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预付款去向不明,ST百利还有多少糊涂账

平夏说商业 2024-07-01 14:41:57
作者 | 谌食其 将近1个亿的预付款究竟去哪了? 尽管上交所一再追问,ST百利(603959.SZ)还是没有给出答案。 6月25日,ST百利回复问询称,无从判断异常预付款的真实去向和用途,理由系实控人王海荣协助调查结束,刚刚恢复履职。 而在一个月前,5月21日,ST百利“无从判断”的原因是——王海荣正在协助调查。 言下之意,只有实控人王海荣才能搞清楚钱的去向……ST百利的内控缺陷之严重可见一斑。 今年5月以来,ST百利自年报披露之后,便以22个跌停板创下湘股连续跌停纪录。 股价暴跌的理由,不止内控缺陷一条。业绩亏损、订单存疑、财报非标、大股东质押危机……如今,ST百利内外交困,危机重重。 内控重大缺陷,疑似大股东“间接占用” ST百利,全称为“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顾名思义,公司是做工程的。 按照ST百利的官方说法,公司致力于为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行业的智慧工厂提供包括工程咨询设计、专有设备制造、智能产线集成与EPC总承包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 4月30日,ST百利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0.69 亿元,同比下降 35.7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1.18 亿元,同比变动为-1473.54%。 业绩下滑倒也罢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还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直言“报告期内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具体缺陷有二,即“预付账款异常”和“营业收入错报”。 在预付款方面,ST百利年内对7家供应商支付预付款1.96亿元,并“长期挂账”。后收回其中3300万元,剩余1.63亿元并未回收或计提。 要知道,2023年末ST百利的净资产不过5.40亿元,这1.63亿元异常预付款绝非一个小数目。 更可怕的是,经自查发现,部分预付款的资金,流向了大股东西藏新海新的关联企业。 具体来说,ST百利向衡雁、亨息尔、百和菱三家供应商合计支付了9891.05万元预付款。 但因项目一直未展开,所以这三家供应商并未向公司交付任何设备,而是将预付款资金借给了另一家名为易路博通的企业。 而这家易路博通与ST百利大股东西藏新海新合资设立了另一家名为青岛蓝水量子科技的企业,上市公司实控人王海荣亦兼任该企业的董事长。 因此,一种猜测是,这笔存在问题的预付款,实际上是王海荣“借道”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实施的资金占用。 对这一质疑,5月21日,ST百利在对上交所问询的答复中,甚至并未断然否认,而是给出了颇为含糊的回答: “目前公司尚未获取易路博通资金流水,同时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海荣先生因个人原因正在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公司尚无法判断该款项的真实去向和用途,也暂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 简单来说,就是实控人王海荣在“协助相关部门调查”,所以弄不清楚具体占用了没有。 有趣的是,完成答复后不久,6月5日,王海荣协助调查结束,并恢复了公司总裁的履职。按理说,实控人占没占用资金应该一问便知。 但是,在6月25日披露的监管问询函答复中,ST百利竟然以王海荣“刚刚恢复履职”为由,仍然没有作出明确说明: “王海荣先生于2024年6月5日协助调查结束,刚刚恢复履职,目前公司仍然无法判断上述异常预付账款的真实去向和用途。” 好家伙,这也成为理由——实控人刚回来上班,所以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ST百利这笔大额预付款的形成,本身就十分可疑。 在锂电行业,工程方往往是先行欠下应付款,等拿到阶段性工程款后,再和上游设备商结算。且不论其他随处可见的案例,就是在此次ST百利涉嫌间接资金占用的3家供应商大部分时间也是如此操作的。 在最近的监管问询函回复公告中,ST百利披露与雁衡、亨息尔、百和菱近三年的全部业务往来,显示其“交易背景”绝大多数为“锂电项目备货款,公司收到业主方的付款后支付采购货款”。 截至今年4月24日,ST百利对雁衡、亨息尔、百和菱在账上分别有291.83万、134.08万、307.18万元的应付账款。 真因为如此,ST百利给这三家供应商支付高达9891.05万元的预付款才显得太不合常理。 ST百利解释称,自2022年起,新能源行业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因此“客户为尽快抢占市场,对货物的交期要求非常严格,造成公司必须提前确保货源。” 但这一说辞,与公司财务数据并不一致。 2022年,ST百利营收为32.2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9.24%,年末预付账款为1.72亿元,较2021年末的1.71亿元几无变化。 2023年,ST百利营收为20.69亿元,下降35.74%,年末预付款却增至3.05亿元,增幅高达77.09%。 在营收高增长的2022年不增加备货规模,在“公司经营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的2023年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正如前文所述,ST百利对三家供应商还有应付款未结算。这种情况下,公司不结算,反而提供了大笔预付款,明显有违常理。 反过来看,雁衡、亨息尔、百和菱,也正是在应收未销账的情况下,未将预付款用于补流或扩大生产,反而借给了外部公司,这一行为亦不合商业逻辑。 更为可疑的是,雁衡、亨息尔、百和菱都是位于江苏常州的锂电设备企业,而预付款流向的目标易路博通位于北京,是一家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这三家企业不约而同地给千里之外、行业不同的易路博通提供借款?