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军官转业=安置地+职级

三剑客 2025-04-13 20:41:29

和战友老C聊天,他是副团转业到南方某省会城市,按照当地提供的安置职级,给他定的是三级主任科员。

他想不明白的是,同样是副团转业,他的战友老D转业到北方某县城,却只能定一级科员。老C感慨道:“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选择大城市,小地方的安置待遇真是天差地别。”

一直以来,军官转业安置有两个现象比较突出,引发争议,是去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县城)?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一)

一是大城市的军人,希望早走。因为大城市工资水平比部队高,在地方又能顾家。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军人只能把理想和情怀,藏在胸中,选择用脚投票。

而中小城市的军人,愿意长干。因为中小城市工资水平低,而部队工资高。虽然家庭受点委屈,但在部队干长了,彼此都习惯了,不在乎再多熬几年。

二是大城市军人的安置,以转业为主。因为大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待遇好,安置也更有保障。

以副团职军官为例,转业到南方某省会城市,通常可以定三级主任科员,甚至有机会安排实职副处。而转业到北方某县城,由于编制紧张、职数有限,往往只能定一级科员,甚至可能被安排到乡镇基层,职级晋升空间极为有限。

据了解,某沿海副省级城市对副团职军官的安置政策是:副团职满3年定三级主任科员,满5年定二级主任科员;而某西部县城对副团职军官的安置政策则是:副团职一律定一级科员,职级晋升需排队等待,且晋升周期长达5年以上。

而且,军人大部分时间待在部队,跟地方脱节严重。除了专业技术突出、有一定专长的外,一般都会选择安置。

而中小城市军人的安置,更倾向于逐月。以一位服役20年的军士为例,逐月的钱可以拿到5000元。

军官待遇更好。服役16年的军官,逐月的钱是在职干满16年基数的60%,每多干一年增加2%。

如上尉17级是10500元,16级10700元,15级10900元,14级11100元;少校16级11000元,15级11100元,14级11300元,13级11550元,12级11900元。

这还不算,大部分逐月军人都会在地方再找一份工作,比转业安置强得不是一两点。

另外,小地方的安置政策相对严格,职级定得较低,晋升空间也较小。以副团职军官为例,转业到北方某县城,通常只能定一级科员,职级晋升空间极为有限。而在大城市,副团职军官通常可以定三级主任科员,甚至有机会安排实职副处。

(二)

新的《条例》引入“双向选择、人岗相适”,在全国范围推开军官转业“直通安置”。

这是对过去单向指令性安置的一大突破,做到了人岗相适,实行了单位“挑”与个人“选”的统一,满足个性化、满意度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解决大城市退役军人数量多,转业安置压力大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改革以后,军人安置名额已经进行了收紧,其实转业人数已经大为缩减。

但由于大城市转业安置的集聚效应显著,相对人数仍不容忽视。

加之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的日益正规规范,其实可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三)

有人提到,既然转业名额紧张,那就设置门槛不好吗?

如果设置转业门槛,控制安置数量,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但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容易造成积压,形成新的问题;二是大城市本身也有人口扩容的需求,不断放宽落户户籍,吸引更多的人来定居和工作;三是门槛标准和条件,也是难题。

还有人提到,那就按军衔级别和年限来安置?

如果按照军衔级别,那么达不到转业门槛的年轻军人,也满足不了逐月的年限,只能作复员处理;如果按照服役年限,目前只有“6+3”的规定,也就是6年军官任职年限和3年现军衔任职时间,加上军校4年,最少服役13年才能退役。再进行年限限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对于军官转业安置,某种程度上,优先选择大城市是明智之举。大城市的安置政策相对宽松,职级定得较高,晋升空间也更大。以副团职军官为例,转业到南方某副省级城市,通常可以定三级主任科员,甚至有机会安排实职副处。而在小地方,副团职军官往往只能定一级科员,职级晋升空间极为有限。

总之,选择什么,意味着未来会面临什么,没有“两全其美”的事!

1 阅读: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