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普通通的冬天晚上,看到水乡里面飘来了饺子的香气,让我觉得这个乡村好像一下子有了生机,这个味道好像把我带回了小时候包饺子的记忆。
好像每家每户都在准备着一顿团圆饭,可锅友啦啦家的饺子让我多看了好几眼,那个气味让我闻着就走了过去,大老远看见她家院子里亮着明晃晃的灯光,可能人家都等着饺子熟了的样子。
我从小就喜欢玩面团子,每次妈妈包饺子都让我帮忙擀饺子皮,虽然我擀的饺子皮都是歪的,但妈妈从来没嫌弃过我,这些都是我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记忆。
锅友啦啦的五彩饺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颜色看起来都特别漂亮,不像超市里卖的饺子皮,那些颜色看起来就很假,啦啦说她都是用天然的食材调制的,像是胡萝卜汁、菠菜汁这些。
她家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手工面食,我看见好多人都跑来问她买饺子,她说自己只卖饺子皮,包饺子都是自己家里人吃的,这种工匠精神真的很让人敬佩。
啦啦平时在家除了做饺子,还会做一些手工艺品,比如袜垫什么的,她说做这些东西都需要很细心,就像包饺子一样,每一个褶子都要捏得整整齐齐的。
在她家院子里转悠的时候,我看见她们家的饺子都整整齐齐地摆在盘子里,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每个饺子都捏得特别漂亮,看起来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看着她们家的饺子,我就想到了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包饺子的场景,那时候虽然包得不好看,但是吃起来特别香,现在想想那种味道真的很怀念。
张仲景用饺子给百姓治病的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但是每次听到都觉得很感动,那个时候的医生真的是很有医德,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饺子肯定特别朴实。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说过,饺子最早叫娇耳,是因为形状像耳朵,后来慢慢就变成了饺子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特别亲切。
年三十晚上,我们家必须得包饺子,这是我们家的传统,妈妈说这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顿饭,全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看着啦啦包饺子的样子,我就想到了我奶奶,她包饺子特别快,一会儿工夫就能包好一大盘,而且每个饺子都特别好看,可惜现在奶奶年纪大了,手都有点抖了。
有时候觉得,其实包饺子不只是为了吃,更重要的是那种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氛围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在外地工作的时候,过年回家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包的饺子,虽然超市里也有卖的,但是那个味道总是差了点什么。
每个地方的饺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北方人喜欢吃韭菜馅的,南方人喜欢吃虾仁馅的,但不管是什么馅的,只要是家里人包的就特别香。
啦啦说她学包饺子已经很多年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这里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时间。
每次看到她包的饺子,都觉得特别惊艳,那些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而且每个饺子的褶子都捏得一模一样,这种专注真的很了不起。
她说自己最早是在一家面馆学包饺子的,那时候每天要包几百个饺子,手都磨出了茧子,但是她一直坚持下来了。
现在她已经成了村里有名的面点师,很多人都找她学包饺子,她说教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学习,每个人包饺子的方式都不一样。
她把包饺子的手艺传授给了很多人,但是能做出五彩饺子的还是只有她一个,因为调制颜色需要很多经验,不是简单地把汁水和到面里就行。
有时候看她包饺子,就像看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每个动作都那么流畅自然,让人看了就想学。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的耐心,每个饺子都要捏很多下才能成型,但是她从来不觉得烦,说做这个就是要慢慢来。
每次看到啦啦的饺子,都觉得她真的很厉害,把一个普通的面食做出了艺术品的感觉,这种工匠精神真的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