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黄巢感兴趣,无非脑里面就是“杀人八百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些热词。

甚至于感兴趣黄巢在泉州、广州这两个当时面向世界的大港口,聚集的许多洋商,有没有真的举起屠刀。
真的很八卦,但历史根本不是这样的。历史有血有肉,把黄巢归为屠戮机器,是受了官修史书,与民间传说的影响。
因为黄巢发展到最后,的确那个阶级他都得罪了。被黑是难免的。
接着上一集咱们来聊,黄巢进入江西地界零元购以后。
朝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前在江南防备豪强养兵的政策,一下子全部放任,豪强自主招兵团练,能招多少是多少。
又派名将高骈追杀过来,把军政财的大权全给了高骈,又急招各路援军驰援高骈。
高骈抵达江西的时候,正碰见黄巢正在零元购,高骈令张璘、梁缵一顿猛捶黄巢军。
黄巢一看没办法,打不过只能跑路,继续南下转移。高骈令张璘、梁缵继续追击。
这里相当有意思了,局面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第一:就是朝廷又出昏招,派宰相王铎为统帅,架空了高骈。高骈的平叛计划只能落空。
为什么会这样呢?朝堂也是门阀内斗不断气,争权夺利,才导致的很多荒谬的问题出现。
第二:怕高骈这个名将像安禄山那样权力过大,何况江南这里经济非常好,要是高骈也造反,朝廷就太要命了。
这也就给了黄巢逃出生天的绝佳机会。

黄巢军被迫千里大逃亡,翻山越岭,最后被迫
开辟七百里山路才逃入福建建州,相当于是现在的福建的建瓯市。
这中间还有个插曲啊,福建建州的本地土著陈岩组织了数千的乡勇,与黄巢军玩起了巷战。
后来因为这个功劳被任命为福州团练使,原来的福建观察使郑镒觉得自己搞不过陈岩索性就表举陈岩为福建观察使。
而陈岩后来又和闽王王潮家族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历史也很有历史,值得大家去看,去研究。
再接着说黄巢碰见陈岩这个愣头青也没当回事继续一路抢呗,江南那么肥那么有钱对吧。
一路就又杀入福州。抢完了福州,又一路抢到了泉州,漳州。一路抢一路修整,又向广州进发。
黄巢先是拿下了东莞。
879年,黄巢包围了广州城。

广州在当时那更富裕,广州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港口,吸引了很多海外很多外商,尤其是阿拉伯商队,运来犀角、香料、珍珠等稀罕物来这里交易,又要买瓷器,茶叶回去再赚一笔。每年港口都挤满了船。可见繁荣程度。
黄巢要广州守将李迢写信给朝廷,封他为天平节度使,朝廷不同意。
黄巢又要求要当广州节度使。
这就是黄巢著名的第二次招安请降。
无奈李唐朝廷,不知道是自大惯了还是怎么样的。整个国家被黄巢游击了一半了,居然不愿意。
只给了黄巢一个率府率,这是一个什么官呢,相当于宫门的保安队长,但是这通常封给有功之臣的 。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来,这些门阀把控的李唐,不仅迂腐,一毛不拔,还喜欢耍小聪明。
黄巢要做一方诸侯,你却让他当看门大爷,他能答应吗?

一天之内,广州就沦陷了。
这里我有不同的看法,黄巢看广州那么富,肯定抢 人之常情。但是在广州屠戮百姓,外商这个从以下两点来判断,不太可能。
第一:在泉州杀洋商,没有任何海内外的记载,只说洗劫富商,但洗劫不代表杀,并且在70几年后,泉州港还成了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如果黄巢洗了一遍,那绝对不可能。
在广州杀洋商呢?也仅仅只阿拉伯文献记载了大规模屠杀,还有那位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第写的《金草原》,说黄巢仅在广州就导致20万外商或逃或死。

广州那时候撑死二三十万人口,外商就死了20万,不合逻辑,而且马苏第一生都没有来过中国,他怎么知道千里之外的中国发生的事,他不过听人瞎在那里传,给记录了,一点都不严谨。跟马可波罗是一样一样的。
而且吧,当时的记载,黄巢一走,几年后广州的贸易照样很繁荣。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也要讲常识讲逻辑。
如果你是黄巢,你会无缘无故,乱杀一气,搞得天怒人怨吗?人人都怕了他,那他一路的兵源怎么补偿。
抢钱、抢人、抢粮是正常的,但是无故杀戮,没有好处不说,还有灾难,换了你是黄巢你会做吗?
所以不合逻辑,常识的、存疑的,通通不要信。不看还好,看了反有害,智商反而欠费了,变得哗众取宠,到处宣传假史料那更不可取。
好了这一集,时长有限,讲到这里,下一集我们伴随着黄巢的步伐透长安、聊门阀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