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消除多动症,要赶在,春三月

冰双阅览养护 2025-03-02 09:10:50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也是多动症症高发或加重的季节。

1.肝气升发过亢

《黄帝内经》言:春主肝,肝属木,主疏泄、调情志。小儿肝常有余,春季肝气升发过旺,易致肝阳上亢,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涣散、小动作增多。

2.脾虚痰湿扰神

春季肝木易克脾土,若孩子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可致多动、冲动、睡眠不安。

3.外风引动内风

春主风邪,外感风邪易与体内肝风相合,加重抽动、多动症状,如频繁眨眼、肢体抖动等。

8岁男孩,因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老师要求家长陪读。

他上课不回教室,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脾气急躁易怒,和同学相处不好,挑食,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

辨证:脾虚肝亢。

方法:扶土抑木,理脾缓肝。

开方:太子参、白术、茯苓、醋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白芍、合欢皮、浮小麦、炙甘草。

半个月后,家长反馈孩子食欲转好,睡眠转安,专注力稍有提升,但仍有脾气急躁。

间断用药三个月,患儿可静坐听课,家长结束陪读,作业完成效率提高,情绪稳定。

方解:

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醋龟甲+龙骨平肝潜阳

石菖蒲+远志开窍安神

白芍+合欢皮柔肝解郁

浮小麦养心除烦

炙甘草调和诸药

此例体现了中医肝脾同调的核心思路。

春季调理多动症,需顺应“春生”之性,通过健脾益气以固本,平肝潜阳以治标,配合安神开窍,逐步改善患儿多动症状。

中医强调“治未病”,春季科学调护不仅能缓解多动表现,更能为孩子全年体质打下良好基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