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抽动症的孩子多属于:土虚木摇。
古人认为,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树木植根于土壤,需要吸收土壤的营养,古人取象类比,称之为“木克土”,所以肝火大的孩子,脾胃一般都不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脾土也滋养了肝木,但如果孩子脾虚,这个土就比较贫瘠,木就不能根深叶茂,就容易飘摇。

所以抽动症的孩子主要是脾土不稳固,中焦虚弱,导致的肝风内动。
要想定住不动,得先安定中央的脾土,“脾居中央,以旺四方”。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抽动症,先要补脾土,补中气;再疏肝理气,疏导情绪。
9岁男孩,两年前患上抽动症,在当地就诊后情况改善,近期复发加重,喉部吭吭有声,耸肩,噘嘴。

患儿平时胃口不好,挑食,消瘦,流口水,夜间盗汗。
刻诊: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便溏,大便1日2次。
患儿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脾虚则木旺风动。
故以健脾益气为主,使脾旺以抑木,使肝气得疏,气血乃行,阴平阳秘,同时加以平肝潜阳之品,有助于清热熄风,使脾运而肝静。

开方: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钩藤、伸筋草、蝉蜕、全蝎、白芍、僵蚕、石菖蒲、山药、浮小麦。
半个月后,患儿上述情况好转,大便正常,发声、耸肩、噘嘴等动作减轻。前后用时两个月,父母反馈孩子抽动症状消失,体重增长6斤。
抽动症孩子饮食护理:1.寒凉、辛热、甜腻之品尽量不吃,这些都是伤脾胃、生痰湿的食物。
2.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慢运动,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感冒上火都会加重抽动。
抽动症孩子春季养肝:1.电子产品别看太多,伤肝血;
2.晚上别睡太晚,伤肝阴;
3.学习压力太大,会导致肝气不舒,要劳逸结合;
4.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也会导致肝气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