,更应重视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践行。

王阳明曾说:“心静则清,心清则我。”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心平气和的企业涌现,为商业世界增添别样光彩,推动整个商业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秦朔朋友圈

0 阅读:2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