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烧鸡:煮熟的烧鸡也会飞

百折不回 2024-10-04 20:37:27

锲而不舍

在城市工作多年,每年放假必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因为老家滑县有一个名闻遐迩的特产——道口烧鸡。

虽然工作“背井离乡”,但我有幸与道口烧鸡有几次“零距离”接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县城读高二时,有实践活动课,学校组织我们实地参观了烧鸡的制作过程,宰、褪、炸、上色等工序一览无余。记得一位老师傅在热气腾腾的一大锅汤前介绍:“老汤很重要,出味主要看汤。这锅汤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不能扔,一直用。”一位年轻的技师证明烧鸡多么熟、软、烂,从汤锅里捞出一只煮制好的,在案板上一抖楼,骨头和肉基本上一分为二。同学们都渍渍称奇。不过那时基本上还是传统工艺,都是人工操作。

10年后,我大学毕业当了一家报社的记者,有机会采访道口烧鸡。我翻阅了新版的《县志》,得知自动生产线发挥重大作用,软包装让烧鸡“如虎添翼”,已经“飞”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打入国际市场。

如今,你走进道口镇,最显眼商品的就是烧鸡,人最拥挤的就是烧鸡一条街。道口烧鸡已经成为全县最大的一个产业。今天,全行业共有“义兴张”、“画宝刚”、“张存有”等注册商标90多个,其中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证书的有3个,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保护专用标志证书的87家,获得国家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的24家。

人常说,煮熟的鸭子飞了,但道口烧鸡创造了“奇迹”,也会飞了。所以,在外地工作,到各地出差,也经常品尝到道口烧鸡,但总感觉到没有老家的道口烧鸡“根红苗正”。尽管老板一再“誓言旦旦”,是正宗的道口烧鸡。但我还是“独到异乡倍思亲。”

今年,有首思乡的歌曲《苹果香》很流行。如果有作词的能力,我真想步其韵,写一首《烧鸡香》。

(作者简介:陈相印,河南开封市公务员,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10年党报记者,喜欢创作,以小说、散文、剧本、书评和影视评论为主,“锲而不舍”是笔名,出版有《锲而不舍作品集》等,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和公众号发文近百篇。邮件联系13839997000@163.com,微信号wxid-p803wdjiamhl122.)

0 阅读:3

百折不回

简介:陈相印,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10年记者,爱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