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初,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粟裕指挥下,陈兵列阵于江苏淮安县东南的的车桥地区,对该地区的日伪军发起了主动进攻。
粟裕用兵如神,面对深沟高垒的敌人,他采取我军极为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诱使周边地区的日伪军前来增援,为我军在野外将其歼灭创造了战机。
此战于3月5凌晨正式打响,激战至拂晓时分,韩庄之敌、芦苇荡之敌、车桥之残敌被我军全部解决。
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寇460余人,伪军6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如果要跟解放战争几次战役来作对比,这一仗的战果的确算不上辉煌,但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尤其是精神层面上对中国军民的鼓舞,那么打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面还有可喜的成果——3月7日,日寇出动飞机7架,窜到车桥以西地区狂轰滥炸,以掩护其周围余部撤退。而新四军则乘胜追击,相继收复曹甸、泾口、塔儿头、张家桥、蛤拖沟、蚂蚁甸等日伪军据点12处,淮安、宝应以东纵横数百里地区全部获得解放,苏中、苏北、淮北、淮南四大根据地终于连成了一片。
这就是彪炳军史的“车桥大捷”,是抗日战争期间苏中地区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
为了进一步瓦解敌军,粟裕决定亲自接见日军被俘人员代表。
24名被俘日军被押向司令部时,还有一名身负重伤,仍穿着整齐的高级呢制服,腰间挂着镶有银鞘的高级指挥刀。
这把刀,如果再镶上红、绿宝石,甚至可与陈毅送给李明扬的那把宝刀媲美。
这个日军军官,就是日寇第六十五师团第五十二旅团第六十大队大队长三泽大佐。
他虽然躺在担架上,眼睛仍然睁得大大地,恶狠狠地盯着24名日军俘虏。
这24个日本军人立即低着头,站着不动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抬头正眼看一看这个负伤的三泽大佐。
就在这个时候,新四军第一师敌工部部长陈超寰向日军被俘人员介绍说:“这位就是新四军第一师长、政委兼苏中军区司令粟裕将军。”
陈超寰说话声音并不高,却使日军俘虏惊讶不已,三泽大佐连忙很吃力地从担架上爬了起来,还抬起头来问:“这人是谁?”
陈超寰再次用日语介绍了一遍,三泽大佐还不相信地说:“啊?这个人就是在韦岗、在官陡门打败我军的粟裕?”
粟裕微笑不答,陈超寰说:“你说的对,就是粟裕将军。”
三泽大佐长长地叹了口气:“两军对垒,必有一败,然而败在粟裕将军手下,乃顺理成章的事,算不得什么耻辱。”
他说完之后,便闭上了眼睛,不再吱声了。
陈超寰便示意将三泽大佐抬到野战医院去治疗,但后来因医治无效,此人死于野战医院。
三泽走后,24名俘虏神色似乎正常多了。一名中佐向前跨了一步,脱帽向粟裕深深鞠躬后说:“新四军作战巧妙,士兵极富斗志,这都让我们非常佩服。”
另一位中佐也伸出大拇指说:“我现在完全明白了,无论是官长的指挥水平,还是部队的战斗意志,我们日本皇军其实都不如你们新四军。”
最后,24名俘虏全体立正,脱帽向粟裕等鞠躬后整队离去。
由此可见,早在韦岗战斗、官陡门战斗中,粟裕的威名就已经在日军当中传扬开来了。
参考资料:《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新四军征战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四军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