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流行起了这样的梗:“不要拿没见过的雪糕”,“雪糕刺客”的诨号也应运而生,在一阵娱乐之后,抵制高价雪糕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想起一个故事,当年一家中国本土果汁企业被收购时,其老板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明明竞争对手,用的都是掉落在地的烂果,而自己用的好果子,怎么就“输”了呢?
因为人群中的大多数,追求的并不是高质量,而是相对的低价格,而对于胆敢卖高价者,就是欺负消费者,就是制造特权阶级,接下来就是“一棍子打死”,让其彻底消失。
历史果然像车轮,“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一直在不断发生,但是这样对消费者来说就真的是好事吗?
回到雪糕事件上,在高价雪糕新闻频出的时候,媒体打出了惯常的“反转”牌,一则“雪莲5毛一包的定价13年没涨”的消息冲上热搜。
它和动辄几十元的钟薛高相比,显然符合大众对“良心”企业的定义,既平价又亲民。
可是你仔细想了没有,在生产原料物价,企业能源消耗,人力成本都不断上涨的时代,13年没涨价还能活下来,这是要颠覆经济学?
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保持原有品质:在13年前其成本就是极低的,以至于在今天的成本结构下,依然能赚到钱。
第二,降低原有品质:用低价原材料代替高价原材料。
可能有人会说,人家就不能从管理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吗?如果真有如此的经营理念,“雪莲”应该早就成了中国知名企业,稻和盛夫得来中国留学。(没有歧视的意思,对这种市场基本固定的生产企业,成本构成是相对简单的。)
你是不是忍不住要吐槽了,别急,咱们接着分析,“雪莲”的主要配料是水和果葡糖浆,剩下就是各种添加剂,水自不必说,这个果葡糖浆是啥?
顾名思义它是甜的,我们都知道糖是甜的,但并不是所有带甜味的东西都是糖,这个果葡糖浆就仅仅是甜味剂。
为什么不用白砂糖呢,当然是因为成本问题,你以为价格降低了,受益的是消费者吗,这只是一个陷阱,代价依旧转嫁给了老百姓。
美国是果葡糖浆消费大国,有科研机构研究了果葡糖浆和疾病的关系,每天摄入超过50克的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会增加2至4倍;糖尿病患病率上升20%左右。
2011 年,美国波士顿大学附属医院,对4.6万名志愿者,进行 长达 12 年 的比对试验,最终他发现:每周摄入5-6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高出 29%。
买冰棍的钱省下来,都“投资”到医院里了,你还觉的“便宜就是好货”吗?
再看看网红钟薛高的配料表吧,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水、白砂糖等等,看来卖得贵还是有理由的,当然营销成本也包含在里面了。
其实我们的社会,始终在流行一种追求所谓“平等”的思维方式,一件商品是否“得民心”,并不完全由其质量来决定,而是能不能保证人人都买得起。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正确的吗?当一个苹果卖到100元一个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喊打喊杀”,但如果你是果农,你真的希望苹果1元1个吗?“谷贱伤农”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想说,高价商品自有其存在的社会意义,它会促使我们诞生出更加优秀、更加有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也会让金钱高效的流转起来,商品流转的整个链条,都会是利益既得者,而这其中,又是多少“老百姓”呢?
我们应当允许高价商品的出现,也不为自己所谓“买不起”而心生嫉妒和恨意,如果市场充斥着低质低价的货物,受伤害的会是所有人。
你支持高价雪糕吗?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
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话,一颗棒棒糖
ps1:我吃过比钟薛高好吃百倍的冰棍,就是小时候的暑假,在小店买的5毛钱冰棍,然后和小朋友坐在树荫下吹牛。
那个时代,商家真是实诚,冰棍嘛,全是一棱一棱的大冰茬子,但还是不舍得吃,只能嗦着,被划的满嘴都是血丝,最后还要把冰棍棍儿咬的稀巴烂,痛并快乐着。
幸福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物质能决定的,当你穿着班尼路,你羡慕别人一身耐克,当你买得起耐克,你又追求阿玛尼,当你阿玛尼上身,也许会觉得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才是最舒服的。
标签上的价格,并不等同于你心里的“价值”。
ps2:今天是香港回归25周年,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不管在历史上的何种阶段,分裂也好,被外族入侵甚至统治也好,炎黄子孙始终坚信,一个不完整的中国,一定是暂时的!
对对对,我也觉得钟薛高便宜了。太便宜了所以我一次没买过。[得瑟]
现在啥的假的,你可能说,它贵但是卖的好,我不抬杠,为了敲钟毕竟什么账都能做的[得瑟]
?这种价位的雪糕定价跟个奢侈品一样 也配谈劣币逐良币?
我支持涨价,但是你不能跟房地产一样涨价,翻倍姬?
我每年都会买好多雪糕,每次都买好几包雪莲
啊 对对对 [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