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出生于唐朝中后期一个普通的饼师世家,祖辈们靠着做饼的手艺维持生计。他平日里最爱纠集一帮泼皮无赖,在乡间横行霸道。他们干的尽是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今天杀头牛,明天偷头驴,偶尔还兼职去贩私盐,以此谋取不义之财。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八,乡邻们便给他起了个颇为戏谑的诨名 ——“贼王八”。
王建的老爹去世后,他按照当地的习俗,掘地数尺,准备将老爹的棺材安葬进去。刚把棺材放进去,那棺材竟像是有了灵性一般,自己跳了出来。这下可把周围的人都吓得不轻,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王建无奈之下,只好找来风水先生一探究竟。那风水先生来了之后,围着墓地转了几圈,神色凝重,而后对王建说道:“此地乃是出天子的风水宝地啊,你家不过是一介草民,哪有资格葬在此地呢?你还是赶紧换个地方吧!” 王建听后,心想自己没准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呢,于是强行把老爹葬入了这个所谓的 “龙穴”。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段故事很可能是他后来做了皇帝后,史官们为了拔高他的地位,抬高他的出身而编撰出来的,毕竟在古代,人们对风水之说深信不疑,这样的故事无疑能给王建的称帝增添几分神秘色彩,让其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王建平日里干的那些偷鸡摸狗、走私的事儿,有一回,他被官府抓了个正着,关进了大牢。他在狱中结识了一位狱吏,而这位狱吏不知是出于往日的交情,还是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蛊惑,竟然偷偷地把他给放走了,王建就这样逃过一劫。从监狱里出来后,他不敢在原地久留,便藏匿到了武当山上。在武当山上,王建遇到了一位道士。那道士劝王建到军中去谋求出路,王建听了道士的话,投身到忠武军之中。进入忠武军后,王建凭借着自身的一些本事,很快就得到了节度使杜审权的赏识,被提拔为列校,从此开始跟随军队南征北战。

在战场上,王建作战勇猛,毫不畏惧,为军队立下了不少战功。就在王建的军旅生涯逐渐顺遂之时,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此人便是权宦田令孜。田令孜在宫中可谓是权势滔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王建等人收为了干儿子,纳入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后来,唐僖宗回到了长安,王建也奉命统领神策军,负责宿卫宫中。可惜,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为与田令孜争夺盐池的控制权,竟然联合河东军一起进犯长安。王建和唐僖宗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他对唐僖宗不离不弃。唐僖宗大为感动,铭记于心,不仅将自己的御衣赐给了王建,还任命王建为遥领壁州刺史。
由于此次的祸端是田令孜引来的,为了避免被僖宗惩罚,田令孜自请去西川担任监军。而他这一走,新上任的杨复恭对他的党羽十分厌恶,王建自然也受到了波及。不久之后,他便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人脉,招募了八千士兵,开始割据一方。尽管如此,他在名义上仍旧奉唐朝中央为正朔,没有生出二心。

在之后势力扩张的过程中,王建与干爹田令孜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王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田令孜和与他关系密切的陈敬瑄都给杀了,彻底扫除了自己在扩张道路上的阻碍。解决了田令孜这个麻烦后,王建的野心也进一步膨胀起来,经过一番艰苦的征战,他的势力已经极为庞大,就连皇帝都对他无可奈何,难以再左右他的行动了。
唐昭宗被宦官挟持到了凤翔,天下局势越发混乱不堪。王建审时度势,一方面与岐王李茂贞修复关系,稳住周边局势;另一方面则加快了吞并其他地区的步伐,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种形势下,唐昭宗无奈,只好册立王建为 “蜀王”,承认了他在蜀地的统治地位。
天复七年,朱温篡位称帝,建立后梁。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传檄天下,要联合各藩镇讨伐朱温。但是,各藩镇都知道王建的真实用意,无人响应。于是,王建率领官员、百姓痛哭三日,随后于九月二十五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并大封百官、诸子。

王建刚刚建立前蜀之时,也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蜀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们也都对这位皇帝赞誉有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建渐渐变得越发骄奢起来。他开始宠信那些奸佞小人,对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却猜忌迫害,使得许多忠心耿耿、有才能的大臣要么被罢官,要么被迫远离朝堂。同时,他还大肆修建宫殿,追求奢华的生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他的影响下,整个蜀国上下也逐渐兴起了一股腐化享乐之风,原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良好风气荡然无存。
光天元年(918年) 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终年七十二岁。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等到王衍继位,他更是将奢侈荒淫发挥到了极致,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在他的统治下,蜀国的国力迅速衰败,百姓们也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后唐庄宗李存勖看准时机,出兵攻打蜀国,轻而易举地就将其灭亡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前蜀就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