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及一体化运营专题研究目标: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网络化运营方案、生产力布局及设施共享原则、服务互联互通及网络化运营标准体系等。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网络化运营对于缩短出行时间及提升出行品质、适应客流需求及灵活运输组织、盘活存量资产及提升运营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及完善生产力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已经逐步从“单线独立”逐步进入到“网络化”的阶段,需要在客流需求、资源共享需求等导向下,考虑运营主体约束、制式约束等因素,开展多层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网络化运营研究,构建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张网”。同时,服务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及网络化运营,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网络化运输服务要求、生产力布局等。
粤港澳大湾区既有轨道交通设施提质增效专题研究目标:提出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设施提质增效方案,有效提升部分轨道交通项目客货运输量和运营效益。落实重大项目后评估机制,研究充分用好既有的高铁、普铁、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资源,重点围绕客流与预测差距较大、运营效益较差的典型线路,一项目一策,研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增加客货运输量、改善经营效益等提质增效方案,并形成若干措施意见在后续建设项目中充分借鉴。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研究目标: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截至2022年底,全省铁路里程5328公里,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实现高铁全覆盖,高铁里程2367公里。武广、广深港、厦深高铁,广珠城际等高铁线路能力紧张,其他高铁线路(赣深、贵广、南广、江茂、梅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富余。
针对部分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富余、广东快递业市场需求较大的现状情况,充分发掘既有及在建高铁车站货运服务功能潜力,加大载客动车组、确认车和载客动车组预留(扣票)车厢等捎带运输量,培育高铁货运市场,系统谋划完善高铁货运设施,实现高铁货运动车组网络化运输,研究提出支持高铁快运发展的措施建议,引导市场加快培育高铁快运新业态,打造高铁货运产业生态圈。
高铁货运研究目标:提出用好高铁富余运力、推动高铁货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近远期分步实施措施建议。截至2022年底,全省铁路里程5328公里,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实现高铁全覆盖,高铁里程2367公里。武广、广深港、厦深高铁,广珠城际等高铁线路能力紧张,其他高铁线路(赣深、贵广、南广、江茂、梅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富余。
针对部分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富余、广东快递业市场需求较大的现状情况,充分发掘既有及在建高铁车站货运服务功能潜力,加大载客动车组、确认车和载客动车组预留(扣票)车厢等捎带运输量,培育高铁货运市场,系统谋划完善高铁货运设施,实现高铁货运动车组网络化运输,研究提出支持高铁快运发展的措施建议,引导市场加快培育高铁快运新业态,打造高铁货运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