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百花杀,人雄从来事上炼①

忌冰冷 2024-12-05 09:56:32

黄巢与朱元璋,这两人都写过百花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这首诗,换作我们老百姓的吹牛方式就是你等老子将来发达了,如何如何。

但黄巢则不同,这首诗杀气腾腾,就是要百花杀,就是要透长安,50几岁的人了,人家说干就干,一回家就真的召集人马干起来。

再看看朱元璋的这首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要记住朱元璋这首《咏菊》的背景,还在跟着郭子兴混,只是刚收了2万民兵,有点志得意满。

这首诗既透露着朱元璋的隐忍,又透露着冲天的野心,以及孤傲。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是酸秀才私盐走私犯;一个是全家几乎被饿死的穷鬼。

他们哪来的勇气,一个说干就干,一个还小觑天下英豪。

你放在他们写这两首诗的时间轴来看,那时候他们还啥也不是,甚至悲观一点都是(太刀婆呀),随时可能成为死鬼。

其实人家心里除了万丈雄心以外,还是有底气的。

先说黄巢吧,他虽然是走私犯,他家很有钱,对朝廷的腐败,百姓的一呼百应,门阀的尿性是有一定的预判的。

他写他的花,发的时候,要百花杀,绝对不是无脑子就提着脑袋上。

再说说朱元璋吧,从家里饿死几口人的乞丐,再去当最低阶的和尚,到处化缘,再后来加入义军,跟朝廷干架。人家积累丰富的阅历经验以及有了一定的班底,对天下英豪也知道个大概。

他写百花发时,他不发,他若发时都吓杀。你就能看出来这时候外人看起来还啥也不是的朱元璋就有了碾压天下英豪的雄心与胆识。

我甚至怀疑后期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战略,绝不是文人嘴里说的是朱升一个人的功劳。你从那这早期的诗,我若发时就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有隐忍多有杀气,并不是无脑开干。

看历史不能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于换位思考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

你会发现这些历史人物,他们每个阶段,说话做事的逻辑,是随着自身条件以及历史条件在变化的。

跟现代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就像有的人,他昨天还是被家里人吊起来打的小扒手熊孩子,再过十几二十年,他已经是一家外加工的小企业主,养活一家子。

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的命跟运,变幻的非常快。

但也仅仅局限于敢于向命运抗争的人,努力奋进的人,绝不会是那些躺平,纠结,引喻失义的人。

下一集我们就来讲讲黄巢,黄巢讲完再讲朱元璋。他们身上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成与败也有见识以及用人艺术上的问题。

​​​​​​

0 阅读:10

忌冰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