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奇才借钱从不花,放箱子里到期便还,凭此套路竟成上海首富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5-03-22 04:19:35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商业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却诞生了一位商人黄楚九。他出身贫寒,从一个贫穷的小商贩攒下了亿万身家,成为上海滩的商业巨头。他那看似荒诞的 “借钱不花,到期便还” 的商业模式,放到现在依旧令人惊叹不已。

黄楚九于 1872 年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走方郎中,主攻眼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黄楚九自幼便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 岁开始读书的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中医眼科知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老百姓生活困苦,眼科的市场需求相对狭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贫苦。

1887 年,黄楚九 15 岁这一年,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失去了顶梁柱,生活难以为继。好在母亲也略通医术,黄楚九也从父亲那里习得了一些医术,母子俩便靠着在街上给人看眼疾勉强维持生计。但这点收入仅仅够糊口,根本无法供黄楚九继续读书,无奈之下,他只能被迫辍学,早早地踏入社会谋生。

彼时的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被称为 “东方巴黎”,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寻找商机。黄楚九也看到了上海的发展潜力,决定带着母亲前往上海闯荡。初到上海,黄楚九依然以摆摊给人看眼疾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医和西医在市场上的差异。中医虽然能治病,但疗效相对较慢,而租界里的西药店生意却异常火爆。西医的疗效好、疗程短、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让黄楚九意识到西药可能是未来的商业风口。

于是,黄楚九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西医知识,翻看有关西医的书籍报纸,为自己日后涉足西药行业做准备。黄楚九一无资金、二无人脉、三无条件,如何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呢?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 ——“空箱计”。黄楚九先是向身边的亲戚朋友、老顾客等小额借款,并承诺支付利息,到期后连本带利按时偿还。他将借来的钱锁进箱子里,一分也不花。这样一次次的小额借款和按时还款,逐渐为他积累了良好的信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借款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一些富家子弟甚至主动将钱借给他以赚取利息。当时,有一位姓张的富商,其母亲平时就喜欢放贷。与黄楚九合作几次后,对他的信誉十分认可。后来,张家妈妈竟然一次性借给他 3000 银元。在那个时代,3000 银元可是一笔巨款,这也为黄楚九的创业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到了 1890 年,黄楚九觉得时机成熟,他凭借着积累的信誉和借来的资金,在上海法租界附近开设了一家 “中法药房”。这家药房中西合璧,既卖西药,也卖中药,同时黄楚九还大力开发中成药,将许多中药方子包装制作成西药的样子。药房开业后,生意异常兴隆,仅一年时间,黄楚九不但连本带利还清了欠款,还赚了不少钱。

在经营药房的过程中,黄楚九始终关注着市场动态。20 世纪初,日本等帝国主义大肆在中国倾销商品,日本在上海售卖的 “仁丹” 不仅价格高昂,药效还不尽如人意。黄楚九决心研制出一款能与 “仁丹” 竞争的国产药。经过数年的研究,黄楚九仿照古方 “诸葛行军散”,结合家里祖传的相同疗效的方子,制出了一味名为 “人丹” 的药。为了推广 “人丹”,黄楚九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营销策略。他在广告中打出 “中国人请服用中国人丹” 的爱国口号,还进行捆绑销售,买人丹就赠送辅助疗效的解毒药。这些策略使得 “人丹” 迅速打开了市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日本药商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将黄楚九告上了法庭,称 “人丹” 侵权。黄楚九毫不退缩,积极应诉,并在上海掀起了一场舆论战。当时正值国人高举 “国货” 大旗的时期,市民纷纷支持 “人丹”。这场官司持续了数年,最终日本药商败诉,“人丹” 也因此家喻户晓,黄楚九名利双收,奠定了他在商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他还接连推出了“艾罗补脑汁”、“百龄机”等新药,他研制的本牌药不下百种,到最后,上海滩的药业被他垄断,仅医药公司他就有21家。

渐渐地,黄楚九的商业野心不断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医药行业,开始涉足娱乐业、金融业、房地产等多个领域。1912 年,他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游乐场场所 “新新舞台”,引入西洋戏剧,后来又相继筹建了 “大世界” 游乐场,创办中华电影公司,开办银行等。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旗下的大小企业多达 100 多家,成为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 “百家经理”。

1919年,他投资50万元开设“日夜银行”,提供高利息并赠送大世界门票,吸引了大量储户。银行业务成功后,黄楚九又开设了两家分行,并创办了“上海日夜物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黄楚九还创办了三星房地产公司,购买了大量土地并建造了数百栋楼房。此外,黄楚九还投资创办了福昌烟草公司,推出了“小囡”牌香烟,通过创新广告成功吸引消费者。他的广告手法巧妙,甚至在香烟包装内加入奖品,极大提升了销量。

20 世纪 20 年代末,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黄楚九还在继续“空箱计”的游戏,借钱买地皮盖房子抵押贷款等等,受金融危机影响,他的日夜银行资金链断裂,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趁着黄楚九陷入危机,上海滩大亨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趁机落井下石播撒谣言,很快让黄楚九难以为继,产业都被低价收走。1931 年 1 月,黄楚九在急恨交加中重病缠身,最终病逝。他的企业迅速崩溃,债务高达400万元,最后的财产仅够抵债。大世界最终被黄金荣收购并更名为“上海荣记大世界”。

黄楚九的商界经历,虽然充满辉煌,但也充满了教训。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独特的 “空箱计” 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与他善于运用广告宣传、懂得揣摩国人心理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他的失败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商业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合理规划资金,避免盲目扩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

桠沙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