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黑吗,这男女的披风......”
每每从稚嫩的儿童口中,唱出咬字不清的《孤勇者》时,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小朋友们热血澎湃的激情,在磨平了棱角的成人世界,这也许才是让人羡慕的东西。
与其说《孤勇者》是小朋友们传唱的儿歌,不如说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久违的自己。
从艺术角度上看,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需要符合其年龄阶段的作品作为载体抒发情感,除了爱情的甜蜜、迷茫的忧伤,最重要的还有不惧一切的斗志。
但说实话,在这方面我们的音乐做的很差,不管是从旋律还是歌词,都远远不如日本歌曲。
这也许跟中日文化的不同有关,我们讲究委婉曲折,而日本民族有一种对死亡的“愤怒”感,就像他们喜欢樱花一样,纵使短暂的一生,也要尽情绽放,就像“生如夏花之绚烂”。
这种精神元素也体现在很多日本动漫中,像《海贼王》《火影忍者》等等,无不以尽情燃烧青春为骄傲。
在音乐歌词方面,日本创作者就更加直接和激进,就像日本摇滚歌手长渕刚原版的《红蜻蜓》,描述的是一个到东京打工的年轻人,内心挣扎之后不言放弃的奋勇决绝。
之所以起《红蜻蜓》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古代被称为“不退虫”,是奋勇向前的象征,这和《孤勇者》何其相似啊。
强烈建议感受下他在演唱会上的7万五千人大合唱版本,看着充满斗志的歌词,听着观众高声合唱,感受着痛哭流涕之人的情感流转,我被带进所描述的故事里,跟着一起感动。
这是超越国界,超越语言的,因为热血的张力,是所有人拥有或曾经拥有的精神,也是所有人永远都渴望的。
经过改编后小虎队翻唱的《红蜻蜓》同样火遍中国,但明明是年轻人的歌曲,却怎么都透着一股哀愁,和“小家子气”。
反观日版的歌词“即便如此,仍令厚颜无耻赖活的我感到羞耻。我赤着双脚挨着冻,数着一个个被冻僵的夜晚。可是我爱上了这个城市,并又憎恨着这座城市,曾令我憧憬的要死要活的,东京这混蛋”。
这不就是《孤勇者》“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想要表达的吗,即使前路漫漫,依旧要像孤胆英雄一样,仗剑天涯。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精神载体了,在充满了内卷和躺平的社会舆论里,我们就这样被压垮被碾碎最后被时代遗忘吗?生而为人就是如此不堪吗?
那就去战,那就去爱,那就去恨,那就去生,那就去“死”,那就去涅槃,带着一往无前的力量,尽情让青春舞动,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也许只有纯净的小孩们能感受到这里所带来的力量,而为了车子房子票子的人们,越来越不愿也不敢去放手一搏。
所以我们只能无力的以跟小学生对唱做梗,自娱自乐,身体里血液,也在逐渐变的冰凉。
很羡慕唱《孤勇者》的儿童,也许他们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他们已经能感受到英雄主义的激荡。
他们是比我们幸运的,听着这样的歌曲,勇敢的成长,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呢,真是让人期待呀。
你对《孤勇者》怎么看?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
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话,一颗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