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军官任职路径:选调+晋升!

三剑客 2025-04-14 21:11:00

前段时间,和铜三老李聊天。

他说,“我媳妇是独生子女,我也是,现在夫妻关系有点紧张。如果能选调到离配偶近一点的地方,也就解决了长期两地分居的现状。”

在和他的交流中,我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选调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其实,每一个想参与选调并且能成功的人,都清楚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从目前情况来看,围绕军官的任职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是选调,一个就是晋升。总的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一)

今天,围绕选调谈几点看法:

一是在选调的大名单上,单从衔级看级别不低。比如,要求工作经验在五年以上,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门槛,甚至有的级别要求白银二以上的,对于年轻的铜二,想选调很难。有的铜三参加了选调已经过去半年了,最后卡在面试的节点了。

二是选调之难,主要是难在名额上。比如,有的分公司每年也就2-3个选调名额,不够用。

三是在选调程序上,通知计划确定后需逐级下发,到手后要逐级报名、统计推荐。推荐上报人选后,既要对他们进行统计和审核,对个人档案进行核查,组织遴选考核,然后会议确定人选,一般需要6个月时间,最快也需要3个月的时间。

四是从选调的附加条件看,往往是打通选调成功的另一个关节。比

如,有的单位对学历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研究生、博士等以上学历;有的对任职经历有一定要求,比如战区军兵种机关选调一般要求要有2年以上的军级机关任职经历。许多岗位对学历、经历、年龄和职级有明确要求。

对干部而言,这意味着单凭一纸文凭或单一经历已不足以满足条件。因此,丰富个人的任职履历显得尤为重要。干部应通过不同岗位的历练,使自己的经历在相同时间内更加多元化。例如,6年内,有的干部可能经历了干事、参谋、基层主官等多个职位,而有的则可能专注于单一职位或参与了各类培训。不同的任职经历,将直接影响干部的选调机会。但是完美的履历很难人人拥有。大多数干部想凑齐全部履历还是比较难的。

五是缓解长期两地分居的局势。有些军官长期在三线以下小城市或县城工作,选调后往往能够步入二线以上的城市,甚至一线城市工作。当然,通过选调可以实现回家的目标,选择到家属所在地的单位服役,能够成功实现家庭团圆,这也是非常好的结果。

六是利用选调尽量实现“人挪活”的目的。比如,有的干部受单位编制所限,并未人尽其才,选调到新的单位合适的岗位后,能够很好实现个人梦想。比如帝都所属的各种直附属单位及院校,及大单位机关的附属单位,很多不错岗位,对一些盼望出头的军官而言肯定是一个机会。

(二)

为何会出现选调?一句话,用人机制。

目前,有的单位干部晋升难度系数比较大,人员流动性比较弱,再加上没有位置,年轻,一直出现“等着、靠着、躺着”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单位也有其它实际困难,上下尴尬。

还有一些单位面临撤并改,有的是新组建的,特别随着新一轮编制的调整,另外关于文职的编制变动,比如,院校、医疗等编制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新的人事变革,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而言,选调是“造血”,对于部分单位而言是,选调是“输血”。

当然,选调其实也是为进一步缓解部分单位达龄扎堆的现象再次发生,达到“能晋则晋、能达则达、能选则选”的趋势发展。

(三)

那么,选不上的战友们又主要是什么原因?

说到底,选上的缘由,不外乎就是你的各项条件符合了。这只是一个初级的入门条件,而中级以上的入选条件,很多时候是个人的疏通,也就是选调背后的另外工作战线。这里,估计才是核心。

比如,用人单位设定了条条框框,原单位也会有一些条条框框。你要想选调,单位不同意,不推荐的话,也就没机会了。

那么,有没有大家都感觉比较好选的单位呢?有还是有的,比如,新调整组建单位、缺编单位等。

对于选调,再提上一个建议,关于选人用人精准方面:建议在选调程序上,增加量化赋分和考试环节的标准版,也给一些年轻的青铜白银们,更多尝试的机会。

0 阅读: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