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股权质押爆仓,大股东持股全部冻结 实控人王海荣为何“协助相关部门调查”?ST百利并未披露原因。 不过,早在2023年10月,王海荣直接持有的ST百利大股东西藏新海新的股权,就因遭招商资管诉讼,而被上海崇明区法院冻结。 随后,2023年末至2024年初,ST百利陆续发布5篇《控股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新海新已步入全面“质押爆仓”状态。 截至今年1月5日,新海新持有ST百利146,114,350股,累计质押116,645,200股,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79.83%;累计被冻结股份 146,114,350 股,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100%。 更为可怕的是,在最后一份轮候冻结发生的1月5日,ST百利收报8.51元/股,公司总市值41.72亿元,新海新所持公司1.46亿股价值为12.42亿元。 而到现在,按6月27日收盘价1.50元/股计算,ST百利总市值不过7.31亿元,新海新股权价值仅剩2.19亿元。 之前股权价值12亿时已经“爆仓”,那么现在新海新的股权质押无疑已经处于深度“穿仓”状态。 在6月8日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面对投资者提出的相关问题,ST百利表示:“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事项目前尚未对公司的控制权、日常运行和经营管理造成实质性影响。” 这一说法,若对于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大约是正确可信的。 但作为一家刚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风险警示企业,ST百利也这样说,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真实性存疑,45.11亿在手订单难解困境 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ST百利面对广大投资者最大的底气,无疑是45.11亿元的在手订单。公司声称:“将继续积极拓展业务,提供生产效率,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问题是,45.11亿元的在手订单究竟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盈利? 实际上,纵观ST百利数年来的经营,公司订单一向不少,但利润却极其微薄。 2019年—2023年,ST百利营收分别为13.96亿元、14.04亿元、10.41亿元、32.20亿元和20.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6亿元、2364.62万元、2932.50万元、858.85万元和-1.18亿元。 若是加总计算,情况更为明晰——最近五年,ST百利做了高达91.30亿的业务,但合计却反而亏了6.82亿元。 即便是在“经营业绩同比实现了爆发式的成倍增长”的2022年,ST百利盈利不足千万,扣非净利润甚至还亏损了1115.31万元。 ST百利的盈利能力为何如此“稀烂”?从其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个项目即可一窥端倪。 2021年5月,ST百利中标来自杉杉能源的重大合同,工程含税包干总价为8亿元,后签增补协议提升至了8.25亿元,拟建成2.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这一来自杉杉的项目建设期为一年,预定在2022年5月31日前竣工。 离谱的是,直至2024年4月30日ST百利披露年报,该项目仍未完成验收与结算工作。 一年的项目拖成三年,纵使前两年有疫情干扰,ST百利至少也应该在全面放开的2023年年内把这项目搞完。 可以对比的是,杉杉股份在2022年5月于云南开建了另一20万吨(一期)的负极项目,该项目已在今年一月全面投产。 在工程进度严重逾期的同时,ST百利的杉杉项目亦出现了严重的费用超控。 据相关问询函回复公告显示,原定8.25亿元的总报价,ST百利对应的控制估算成本为8.05亿元,本打算小赚个2000万元毛利。 但结果是,在2021年末重估费用后,该项目的成本升至9.40亿元,ST百利还要倒亏1个多亿。 再往深里挖掘,ST百利的45.11亿在手订单,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在2023年年报的审计环节,会所不仅提出了预付账款问题,亦发现了一笔“依据不足”的收入确认。 这一收入确认问题,对应的是ST百利在2023年3月与内蒙古乾运高科签下的3.5万吨正极项目。该项目总额4.29亿元,但签署后“由于业主的原因一直延期”,所以至今并未执行。 离谱的是,2023年3月签下的这一项目都没有启动,ST百利在同年9月又与内蒙古乾运签了一份1.12亿的设备供货合同。 随后,2023年11月,涉及问题预付款的三家企业——雁衡、亨息尔、百和菱向内蒙古乾运“虚拟”供货,并让ST百利从中确认了5420.73万的收入。 所幸,2024年2月,子公司百利锂电自查时发现,“上述设备实际并未到达内蒙古乾运现场,供应商也未生产该批货物”。 “错记”的收入虽已发现,但ST百利与内蒙古乾运4.29亿项目迟迟未执行的缘由,却仍然不清不楚。 此外,今年1月9日,ST百利与山西特瓦时签下了一笔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合同。据公司披露,这笔总金额高达8.38亿的项目,目前处于“尚未启动,公司尚未收到项目预付款,也未支付采购预付款”的状态。 公司手中有多少个类似内蒙古乾运或山西瓦特时这样“尚未启动”的项目?45.11亿的在手订单究竟有几分真实? ST百利的真实运营状况或许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 阅读:101

平夏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