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50才读懂《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一个曾是机会主义者的悔悟

鑫锴玩转职场 2025-02-19 03:23:43

我是鑫锴,三个男孩的父亲,一个希望和你一起走向成功的人!

关注“鑫锴说未来”公众号,免费送《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电子书。

今天是农历2024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常说的大年30。

鑫锴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财源滚滚,不断地向上生长。

回顾过去,我发现我只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缺少49岁年纪该有的人生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

这种倾向让我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往往被短期利益所吸引,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规避潜在的风险。

多年后的今天,重新翻出《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一书,细细品读发现以前的我并没有读懂这本书。

经历过自己这么多年的折腾、成功与失败后,我感觉终于可以读懂这本书了,虽然已经年近50,但我感觉为时还不晚。

重读此书,感触挺深,所以将此书的一些内容摘抄下来,继续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继续提醒自己要勇往前行。

一、关于转折点

1、转折点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有利的、不利的、简单的、困难的、明显的、微小的。

你要么积极抓住机会利用它帮你实现价值,要么就放弃机会任命摆布,无论你将以何种方式回应,你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转折点的存在,都与你的生活和前途息息相关,你想不到它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转折点的出现可以改变我们的固定思维方式。它们带来潜在能量。

转折点不常有,其带有的潜在能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将是个人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3、极少数的人会把转折点当作是他们改变生命轨迹的催化剂,这些人会积极改变自己从前顺行的轨道,把自己的位置调整到合适的方向上去。

无论是新的工作,还是新的感情,或者其他什么,转折点都可以给人带来新的机遇,这时人们就该停下来,想一想,自问:“我是该重蹈覆辙还是开辟新航向”。

4、转折点除了起到推动作用,还能决定我们的人生道路是走上坡路还是走下坡路的时刻。

不过在这条路上可没有地图和GPS导航系统,因此,这些转折点的出现更显得弥足珍贵,需要我们提前做些功课,想想在遇到转折点时,你是接受挑战还是选择离开。

5、干坐着猜想未来会如何,是对你的前途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如果米歇尔继续这样被动下去,她就要失去面对高层挑战的机遇了。

现在她应该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能力,抓住这个转折点,改变她的工作环境,勇敢地直面危险。

6、发现转折点,这只是第一步。正如从前我说过的,时间是无尽的,生活总是要向前看。

你可以从过去获取经验,但总要着眼于未来。她可以为老板的离开而感到惋惜,不过那就是过眼云烟了,就像这桥下的水一去不返。

现在的她应该做的是,列出她未来的发展可能,选择一个她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提前几个月主动为之做出改变和努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动出击和被动等待的区别。

7、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不存在风险的。

无动于衷也是一种选择,那等于是选择被动地等着天上掉馅饼。

8、现在,停下来回想一下:上一次你有机会改变你未来职业走向是什么时候?期间有没有出现过“潜在能量”?那力量足够推动你去改变工作方向吗?或者改变你为之效力的公司?甚至改变你一生的工作走向?

9、不管你遇到的转折点是好是坏,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推动是强还是弱,你当时是怎样回应它的?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10、我逐渐意识到转折点在我个人职业生涯中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当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机遇可以叫作转折点。其实我没给这种机遇起过任何名字,甚至没意识到我经历过转折点。

但是,当我回想起我选择职业的方向时,我意识到转折点所发挥的巨大力量,无论是那些被我发现并抓住的,还是被我无视和错过的。

11、经历对我们不利的转折点就好像在一条职业高速路上快速行驶时,车子突然失去了控制。

它会带来震惊和自我否定,让我们手足无措,只能被动等待。

这种时候谁也想不出该如何成熟恰当地应对这种局面,更想不到利用这种消极的处境去寻求积极的机会,人们好像只能恐惧、绝望和迷茫。

12、无论“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转折点,都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而第三类转折点则存在于你的自身。

前两类所引起的反应很强烈,而“中性的”转折点则是细微的,细小到我们甚至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最终我们可能根本不会对其做出任何回应,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13、有些转折点来势汹汹;有的则来无影去无终,只有事后你才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同理,如果一个人在刚入行时就抓住关键的转折点,从此他就有可能打开一扇职业道路的新大门。

二、从终点开始

1、从终点开始意味着回到原点,为自己绘制出一副未来的蓝图--一副指引你生活和职业走向的蓝图。

2、他过早地实现了人生目标,现在他陷入了怪圈,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

他是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的人,但他现在不知道这股劲该往哪儿使,只能原地踏步,感觉他就像一个加热过度、马上就要爆炸的锅炉。

3、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又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人们懒得花时间去思考,于是就导致了宁可把时间花在行动上,也不把时间“浪费”在思考上。

这让我想起一个说法,“根基没打牢,摔得会很惨”。

4、如果一个人在采取行动前不先过过脑子,想想他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而这个成功又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他最后十有八九会又耽误了时间又枉费了精力。

5、很多人认为他们在生活里有一个私人导航系统,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为他们指出职业的高峰与低谷。

不过很不幸,就连最高级别的导航有时都没法告诉你该往哪儿走,而只会告诉你如何到达你自己预先设定的目的地。

6、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就需要应对难题,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规划和实践。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和生活只是一条简单的线路图,不去深谋远虑,不去想该怎样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就会遇到瓶颈。

7、如果你心中有个明确的长远目标,一步一步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容易--选择这份还是那份工作,住在城里还是郊区,去读研还是去上钢琴课?

