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一轮消费券来了!各国都在发钱,为啥我们发券?

围炉话今朝 2025-02-13 09:54:48

多个发达国家为缓解民众经济压力直接发现金。

韩国给四口之家补助 100 万韩元(约 5800 元人民币),加拿大每月发 2000 加元(约 1 万人民币),持续 4 个月;美国四口之家平均获 3000 美元援助支票,为期一年半;英国最多补贴每人每月 2500 英镑(约 2 万多元人民币) ;意大利发 500 欧元津贴,澳大利亚允许民众两年内提取高达 2 万澳元(约 8.2 万人民币)款项。

这种全民发钱在学术界被称为全民基本收入(UBI),它究竟是切实可行的政策,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UBI 的产生与老龄化社会紧密相关。日本和欧洲在经历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后,社会老龄化加剧,需求萎缩。即便央行放水、实行负利率,需求依旧低迷,民众借贷和生育意愿低下。

而美国因大量年轻移民涌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需求。对于没有大量移民的国家,未来需求走向如何?日本和欧洲或许是重要参考样本,UBI 的出现或许是调节供需的新方式。

早在2021年前,瑞士就进行过 UBI 社会实验,计划给所有合法公民每月发放 2500 瑞士法郎(约 1.7 万人民币),但 76% 的人投反对票。许多人担忧其负面效应,比如年轻人可能因不工作而贪图享乐,消费方向可能不合理,甚至会摧毁社会勤劳奋斗的精神。

然而,美国斯托克顿市对 25 万人口实施 UBI 后,并未出现大麻泛滥等不良现象,民众消费较为理性,多用于寻找更好工作、提升自身技能和改善家庭设施。从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来看,普通人拿到钱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全球范围内,底层民众在经济系统中承受着越来越高的风险和伤害。租房时,没钱的人因付款能力受质疑,不得不选择成本更高的住所,这是社会对底层民众征收的 “信任税”,增加了生活和交易成本。

打零工不仅收入低,技能难以提升更是致命问题,年轻劳动力因价格优势不断淘汰年老劳动力。若有 UBI 兜底,年轻人就有了选择的权利,可以参加技能培训。UBI 的价值在于提供兜底模式,促进劳动力要素质量提升,尤其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意义重大。

但 UBI 的资金来源是个关键问题。目前推行 UBI 的地区多为高度富裕地区,如美国阿拉斯加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将石油拍卖所得设立永久性基金,把收益分配给州民。全球贫富差距已达二战以来最高值,美国议员设想推行 UBI 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无限发货币,即 MMT 理论支持者观点;二是让利润丰厚的科技巨头反哺社会,以缩小贫富差距。

北欧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压缩社会收入差距,实现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面保障,这本质上是通过税收进行二次分配。而我国推行的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也是对工资收入和税收体系的完善。

关于 UBI 是否会扭曲人性,人们看法不一。

乐观者认为,解决基本温饱后,人们能发挥特长,挖掘人性潜能。

悲观者则以动物实验反驳,实验箱中养尊处优的老鼠失去争斗、繁殖的欲望。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低级需求是生理和安全,中级是归属和尊重,高级是自我实现,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是否会追求高级需求存疑。而且,由于 UBI 执行的不确定性,人们会出于规避风险的本能,对自身发展规划产生顾虑。

作为 14 亿人口大国,全面推行 UBI 面临难以想象的财政负担,但可以在小样本地区进行观察,比如澳门发放红包后,当地居民在生活技能和艺术贡献等方面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消费券与现金发放背后,是对经济刺激、社会公平以及资源合理分配的深度考量。

中国选择发消费券,旨在精准撬动消费市场,带动各行业的复苏与发展。消费券的定向使用,能让资金流向餐饮、零售等领域,助力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压力,稳定就业岗位,这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出发的审慎决策。

而 UBI(全民基本收入)虽构想美好,试图为全体公民提供无条件的定期现金支付,以保障基本生活,重塑社会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但在实际推行中,面临着诸多复杂难题。如资金来源如何保障,大规模的现金发放对财政而言是巨大挑战;怎样避免养懒人效应,防止部分人因有了固定收入而放弃工作,影响社会生产力。

反观消费券,在发挥经济刺激作用的同时,还能巧妙避开这些潜在问题。它并非简单的资金给予,而是通过消费场景激活经济循环。使经济发展成果能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推动人类社会在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中稳步前行 。

文章来源:厉害财经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