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中关于“章”的论述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2025-04-15 18:26:41

孟云飞/文

孙过庭在《书谱》中对章草的评价“章务检而便”,是其对章草特点的高度概括与精妙诠释。章草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书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及深远的美学价值。

章草是隶书的草体,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隶书在汉代已经成熟,为了提高书写速度,人们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简化笔画,形成了一种介于隶书和今草之间的书体,即章草。章草的名称源于其章法的严谨性,字字独立,不相连属,保留了隶书的“燕尾”捺笔,但比隶书更简便快捷。

章草的形成与汉代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交往的频繁和文书工作的繁重,书写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章草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实用性强的书体。章草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章务检而便。”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章草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

“检”字体现了章草在形式上的简约与严谨。章草虽然删减了隶书的繁复笔画,但并未失去隶书的庄重与规范。章草的字字独立,结体严谨,笔画简练而不失法度。这种简约与严谨的结合,使章草在快速书写的同时,依然保持了书法艺术的美感。

“便”字则突出了章草的实用性。章草作为隶书的草体,其主要功能是提高书写速度,满足日常文书工作的需要。章草的便捷性不仅体现在书写速度上,还体现在其对隶书笔画的简化和对书写工具的适应性上。章草的出现,为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开辟了新的路径。

章草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三个方面。

其一,在笔法上,章草的用笔以中锋为主,笔画圆润流畅,保留了隶书的“燕尾”捺笔,但更加简练。章草的笔画多以圆转为主,避免了方折的生硬,使字形更加灵动。这种用笔特点,既体现了隶书的庄重,又展现了草书的灵动。

其二,在结字上,章草的结体严谨而不失灵动。章草的字字独立,结体规整,但又通过笔画的连贯和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章草的结体特点,使其在保持隶书的庄重感的同时,又具有草书的流畅感。

其三,在章法上,章草的章法严谨而不失活泼。章草的字字独立,排列整齐,但通过笔画的呼应和连贯,形成了整体的和谐美感。章草的章法特点,体现了书法艺术中“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章草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章草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章草既满足了日常文书工作的需要,又保持了书法艺术的美感。这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使章草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书体。

章草在汉代形成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书体。魏晋时期,章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皇象、索靖等章草大家。皇象的《急就章》和索靖的《出师颂》是章草的代表作,展现了章草的独特魅力。唐代以后,章草逐渐被今草所取代,但其艺术价值并未因此而消失。章草的用笔、结体和章法特点,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章草的用笔、结体和章法特点,为后来的今草和行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孙过庭在《书谱》中对章草的评价“章务检而便”,深刻地揭示了章草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章草的简约与严谨、便捷与实用,使其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书体。章草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章草的简约与严谨,为书法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章草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0 阅读:5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