一个明确的答案会让一切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

长远的目标让选择变得简单,长远的目标能让你变得更有效率,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8、若是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靠的不是经营过程中的小打小闹,而是一个顾及全局的战略手段。

如果缺少全面的考虑,就会失败。

9、失败的案例起初都会以一个“闪亮登场”的形式面世,来势汹汹,强推产品,抢占市场。

可接下来他们就无计可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在“强推”和“抢占”之后如何让他们的销售更上一层楼。

10、为你自己的人生制定商业计划,你需要从战略层面开工,先设想一个从全局角度出发的目标。

这里我指的目标不是你想要最终爬到的最高职位。从战略角度放开眼光,做出决定,积极回应转折点,你就能够构想出整个蓝图。

11、无论是在商业运作,还是个人前途的发展问题上,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定长远的规划,不过个人会遇到一些商业运作中不会遇到的复杂问题。

12、这个社会教给我们的:你可以拥有一切,你也值得拥有一切。如果你无法拥有这一切,那就是你不够聪明,不够优秀,不够勤奋。

13、如果你想过得很满足和充实,就别急着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

问自己一个长远的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有我想为后人留下什么?”

14、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体现出你的价值所在,这是个人信仰的表现。

如果我们能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机遇,我们对自己是谁、信仰什么一定都有一个带有价值判断的自我认识。

15、我的价值当然一定要是我自己的,而不是我从其他人那里不加思考就汲取来的。

我的价值当然是要根据我的精神遗产目标确定的,当然是我在实现精神遗产目标过程中的战略决策的自然产物。

16、你可以决定在你的一生中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界定你的职业在你生活中的意义。

一旦你接受了这种选择的力量,便拥有无数种进行“深入思考”的方式。

17、《四个四重奏》中有一句诗句:我们永远都不能停止探索,如果我们的探索有终点,那也会是我们下一次探索的开端.....

三、职业生涯的勤、快、准、稳

职业发展是一段重要的生命旅程,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过去,我们的职业生涯可以用四个字总结:勤、快、准、稳。

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期大概为30多年,可以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大概15年左右,上半场最为关键的是“人生战略头10年”;下半场有20多年。

上半场的勤、快,才能决定你下半场的准、稳。

(1)勤,是我们的发展根基。

人生的头10年战略期是我们每一个人最为核心的10年,这10年直接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根基。

在这10年中,勤学苦练、多做一点、嘴巴甜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根系发达、深植土壤,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果根基不稳,一旦跑起来,很可能就会散架。

勤于播种,勤于施肥,勤于锄草,勤于收获,这是宇宙法则。

勤可以让你事事领先一步。

勤,才能领先。

(2)快,是我们的成长速度。

快速的进化,快速的更新迭代,世界的本质就是变化,这也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

四季更迭,日月轮转,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在产生,旧的事物在消逝,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在这个高速成长的世界,你不进步的每一天,都在倒退。

快,才能超越。

(3)准,是我们的敏锐眼光。

看透事物本质,盯准趋势,随着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准。

没有敏锐的职业嗅觉,我们将无法到达事业高度。

当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要站在高处,跳出职业看行业,跳出行业看世界,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再创辉煌。

准,才能进化。

(4)稳,是我们的成熟稳重。

万事万物均在不断变化,大胆尝试,小心试错,控制好人生风险,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跳出你的舒适圈,静心思考、不断迭代更新,思变才是成熟稳重。

不断思变、适应、时刻保持着敏锐度,才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稳,才能有收获。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何人生战略头10年要包含大二、大三、大四这三年?

有的人也会说,我没有读过大学,人生战略头3年如何计算?

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大学,其实社会也是一所大学,这才是你人生中最好的大学。人这一生中80-90%的知识,都是在社会大学中所学来的。

这个世界,学历不代表能力,读书不代表能产生价值。

“勤+快+准+稳”,才能决定你的价值,才能决定你的高度。

我们的思维高度,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线路。

为你自己的人生制定商业计划,你需要从战略层面开工,先设想一个从全局角度出发的目标。这里我指的目标不是你想要最终爬到的最高职位。

从战略角度放开眼光,做出决定,积极回应转折点,你就能够构想出整个蓝图。

我们永远都不能停止探索,如果我们的探索有终点,那也会是我们下一次探索的开端.....

当我们确定终点后,就能倒推出每个年龄节点的任务和使命,虽然可能有所偏差,但绝不会偏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战略思维。

假设从现在到未来拉一根直线,我们只要沿着这条线一直走就好,即使途中有短暂的迂回或曲折,也不会妨碍我们走向终点。

在职业道路上,如果我们能够掌控好每个转折点,勤于思变,我们就能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节约至少10年的奋斗时间。

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就需要应对难题,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规划和实践。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和生活只是一条简单的线路图,不去深谋远虑,不去想该怎样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就会遇到瓶颈。

如果你心中有个明确的长远目标,一步一步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容易,长远的目标让选择变得简单,长远的目标能让你变得更有效率,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

我是鑫锴,三个男孩的父亲。

专注分享干货:个人成长 + 职场即战力 + 就业出路

关注“鑫锴说未来”公众号,免费送《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电子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