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越来越像一场全民参与的重要节日,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有对以往青春的追忆,也有无数人性的闪光点。
好像一个人的命运,只有通过高考的催化,才能最终看得清楚。
但是,我们好像都忘了,高考本应该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通道,是对人不同天赋的识别和筛选。
今年高考有这样一幕,一位意气风发的男生,用略微颤抖的声音兴奋的对记者说:“我押中了作文题目”,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
看来“做题家”们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能够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说善于钻营走走旁门左道倒也谈不上,但这样只追求正确答案的人,你跟他说创新确实有点超纲了。
因为经过十几年的义务教育,他们早已把头脑磨练成只为标准答案而存在的机器了,高考也就丧失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作用。
而社会发展是需要创新的,就从互联网领域来说,美国的点评网站yelp,拿来就成了某某点评,外国的某特,拿来就是某博,还有人人,优酷等等,全都能看到国外app的影子。
聪明的中国人,还在用”高考思维“解决自己领域里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高考工厂”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近乎歇斯底里的学习口号,食堂排队也要埋头苦读,全军事化的管理手段。人的天性和个性,在这里就是影响成绩的罪恶之源。
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要考上清北,考上985,考上别人眼里的名校,只要金榜题名,就能光耀门楣。
但是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自己真正想学习的领域是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到了大学,又是新一轮痛苦的开始,茫然无措两眼一抹黑。
而那些有目标有想法的考生,却因为分数上的劣势被“做题家”挤下独木桥,只能无奈的与梦想失之交臂。
高考工厂的异军突起,让考高越来越没有真正的赢家。
下面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平权”和“仇富”人士的强烈不满,先打个招呼。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从小周游列国开阔了眼界,家里八套房不为“五斗米”阿谀奉承的所谓二代,更能引领社会发展呢,还是“小山沟”里出来,一心只想在大城市扎根的“做题家”呢?
“出人头地”是一个人的事,而给全社会带来发展,受益的却是所有人。
而所谓的寒门出贵子,大多是挤破脑袋般的远离自己贫困的家乡,并以此为炫耀的资本。
高考,只成了个人命运转折的工具,什么为民族复兴读书,为社会发展读书都是空话大话假话,有些“做题家”只会为自己读书。
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高大上的理想,为了自己的人生也无可厚非,但是高考是有明确的目的导向的,它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而存在的。
如果这个作用越来越弱化,那么高考的红利其实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我想说高考的公平,不应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许人尽其才是教育的最终意义。
就用一句话做结尾,送给所有的考生们,也以自勉:“俗世迷茫,祝你们无论顺境逆境,总能另辟蹊径”。(引自“新科研界机灵带头人”)
你觉得高考公平吗?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
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话,一颗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