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怪病多由痰作祟。
多动症也不例外,今天我们来讲解痰火扰心这类型的孩子。
中医里的痰不单指咳出来的痰,还包括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堆积的脏东西,火则是内热。
这些火和身体代谢不掉的痰湿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痰火。痰火扰乱心神,导致神志不宁,所以孩子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

一个10岁的小男孩,已有将近4年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他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不能久坐,还会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学习成绩落后,脾气急躁,容易发怒。
孩子晚上睡觉盗汗,手脚心热,睡觉时不老实,翻身、踢被子。
刻诊:舌体胖大,舌面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而略弱。

四诊参合,这个孩子的问题主要与脾虚肝旺、痰火扰心有关。
脾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肝气郁结而化火生热,进而生成痰热,痰热上扰心神,最终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怒等情绪问题。
调理分三步走:
1. 清热化痰,去湿火;
2. 安神定志,平肝舒气;
3. 调和脏腑阴阳。

开方:黄连、竹茹、枳实、茯苓、远志、连翘、郁金、决明子、钩藤、陈皮、甘草。
结果怎么样呢?
第一次反馈:
孩子的注意力有所改善,老师也表扬他上课进步了,盗汗症状也比以前有所减轻,晚上睡觉变得更加安稳,不再频繁翻身踢被了。
第二次反馈:
孩子的脾气急躁好转,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打扰他人的行为明显减少,小动作也减少了很多。
第三次反馈:
孩子变得更加安静、专注,情绪也更平稳,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方解:
黄连+竹茹:清热化湿,泻火除烦,帮助去除体内的痰湿和热气。
枳实+茯苓+陈皮:枳实行气消积,茯苓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健脾,有助于改善脾虚的症状。
远志+连翘+郁金:安神定志,清心除烦,帮助孩子恢复注意力。
决明子+钩藤: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帮助舒缓肝气,减少情绪波动。
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